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拼多多2025年Q2:牺牲短期利润,加码供需投资
发布时间:2025-08-27

  2025年8月25日,拼多多(NASDAQ:PDD)发布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季度总营收为1039.8亿元,同比增长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下净利润为327.1亿元,同比下降5%。

  这一业绩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推动拼多多股价盘前一度跳涨超12%,但拼多多管理层在财报电话会上多次谨慎表态,“我们不认为当前的利润水平具备可持续性”。收盘时,拼多多股价微涨0.87%。

  短期内盈利承压,一方面,是受到“国补”政策分流,另一方面,是因拼多多继续加码投资平台生态。

  “国补”分流

  拼多多营收增速延续放缓趋势,上一季度增速为10%。

  拆分来看,交易服务方面,拼多多2025年二季度收入为482.8亿元,同比增长1%,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一季度因Temu由全托管转向半托管,收入确认方式由全额法改为净额法,导致交易服务数据显著低于市场预期,而二季度这一影响已较小。

  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收入为557亿元,同比增长13%,较上季度15%的增速略有下滑。该业务的增长速度受限于“国补”。

  “国补”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消费补贴政策,起初集中于家电“以旧换新”,进入2025年扩展至手机、平板等3C数码商品,并逐步覆盖育儿、养老和服务消费领域,全年补贴规模预计达3000亿元。

  各地政府执行时,通常更倾向于拥有自营体系和本地分公司网络的平台。京东凭借重资产自营和本地化运营快速承接补贴,天猫则依托品牌旗舰店直接获益。相比之下,拼多多地方对接资源有限,高端家电旗舰店数量不足,导致首轮家电补贴阶段未能吃到政策红利。

  “部分知名品牌拿到‘国补’后,售价低于拼多多,弱化了拼多多低价心智,进而对营销收入增长形成压制。”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李鸣涛告诉南方周末。

  面对“国补”带来的流量分流,拼多多选择以利润自补,通过加大营销费用投入自行补贴商家和消费者,以维持低价优势和流量规模。

  2025年一季度,拼多多营销和销售费用同比大增43%,至334亿元,其中相当部分用于平台补贴,帮助抵消“国补”缺位的负面影响。进入二季度,公司在支出上趋于克制,营销费用为272.1亿元,较上季度动辄百亿元的增量显著收缩。

  但“618”大促期间平台仍保持积极投入。拼多多一方面对接政府消费券与补贴活动,另一方面叠加推出“百亿优惠券计划”,带动生鲜、电子、家电、手机等品类销量创新高。

  拼多多控股执行董事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赵佳臻在电话会上透露,单日“百亿补贴超级加倍补”活动订单量超过376万单。“接下来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拼多多)会持续加码在供需两侧的投入,牺牲一部分平台利润。”

  投资生态

  拼多多利润暂时下滑,除了受让利政策影响,也与降费有关。

  自2024年提出“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来,拼多多从降费让利入手,聚焦“新质供给”与“商家扶持计划”,通过“百亿减免”降低商家成本;“电商西进”推动西部地区订单与物流发展;“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支持创新商家与产业带升级。

  二季度,升级版“千亿扶持”战略正式启动,明确三年内向商家投入1000亿元,用于流量扶持、佣金减免、履约资源倾斜及规则优化。

  在业绩交流会上,拼多多三位高管均多次表示,上述举措已系统性降低商家成本、提升西部物流与订单增长速度,加强了对中小商家、产业带及国货品牌的定向扶持,并助力多地特色产品打开全国市场。

  “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千亿扶持战略,把真金白银用在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商家服务和促进产业升级上。”赵佳臻强调。

  与真金白银投入相伴的,是成本的上升。

  财报数据显示,较2024年同期增长的337亿元,报告期内总营业成本增长36%至458.6亿元,增长主要来自于配送费、带宽和服务器成本以及支付处理费。

  总运营费用同样有所增加,报告期内,总运营费用为323.3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08亿元增长5%。其中,研发费用为35.9亿元,也高于2024年同期的29.1亿元。

  面对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拼多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磊直言“这是趋势”,并表示,随着投资力度加大,盈利能力必然会出现波动,本季度的业绩可能无法代表未来情况,但拼多多致力于“长期价值创造,而非短期业绩”。

  “拼多多可能是这些电商平台中最早感受到上游供给侧生态重要性的。”李鸣涛说,拼多多的核心优势是“低价”,为维持这一定位,平台需要在多方面发力,“其生态建设都旨在为‘低价’持续加码”。

上一篇:
美的集团等公布“压缩机”专利
下一篇:
暴增4347%!寒武纪超茅台!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