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营商·商赢 | 重新定义创新生态的“合肥模式”
发布时间:2025-08-26

  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年来,“科创”不仅成为合肥的城市名片,也重新塑造了城市气质。“提到合肥,就要讲科创”已经成为在这座城市扎根的企业与人才最真实的共识。  为什么选择合肥?  从美国归来的创业博士许伟伟的答案是:这里有施展才华的舞台——丰富的创新资源、从上到下的政策支持、完善的科创生态、优惠的人才待遇……一句话,优质的营商环境是他在合肥创业的深度考量。  依托三级政府基金支持,他在“科大硅谷”创立的乘翎微电子迅速完成了数千万元融资,研发出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一块指甲大小的芯片可以拥有小型变压器的功能。  它替代了原先的分立器件方案,在其10%左右的体积下,实现了相应的功能,同时工作速度更快、发热更少、能耗也更低。可以用该方案实现相关功能,并实现5kVrms隔离耐压等性能指标的公司,国内目前只有乘翎微电子一家。  不仅乘翎微电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在合肥汇聚。合肥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竣工的工程”,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  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2024年,合肥GDP超1.35万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9位,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近三年人口增量增速全国第1,跻身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第36位、三年晋升37位,入选全国十大营商环境创新城市。    科大硅谷  平台赋能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  合肥坚持以市场思维谋事,资本力量做事,平台思维成事,推动“科大硅谷”高标准建设,持续增强科创平台策源赋能作用。  乘翎微电子所在的“科大硅谷”是安徽汇聚全球力量打造的创新之谷,其坚持市场化运营,汇聚起各类基金200多支,共计2500亿元基金丛林,实现孵化-种子-成长-成熟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不仅拥有灵活的体制机制和不同层面的政策支持,还战略叠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中国科大等高校院所、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等机构。  从外地选择落户“科大硅谷”的凌光红外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端实验室检测仪器研发商,公司在红外热成像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创新,不仅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在半导体失效分析设备领域击败同类进口设备,成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侯达之告诉记者,选择返乡合肥创业,是基于近些年合肥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发展,培育和吸引了大量半导体产业链上的科研单位和企业。“更重要的是,这里营商环境好。”侯达之表示,政府相关领导多次登门拜访公司,实际解决搬迁落户的难点,更有“科大硅谷”为企业搭建科创平台,从场地孵化、政策咨询到品牌宣传,全方位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  “科大硅谷”链接全球科创要素,对接联络全球顶尖高校校友,备案和运营海内外创新中心13家,创新联络站17家。在人才政策方面,科大硅谷制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同等享受市级人才政策;建设“科漂驿站”,构建“创业体验+免费住宿+政策咨询+环境考察”全方位支持体系,首批5家“科漂驿站”已完成挂牌,吸引近200位创业者入驻。  为推进平台提质增效,加速科创场景转化,合肥成立全国首个场景创新生态联盟,已组织场景活动210余场,推动落地合作项目超600个。自2022年启动“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以来,合肥系统性推动城市场景创新工作,深入探索场景创新实践路径,打造了全空间无人体系、量子城域网等标杆场景。  出台《合肥市进一步强化场景应用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全国首发国有企业场景应用创新试点工作办法,招募11个场景服务合伙人、筹建10家场景实验室,实施场景创新“百千万”工程,已为超1500家企业提供场景应用服务,108项新场景解决方案全国推广。  据悉,自2022年起,三年时间,“科大硅谷”以合肥市1%的建成区面积新增了超2500家科技型企业,成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科技型企业聚集地之一。    科大硅谷  全链条引育 优化创新产业环境  今年7月22日,招商检测华东测试基地正式在合肥建成投用,这是安徽省首个全资质的国家级汽车检验机构,将为合肥乃至华东地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智库支撑。  近年来,合肥始终坚持全链条主体引育,不断优化创新的产业环境。作为新能源汽车之城,合肥已经形成了江淮、大众、蔚来、比亚迪等多家整车品牌,涵盖了外资巨头、造车新势力、本土自主品牌“全满贯”阵容。此外,还培育常青机械等500余家核心零部件企业,逐步构建起整车、高端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条。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上,合肥系统性推进低空经济发展。  “我们的零部件与新能源电动汽车有65%同质化,在合肥支持下,我们建立了电池研究院,并与国轩高科等新能源供应链企业深度合作。”翼航空公司总经理李晓娜表示,由旧机场改造的城市新地标——合肥骆岗公园,是低空观光等应用场景的绝佳载体。  随着首张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获得,合翼航空将在此正式开展EH216-S航空器低空观光商业运营,并计划逐步开拓城市通勤等场景,“打飞的”正从想象走向现实。  目前,合肥已开通无人机医疗配送、轨道巡检、外卖配送等航线200余条。丰富的场景加速了全链条聚集,全市汇聚低空经济企业300余家,形成研发、测试、生产、运营的完整生态。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合肥)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正通过政策支持推动企业研发与场景拓展,目标到2027年集聚上下游关联企业500家,形成500亿元产业规模。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加速迈向产业融合新阶段。  一头抓科技领军企业,一头抓专精特新企业,合肥市聚力抓“两头”,全力打造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典范城市。  合肥创新实施“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以投带引”模式,2025年1—5月全市新签约项目792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9个。完善全链条梯度培育机制,建设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近300家,2024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首次破万家。创新设立“专精特新贷”等30余款金融产品,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8户。  资源聚合 优化创新要素环境  “这里有母校的科研资源,更有‘科大硅谷’的生态赋能。”毕业于中科大的合肥虚幻绿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玉东介绍,“科大硅谷”提供两年免租场地、常态化测试服务器及产业链对接,让技术验证周期大大缩短。此外,200余万元的资金扶持也如同及时雨一般,很快到位。  更令团队惊喜的是资源网络的快速搭建。通过“科大硅谷”,企业3个月内便与多个客户达成合作意向。“我们也正与硅谷大厦对接,如果有数字人需求,我们可以进行展示。”郭玉东表示。  团队计划依托“科大硅谷”的“合肥研发-长三角智造-全国市场”网络,将情感数字人逐步推向教育、养老等民生领域。“比如乡村学生通过数字人获取名师课程,独居老人拥有24小时情感陪伴,这也是技术向善的一大方向。”  在合肥,金融、人才、数据、场景等创新要素正加速向企业汇聚。  以“四链融合”为抓手,合肥打造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实施企业与金融机构“共同成长”计划,推出220款科创金融产品,截至目前,科创板上市总数达20家、居全国第6位。开发“科技星火贷”等创新金融产品,为489家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近30亿元。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新机制,依托中国科技大学商学院,大力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增强数据要素赋能新优势,建成合肥先进计算中心,超大规模智算平台“飞星二号”投入使用,“羚羊”工业互联网连续3年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建成“灯塔工厂”总数6家、居全国第3位。  此外,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合肥迭代实施7版共915条改革举措,着力为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撑保障,全力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平均跑动次数减少94%、总时限压缩68%、材料减少58%。  2025年以来,依托市县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合肥快侦快破侵企案件140余起,追赃挽损超1700万元。2024年度,通过联合抽查减少入户检查2.2万次。建立企业诉求“挂号制”,今年以来,收办诉求超1200件,为企业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的问题。  在前沿技术场景应用等领域,合肥推出116项创新条款,占产业政策总数的49.5%。2024年合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4%,居万亿GDP城市第6位。  从产业投资到创新生态,从制度保障到要素聚集,合肥正在用实践诠释什么是城市的“科创气质”,并以创新为名,重新定义城市发展的未来。(记者 张毅璞)  翻译  搜索  复制

上一篇:
第十七届西部地区建设集团合作与发展研讨会在并召开
下一篇:
成都车展即将开幕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