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陕西“科创天团”破局铝产业链瓶颈 铸就高端制造新“铝”程
发布时间:2025-08-30

  8月19日,在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中试车间,一块亮银色的铝合金扁锭成功下线,现场掌声雷动。陕西有色榆林新材料集团“科创天团”见证了这个凝结三年心血的时刻——这块即将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端铝材,标志着他们的技术实现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跨越。铜川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中试车间。技术突围,破解“卡脖子”难题2024年以来,面对传统电解铝行业市场饱和、中高端领域用铝需求激增的局面,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国平在公司2025年年中会上发出警示:“洞悉国家产业政策与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战略布局,对标行业先进,转型刻不容缓。我们必须推动高端铝产业向‘新’提‘质’,让传统产业焕发新芽!”团队潜心钻研,成果斐然:自主研发的高品质铝合金粉末,显著提升了增材制造产品的可靠性与性能;开发的铝合金扁锭、高强高耐蚀铝合金等系列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材料“强度”与“耐蚀”难以两全的行业痛点。2024年12月18日凌晨3点,连续鏖战20小时后,当第一块合格的高端铝合金扁铸锭成功下线,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标志着中国高端铝合金材料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飞跃。铝合金机械加工样件。换道超车,从跟跑到领跑华丽逆袭创新,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翻开榆林新材料集团2025年上半年的“创新账本”:研发投入同比翻倍,新增核心专利30项,37个科研项目齐头并进。“研发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公司科技管理部主管曹东峰指着生产线上的应用成果说。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制胜关键。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忠伟与曾毅领衔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将高校前沿理论在企业实践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在榆林新材料集团构建起“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目前,公司已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顶尖高校深度合作,与陕西美鑫、西安工业大学联合共建省级轻合金新材料研究中心,6个重点科研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我们研发的高性能7系铝合金,关键指标取得重大突破。”榆林新材料集团研发中心中试基地负责人刘肖成自豪地介绍。历经三个月鏖战,68次技术会议、126版方案打磨、58次样品检测的严谨求索,团队研发出新型脱碳试剂,攻克关键技术,实现了低能耗、无污染、深度脱碳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每处理1吨碳渣可新增产值6000余元,为行业开辟了绿色发展新路径。铸造铝合金棒。创新密码,“四链融合”驱动产业升级公司新研制的铝粉带着更胜往昔的强韧性能,在3D打印激光束的精准“编织”下,正一粒粒凝聚成精密的航空部件。“传帮带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创新基因的接力传递。”榆林新材料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牛虎明表示,通过“四支队伍”“师徒结对”活动,促使老师傅的“火眼金睛”与青年员工的“最强大脑”深度碰撞、融合,有效激发了创新活力。“我们不做简单加法,而是追求乘法效应。”杨国平说,让人才、创新、产业、资金四链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未来产业抢先布局,打造国内煤电铝一体化产业第一名。从“一张白纸”到宏伟蓝图,榆林新材料集团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走出了一条“用煤发电、用电炼铝、做强铝精深加工”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发展之路,实现了从“一煤独大”向“多能互补”的华丽转身。

上一篇:
阳光保险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7.8%,获多机构“推荐”评级
下一篇:
刘强东宿迁街头吃路边摊,老乡纷纷过来敬酒,被喝得满脸通红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