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千亿地产大鳄又暴雷!项目停摆债务缠身…
发布时间:2025-08-23

  前段时间我们分析了正威集团、均和集团,最近又有一家千亿集团陷入了债务危机——多弗集团。

  多弗集团曾经以“接盘烂尾楼”而闻名,在2025年7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报道《千亿地产大鳄,项目停摆债务缠身》爆出其旗下多家子公司因工程款拖欠、贷款逾期被起诉,创始人胡兴荣名下近10亿元股权被冻结,部分项目停工烂尾,引发了市场震动。

  笔者进入多弗集团官网,发现多弗集团在2025年8月7日与沈阳一企业打造的连锁品牌开新店,并在其中提出:2024年,多弗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4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8位。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发布的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上,多弗集团以1165.85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第88名,居国内多元化企业前列。

  如此利好的消息,为什么旗下多家子公司会出问题?这家从温州锁具作坊起家、十余年间就跻身“中国民企500强”的大型民企,究竟如何从“不良资产盘活者”沦为“不良资产本身”?

  从“烂尾楼富豪”到千亿帝国的神话

  多弗集团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雅洁锁业,以实业起步,其创始人胡兴荣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精准捕捉市场机会,通过收购北京、重庆等地的烂尾项目完成原始积累,比如一栋烂尾楼的价格只有正常房价的30%,但盘活后能以70%的价格出售。此后,多弗集团地产板块形成了浙皖、沪苏、大湾区、中部、成渝、山西六大战略区域,涉足20多个城市。2015年,他以5.81亿元竞得A股上市公司恒天海龙股权,以极小的代价掌控了一家A股上市公司;2018年控股港股民生国际,形成“A+H”双资本平台,为后续融资埋下伏笔。

  凭借“资本杠杆+产业跨界”策略,多弗集团迅速扩张至地产、新能源、航空、文旅等领域:2022年全资收购意大利Fama直升机公司,布局飞行汽车;在青海、山西等地投资百亿建设航空产业园;在环京雄安、崇礼及山东高平等地运营地标奥特莱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在温州、丽水、海安等地开有酒店,积极拓展旗下托尼洛兰博基尼酒店。

  2024年,多弗集团实现营收2189亿元,年末总资产为1433亿元。这一年,胡兴荣不但以130亿元个人财富入选胡润全球富豪榜,还在12月15日连任北京温州企业商会会长。

  暴雷导火索:激进扩张引发的债务雪崩

  多弗集团表面风光的背后早已埋下隐患,其商业模式的核心缺陷在于过度依赖资本腾挪,缺乏实体产业根基。

  其一,不良资产反噬

  多弗集团起初以收购烂尾楼为主要业务,但部分项目因历史债务复杂、后续运营能力不足,成为“烫手山芋”。例如,贵州福天领秀城项目二期因原股东牵涉多起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被法院冻结资产,多弗集团收购相关项目后虽将1776套房产转移至关联公司逃避债务,最终仍未能摆脱法律纠纷;重庆皇石置业因12亿元贷款逾期被广发银行某分行起诉,但是该公司由多弗集团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民生国际通过新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其100%持股。

  其二,贸易空转虚增营收

  为维持千亿营收规模,多弗集团通过电解铜贸易“左手倒右手”。2022年,其贸易板块贡献超1500亿元营收,但交易结构显示,多弗集团既是上游供货商又是下游购货商,形成闭环交易。例如,多弗集团旗下公司向锡业股份销售2.36亿元电解铜,同时关联公司从锡业股份原价购回,形成“无货权、无现金流”的虚假贸易;2024年与昆明交投开展215亿元物资贸易,占后者总营收的63%,但实际贸易链条高度关联。

  其三,融资渠道枯竭

  多弗集团长期依赖股权质押融资,旗下江苏友富薄板、浙江中麦安防等6家制造业公司股权被质押给锦州银行。但随着锦州银行自身陷入危机,已于2024年4月15日退市,2024年起锦州银行某分行已经停止接收多弗的质押申请,“输血通道”彻底关闭。根据企查查显示,截至2025年7月,多弗集团被执行总金额超2.18亿元,旗下18家地产公司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资本游戏的终局:项目停摆与资产冻结

  激进扩张的代价正在显现,多弗集团旗下多个战略项目陷入停滞:

  航空板块:温州航空产业园签约四年未动工,150亿元投资计划沦为“空中楼阁”;意大利Fama直升机公司收购后未实现技术转化,飞行汽车项目至今未量产;集团与太原清徐当地政府签约建设航空产业园,签约不到一年,山西多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就于2024年1月被清徐县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经查询,截至目前,该公司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达1463.84万元,其中多数执行案件均由清徐县人民法院办理。

  文旅板块:山西清徐奥特莱斯原计划2022年底开业,因资金链断裂延期至2023年10月部分开业,2024年3月因“建设单位工程款未按合同履行支付”再次停工;丽水温泉项目因因项目烂尾导致股权被冻结拍卖;南通乐百年文旅小镇沦为“鬼城”。

  新能源板块:青海青稞交易中心成立两年退出国家平台,网站自2021年3月起再无更新;霍尔果斯多弗开建生物科技公司不到一年注销;天津多弗生物因16万元债务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多弗集团的兴衰印证了商业的基本逻辑,没有实体根基的资本游戏,终将是空中楼阁。胡兴荣擅长“低买高卖”的资本魔术,却忽视了产业深耕的重要性。从接盘烂尾楼到自身沦为“烂尾”,多弗集团的教训值得所有企业深思:在追求规模扩张时,唯有坚守合规底线、夯实产业根基,才能跨越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贸易+产业园+房地产:多弗集团暴雷启示录

  从雪松集团到正威集团,均和集团再到多弗集团,“大宗商品贸易+房地产”这一套路反复上演,暴露出“贸易+产业园+房地产”模式的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各国央企在与这一类大型民企进行合作时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

  其一,风险识别:穿透“政企合作”

  这些暴雷的大型民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常通过“循环贸易”虚增营收,比如A公司将钢材卖给B公司(可能为国企合资方),A公司或其旗下子公司再原价购回,形成虚假贸易流水。这一类的“三无”贸易,无货权、无实物、无现金流,不仅可以骗取银行授信,还可能导致国企陷入增值税发票异常的风险。2023年后“四流合一”已被纳入重点稽查范围,国企需要建立贸易业务全链条穿透核查机制,即包括货物仓储物流凭证、上下游客户背景调查、资金流向追踪等,这可以帮助自己了解合作的民企是否是真正在做贸易的民企,是否能与其进行合作。

  其二,产业园开发的违规套利本质

  有一部分民企会以“产业招商”为名低价获取土地,实际通过配套房地产销售套现。比如某民企在青岛以工业用地的价格拿地,却违规建设公寓对外销售。因此政府在审批民企用地、国企在与民企合作时一定要注意重点核查土地用途与规划许可的一致性、产业导入计划的可行性(如签约企业的真实性、行业匹配度)、项目现金流测算是否包含不合理的房地产溢价。

  其三,实施“控股权+强监管”的双保险体系

  国企在与民企合作的项目上理应原则上要求控股或取得一票否决权,对非控股项目可以实施“股权+债权”的组合式投资。比如六盘水市某国企在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持股60%,通过董事会席位主导重大决策,成功避免了民营股东为了降低成本想选择低安全系数车辆的短视行为;比如某国企以“优先股+对赌协议”形式投资产业园项目,首先确保优先获得固定收益,其次在民企未达招商目标时行使回购权。

  很多人认为“固定收益+股权回购”的投资方式为“名股实债”,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20)最高法民申2759号,最高院的裁判文书对该类投资方式的法律性质进行了认定,为“股权投资”。

  国企与大型贸易民企的合作,绝非简单的“资本联姻”,而是需要构建穿透式监管体系、建立价值共生机制的系统工程,简单而言就是不能轻信“大型民企”,不能盲目投资项目,在政策趋严、行业洗牌的当下,唯有摒弃“赚快钱”思维,回归产业本质,真正从实业出发,方能在风险迷雾中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一篇:
券商资管资深“老将”离任
下一篇:
资本风云丨火腿肠“遇冷”!双汇超250亿利润流向境外股东,市值已蒸发上千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