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中国民生银行:银行中的民营企业
发布时间:2025-08-30

  

  8月28日,全国工商联在辽宁沈阳发布“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京东、阿里巴巴、恒力集团位居前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民生银行以将近1363亿元的营收,在该榜单上位居第66名,成为该榜单中唯一的银行机构,让许多人都觉得非常意外。

  诚然,银行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大多由国资控股,而民生银行作为大行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事实上也是全国银行中为数不多属于民营企业的银行。

  民生银行的业绩难题

  在《组织架构系列的第十四期》,我们曾非常详细地介绍过民生银行的起源、现状与公司治理情况。

  中国民生银行在我国银行发展史上绝对是一家值得专门研究的银行。做为第一家由民营资本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行,民生银行一直自带“流量体质”,但凡有风吹草动都会招致关注热议。

  

  图:民生银行近十年业绩情况

  比如,民生银行曾经是股份制银行里数一数二的存在,2016年资产规模还在招行之上,在股份行中仅次于兴业银行,并位居全国前十大银行之列。

  然而,用“世风日下”来形容近几年的民生银行,再贴切不过。这几年来,伴随民生银行的总是“困境”、“失速”、“倒退”等负面词藻。

  比如,民生银行在上半年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下滑超过3%,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均同比下跌近10%。

  特别是在2024年度银行业总体业绩普遍表现不错的背景下,净利润下滑近10%,在银行板块中显得非常扎眼。而且,这样的表现,也将民生银行的业绩拖入了十年来的谷底。曾经辉煌一时的“小微之王”民生银行,深陷业绩失速的难题。

  就刚刚过去的一年来说,民生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分别下滑近4%、2%。

  前者与净息差收窄的大环境有关,而对于后者下降的原因,公司表示“主要由于代理保险、代理基金费率下调,代理及受托业务手续费收入出现了同比下降”。

  同时,民生银行2024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率1.47%。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下降7.75个百分点至142%,低于150%的监管红线。

  雪上加霜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大股东的暴雷,也给民生银行带来不良后果。

  泛海集团曾是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股东。财报显示,2021-2023年末,泛海系在民生银行的贷款余额分别为212亿元、212亿元、187亿元。同期泛海控股净利润分别为-114亿元、-115亿元、-174亿元。

  

  图:民生银行近十三年不良率情况

  如果我们把时间放得更长远一些,过去四年间,民生银行的经营数据呈现“跌跌不休”态势——营业收入累计降幅26.33%。更值得关注的是,多项核心指标排名大幅下滑,昔日“宏伟蓝图”付诸东流。

  财报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在过去四年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这家银行的营业收入从2020年的1849.51亿元逐年下降至2024年的1362.90亿元,累计降幅达26.33%。净利润则在2020年达到351.02亿元后,经历了先降后升再降的过程,最终在2024年降至327.22亿元,累计降幅为6.78%。

  不仅如此,近年来民生银行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大不如前,其各项数据下滑明显。

  数据显示,民生银行的营业收入排名从2020年的第51名逐年下降至2024年的第85名,累计下降34个名次。净利润排名从2020年的第22名下降至2024年的第34名,累计下降12个名次。净息差排名从2020年的第28名下降至2024年的第36名,累计下降8个名次。

  股东深度调整

  为了改善其业绩情况,民生银行的大股东阵容正经历深度调整:泛海集团彻底退出股东序列,立业集团持续增持至4.945%、距举牌线仅一步之遥,中国长城资产等AMC、基金及新民营企业股东陆续入局,这一系列“旧退新进”推动股东结构呈现多元化格局。

  

  图:民生银行2024年业绩情况

  在此轮股东调整背后,民生银行近年同步推进不良资产处置与经营转型:2021至2024年累计处置不良资产3446 亿元,现金回收率达 27.7%,并重点化解东方集团、“泛海系”等关联不良;同时压降高风险业务,转向基础业务与客户深耕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家保险(原安邦保险)进入之前,民生银行的大股东都是民营企业。

  从公司战略、目标客户、资产配置、业务创新等角度解释了民生银行这些年遇到的困境,不良率高企的内外部原因。民生银行业绩的起伏,也从侧面折射出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状态。供给侧改革、18年中美贸易战、三年疫情、21年开始的地产下行周期,中西脱钩,外部环境剧烈变化,让许多中小民企疲于应付,期间,大量的企业破产或者消失了,反应在民生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就是坏账。

  民生银行股东结构的多元化特征在数次调整中愈发清晰,既有老牌股东的策略适配,也有专业机构的新增入局。

  作为发起股东之一的新希望系,其持股动态持续受到关注。2024 年 11 月,新希望集团曾公告拟通过旗下新希望化工增持至 5% 以上,显示出其对民生银行长期发展前景的看好。

  

  图:民生银行2024年利息净收入情况

  新希望集团认为,民生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具有独特的业务优势和发展潜力,通过增持股份,可以进一步加强双方在产业与金融领域的协同合作。不过,民生银行2025 年一季报显示新希望持股比例为4.18%,仍居第六大股东之位。

  此外,该行管理层还表示,除了原有股东的增持以外,近半年来一些新的投资者已经成为民生银行股东,包括部分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机构以及新的民营企业股东。

  不良资产处置与经营转型

  近年来,民生银行致力于化解历史不良资产,优化资产质量。

  在经营转型方面,近年来民生银行对业务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对于早期高收益、高风险、不可持续的业务,在早前就进行了压降,因此当前面临的压力相对更小。近年来,民生银行已全面转向基础业务和产品,以抓客户、打基础。

  

  图:近四年民生银行核心指标情况

  因此,2025年一季度,虽然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27.42亿元,同比减少6.89亿元,降幅5.13%。但民生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7%,其中净利息收入与净非利息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在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一季度营收利润双双下降的“陪衬”下,又显得民生银行的“格格不入”。

  作为长期性、基础性战略业务,民生银行持续将零售业务建设细分客群经营体系,截至去年末,其管理零售AUM达到2.9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超2100亿元,增幅7.87%。

  从经营指标来看,三个关键性数据可以勾勒其零售业务竞争力:一是存款成本显著下降,其个人存款平均成本率2.16%,同比下降11BP;二是客户规模和结构持续优化。零售客户数1.3亿户,比上年末增长5.99%。

  其中,私人银行客户数62103户,增幅12.48%;三是按揭规模同比实现正增长。按揭贷款余额5568.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0.16亿元,按揭贷款累计投放同比增长28.75%。

  

  图:近四年民生银行不良率情况

  总结来看,民生银行坚持长期主义的战略定力,开始在经营效益上逐步显现,且管理层对于未来的持续改善趋势展示了信心。该行坚定战略转型、坚持经营模式转变的成效持续显现,并逐步由客户基础、资产负债结构向经营效益实现有效传导。

  民生银行表示,其将以战略定力锚定方向,推动转型走深走实,致力于打造一条多元价值的成长曲线。将以客户至上创造价值,全方面提升服务质效,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结束语

  银行业也不是铁饭碗,特别是行业遇冷的时候,此消彼长之下,民生银行未来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被其他同行们慢慢蚕食。

  但是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如果能够甩掉历史包袱,调整之后,相比其他股份行,民生银行完全可能走的更远,只是或许时间已经不站在民生银行的一边了。

上一篇:
走过一个半世纪的招商局集团,如何进行第三次创业
下一篇:
外卖大战有多烧钱:美团打掉9成利润,京东净利腰斩,阿里经调净利润下降18%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