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中国铀业成色考:头顶“铀业第一股”光环,高增长、低研发、大分红下的价值争议与发展迷思
发布时间:2025-09-05

  因资源稀缺与国家战略属性,上市的矿业企业却相对较少,聚焦核燃料核心原料的专业矿业标的更是少之又少。中国铀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铀业”)冲刺深交所主板,打破了A股市场这一局面,且有望成为中国“铀业第一股”。

  作为国内天然铀产业的核心力量,中国铀业上市进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发展,更牵动着资本市场对核能源产业链的关注,让我们快来看看它的成色如何。

  PART 01

  营收净利双增下/表面繁荣难掩结构性问题

  01

  营收与利润的持续增长,勾勒出中国铀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翻开公司的财报细节,盈利质量与持续能力却存在着巨大隐患,尤其是长贸协议的存在,令其不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铀价波动中陷入被动局面。

  2021-2024年(下称“报告期”),中国铀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053,537.74万元、1,480,086.64万元和1,727,877.8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52,029.33万元、151,067.87万元和171,219.23万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然而,其天然铀业务的销售毛利率却不尽人意,分别为21.56%、18.14%和15.07%,逐年下滑态势明显。这一营业收入增长而毛利率下降的背离现象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可能暗示着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面临挑战。

  存货管理对于矿业企业至关重要,中国铀业也不例外。

  天然铀作为特殊大宗商品,存货规模直接影响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与价格波动抵御能力,其存货数据的变化也折射出经营策略的调整。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667,943.62万元、518,346.95万元和801,679.26万元,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3.54%、35.02%和53.94%。存货高企不仅占用营运资金,更面临市场价格波动的减值风险。

  这种风险在2025年已初步显现。在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价格下降时,发行人天然铀业务的综合毛利率及利润水平同比有所下滑。若国际天然铀市场价格持续或大幅下滑,则可能导致发行人天然铀业务销售价格或毛利率下降,会对发行人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中国铀业在业务运营中,长贸协议占据一定比例。中国铀业的业绩与天然铀价格高度挂钩,长贸协议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销售渠道的稳定性,但也带来了定价滞后风险。

  报告期内,发行人与主要天然铀供应商的天然铀采购长贸协议定价中所参考的市场价格区间通常为1-9个月,发行人与中国核电的天然铀销售长贸协议定价中所参考的市场价格区间相较采购长贸协议存在滞后性。

  因此,在报告期内天然铀年度市场平均价格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发行人自产及外购天然铀产品销售业务的综合毛利率持续下降,分别为26.79%、23.38%和20.48%。

  这种“采购定价在前、销售定价在后”的模式,在价格上涨周期中会直接压缩利润空间,而若未来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定价滞后也可能会反向影响盈利,导致公司业绩承压。

  PART 02

  客户依赖高研发投入低/独立性技术竞争力待考

  02

  除了价格与成本压力,中国铀业在市场端还面临着客户结构集中、关联交易占比高的问题,这两大因素共同构成了公司经营的潜在风险点。

  报告期各期,发行人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分别为823,683.23万元、1,197,903.23万元和1,333,973.6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8.18%、80.93%和77.20%。一旦主要客户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如减少采购量、延迟订单交付或降低采购价格,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将遭受严重冲击。

  在前五大客户中,作为公司实控人之一的中核集团常年位居榜首。报告期内,对中核集团的销售金额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02%、53.54%和47.13%。且由于中核集团是国内唯一拥有完整核燃料循环产业的集团,对天然铀需求巨大,这导致公司上下游业务以关联方为主。

  关联交易虽基于行业结构和经营特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交易定价、交易条款等方面存在不公允的潜在风险。

  在矿业领域,研发投入是提升资源开采效率、降低成本、探索新资源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中国铀业在研发费用方面的表现实数欠佳。近三年,发行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0.81%、0.51%、0.35%。这在看重研发投入的A股市场中显得格格不入,不仅暴露了技术创新的短板,也让人对其长期技术竞争力打上问号。

  而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苛,中国铀业若不能及时投入研发资源,可能面临合规成本增加、资源开采受限等问题。报告期内,发行人子公司就曾在运输中就曾发生泄漏事故,安全生产记录瑕疵进一步放大了环境合规风险敞口,也为其环境管理与安全生产敲响了警钟。

  PART 03

  大额募资/上市前却大手笔分红

  03

  作为全球铀资源战略布局者,中国铀业积极布局全球铀资源富集区,如非洲、中亚等地,境外经营业务在公司业务中占据一定比重。跨国运营既带来资源保障优势,也面临着地缘政治动荡、汇率波动等多重考验。

  报告期各期,中国铀业外购天然铀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为307,390.74万元、627,474.16万元和722,304.23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9.83%、43.58%和42.41%,已成为收入的重要构成部分。

  但其外购天然铀产品销售毛利率却逐年下降,报告期各期,公司外购天然铀产品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6.79%、16.30%和8.83%。

  贸易属性强化导致盈利质量弱化,暴露出产业链议价能力失衡的软肋,若同时遭遇国际采购成本攀升与国内售价承压,发行人或将面临巨大的跨境供应链管理挑战。

  回归此次IPO,中国铀业计划募集41.1亿元,其中12.3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募资总额的30%。然而,发行人似乎并不差钱。

  报告期内,发行人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9.81%、46.77%、42.53%,呈现下降趋势,截至2024年末,公司账上还趴着36.19亿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另一方面,公司2023年进行了7.4亿元的大手笔分红,呈现出“一边分红、一边募资补流”的特点。

  背负央企身份,中国铀业的这一财务操作难免会影响其在投资者心中的良好形象。

  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天然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中国铀业的发展关乎国家能源安全与核电产业的自主可控,其战略价值远超出普通商业。

  而从行业前景来看,全球“碳中和”目标下,核电作为清洁基荷能源的需求逐步提升,天然铀市场长期有望受益,中国铀业作为国内龙头,也将迎来发展机遇。

  但从企业运营角度来说,中国铀业仍需解决毛利率下滑、客户集中、研发不足等问题,而此次IPO募资能否助力业务提升、改善经营指标,还需时间的检验。投资者不能因其“铀业第一股”的稀缺性而忽视其基本面的瑕疵,仍需以审慎的眼光评估其未来成长性与投资价值。

上一篇:
郭广昌力挺的舍得自在,撑不起舍得的未来
下一篇:
至信股份:多点布局覆盖汽车产业集群,降本提效提升竞争实力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