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新交付为绿色航运注入新动力
发布时间:2025-08-23

  相关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替代燃料船舶交付量将达峰值,285艘交付量较2024年同比增长48%左右,增长覆盖多个船型领域。具体到今年上半年,集装箱船在双燃料船舶转型中持续领先,散货船和油船以较小型船为主,且其脱碳选择具有场景灵活性,汽车运输船领域则交付了今年唯一的1艘甲醇双燃料船。  首批,迅速集结  随着HD现代重工为马士基建造的“AXEL MAERSK”轮于2025年5月21日成功交付,全球首支由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组成的低碳船队正式建成。马士基表示:“我们完成了全球首个大型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系列的建造,这支具有标志意义的船队体现了当雄心与行动相结合时,净零排放的未来并非遥不可及。”  “AXEL MAERSK”轮总长336.78米、型宽53.5米,与其11艘姊妹船采用业界首创的创新设计,将桥楼和住宿区置于船舶最前端,从而确保了航行过程中的燃料使用效率,烟囱位于船舶后端单侧,配备由Everllence研发的双燃料发动机,可使用甲醇和传统船用燃料航行,辅机同样采用甲醇双燃料。  2024年1月,HD现代重工为马士基建造的甲醇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首制船“ANE MAERSK”轮命名,此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该系列12艘船陆续交付。  同为“双子星”成员,赫伯罗特于近日宣布接收其12艘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23000TEU集装箱船系列船最后1艘“WILHELMSHAVEN EXPRESS”轮。赫伯罗特于2020-2021年订造了12艘LNG双燃料23000TEU船,由此成为业内首批进入该尺度双燃料集装箱船领域的班轮公司之一。这一系列新船将为其到2045年实现气候中和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由于采用新型双燃料技术,这些LNG双燃料船还可以使用生物甲烷和合成甲烷等非化石燃料,因此在航行期间几乎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排放。  随着“WILHELMSHAVEN EXPRESS”轮交付,赫伯罗特打造的“快航”系列船项目收官,12艘23000TEU双燃料集装箱船集结“双子星”。2020年,赫伯罗特启动双燃料大型箱船建造计划,分两批订造了上述12艘运力。  今年3月,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江南造船)为太平船务建造的LNG双燃料14000TEU集装箱船系列船的最后1艘“KOTA EMBUN”轮命名交付,同时,该船还是太平船务旗下船队中第1艘装有风流导板的绿色环保型集装箱船。作为首批订造双燃料集装箱船的亚洲班轮公司,太平船务的船队更新计划正加速推进,该系列双燃料箱船的收官标志着该公司在推动绿色航运发展方面又取得了新的飞跃。  该系列船共计4艘,总长335米、型宽51米,为江南造船自主研发设计“鲲系列”(KUN-14N)大型集装箱船,选用MARK III型燃料舱,可同时采用氨燃料预留设计,船舶配备全球新一代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iCER 2.0)系统双燃料主机,可以通过特定算法自动跟踪并动态调整空气和燃气比例,因此和以往机型相比,气体模式下的甲烷逃逸可降低50%,二氧化碳排放减少25%。同时,该系列船在任务自动化系统设计和装置配备方面使用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以此提高船舶运营效率和船员工作效率。根据计划,4艘LNG双燃料14000TEU集装箱船将被部署在太平船务的WS2航线上。  船队建设方面,一些头部班轮公司正在酝酿更大的运力投入。  中远海控控股子公司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向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和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签订造船协议,以2.2亿美元/艘的价格订造14艘甲醇双燃料18500TEU集装箱船。对于此次造船,中远海控表示,符合该公司稳步提升船队运力、实现长期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行业地位及持续推进集装箱运输业务全球化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随着这批订造船舶加入船队,中远海控将在全球服务网络中实现更均衡的发展,并提升在传统及新兴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长荣海运则在2月向两家船厂共计订购了11艘LNG双燃料24000TEU集装箱船。未来,该批集装箱船的交付完全可支撑长荣海运所在航运联盟的远东-西北欧航线搭建,与此同时,在绿色航运转型的背景下,这批LNG双燃料运力也将成为该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面对全球绿色航运趋势与区域贸易链重构的多重挑战,万海航运正以史无前例的规模推进船队升级。4月,万海航运分别与三星重工和HD现代三湖签订共计4艘甲醇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而这份订单则是去年该公司在上述两家船厂建造8艘同型船的延续。这意味着万海航运正在打造一支由12艘16000TEU船组成的甲醇双燃料船队。  首艘,甲醇为主  2025年6月20日,由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建造国内首制甲醇双燃料16000TEU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洋浦”轮交付。该船的成功交付实现了大型甲醇双燃料箱船建造领域“国内船东第1单、国内船厂交付第1艘、国产甲醇主机第1次实船应用”三个历史性突破。    “中远海运洋浦”轮/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远海运洋浦”轮总长366米、型宽51米,最大装箱量16136TEU,配备11000立方米超大甲醇储存舱,支持远东至北美东海岸航线单程航行,无需中途加注燃料。船舶搭载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旗下中船温特图尔发动机有限公司(WinGD)自主研制的国产首台套甲醇双燃料主机、甲醇双燃料船用锅炉,以及国内首次应用于集装箱船的甲醇发电机组,双燃料系统可根据航线需求自由切换燃料模式,运营灵活性与稳定性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在绿色低碳指标方面,“中远海运洋浦”轮创造多项行业纪录,如燃油模式及甲醇模式能耗指标全球领先,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达第三阶段标准,比基准线低54.4%。船舶创新采用“品”字形甲醇储存舱设计、淡水吹扫系统等技术,通过163项技术课题攻关和31项发明专利布局,构建了全方位安全保障体系,成功解决甲醇燃料应用的安全隐患。船舶设计融合高效能与智能化优势,流线型船体结合高效螺旋桨、全悬挂扭曲舵,大幅降低水阻,世界最大容量等级永磁轴带发电机在改善机舱环境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船舶智能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可实现航路优化、设备健康监控及船体结构安全预警,中央控制系统(ACMS)则大幅提升船舶管理效率。  “中远海运洋浦”轮卓越的能源利用效率为航运节能减排树立了新标杆,更以“中国智造”为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中国方案”。  6月18日,“BERLIN MAERSK”轮命名仪式在HD现代重工蔚山船厂举行。这是马士基接收的第1艘甲醇双燃料17480TEU集装箱船,也是目前全球载箱量最大的甲醇双燃料船,该系列另外5艘姊妹船正在建造。“BERLIN MAERSK”轮将于7月7日首航上海港,之后在AE3航线上执行运输任务。  与马士基打造的甲醇双燃料16000TEU船相比,“BERLIN MAERSK”轮船体更宽,集装箱装载量更大,是马士基船队中迄今载箱量最大的1艘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也是全球首艘运力超过17000TEU的甲醇双燃料船。该船的投入使用意味着马士基旗下甲醇双燃料船队规模进一步扩展,从而增强了其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影响力。马士基表示,“BERLIN MAERSK”轮及其姊妹船的陆续加入是公司持续构建适用于多种脱碳路径船队的重要一步,既是马士基保持全球海运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向脱碳转型的基石。随着“BERLIN MAERSK”轮的交付,马士基现有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已经扩展至13艘,包括12艘16000TEU船和1艘2100TEU支线集装箱船。  2023年,达飞海运集团订造了12艘甲醇双燃料13000TEU集装箱船,该系列船以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命名,今年3月,全长335米、型宽51米的“CMA CGM IRON”轮作为首制船交付。计划至2026年底前,该系列另外11艘分别以“钴、氩、铂、汞、氦、氪、钍、锇、银、铜和金”命名的姊妹船将全部交付运营。  全球首艘、世界最大的LNG双燃料24000TEU集装箱船“CMACGM SEINE”轮由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沪东中华)为达飞海运集团建造,已于4月交付“CMA CGM SEINE”轮是继成功建造双燃料23000TEU船后,沪东中华为达飞海运集团建造的最新款超大型集装箱船,该系列船共有4艘,总长399米、型宽61.3米、型深33.5米,配备18600立方米薄膜式燃料舱,其所装载的LNG可为船舶提供单个航次近2万海里的绿色动力。与同类型燃油船相比,该船在环保性能方面大幅提升,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20%,氮氧化物排放减少达85%,颗粒物与硫氧化物排放几乎消除,降幅达到99%。  首创,技术推动  2025年5月13日,常石造船交付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65700载重吨Ultramax型散货船“GREEN FUTURE”轮。这艘散货船采用“TESS66 AEROLINE”设计,船长和型宽维持通用性,均与“TESS64 AEROLINE”型设计相同。常石造船官网显示,“GREEN FUTURE”轮通过改良过船型和减轻的船体重量来实现浅吃水装载性能,舱容达到该型船中最大的81500立方米,而船舶载重量仍可保持为65700吨。常石造船独有的“AEROLINE”是一种可降低风压阻力的技术,将居住区外多棱角设计与新开发的艏部线型形状结合,艏部上部形状为类似无棱角的圆形,从而可将风压阻力减少10%左右。  “GREEN FUTURE”轮由日本邮船旗下子公司NYK Bulk&Projects Carriers从神原汽船租赁,是日本邮船船队中第1艘配备甲醇和重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散货船,标志着日本邮船在追求可持续航运营运方面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今年初,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广船国际)为Hafnia与Socatra成立的合资公司Ecomar建造的4艘49500载重吨甲醇双燃料化学品/成品油船中的首制船“ECOMAR GASCOGNE”轮命名。该船为广船国际自主研制的新一代甲醇双燃料油船,总长183米、型宽32米、设计吃水11米,服务航速14.5节,配备轴带发电机发、消涡鳍、桨前导管、扭曲舵等装置以提升节能效果,并设计预留了节能风筒基座以备后期安装。  在该船型的研发设计中,广船国际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国产化,采用国内自主研发设计的新一代甲醇双燃料系统及首台甲醇双燃料主机,全船设备国产化率达95%。船舶集成多项行业首创技术,如搭载广船国际自主研发的甲醇供给单元,突破核心设备国产化瓶颈,配置国产首台套甲醇主机,实现动力装备自主可控,电力系统创新采用永磁轴带发电机与轴发单机运行模式,船舶能耗和碳排放大幅降低,成为全球绿色航运标杆船型。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简称外高桥造船)为Union Maritime Limited建造的全球首艘风帆助推阿芙拉型油船“BRANDSHATCH”轮,通过风能与现代减排技术的结合,为全球航运业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全新选择和实施路径。  “BRANDSHATCH”轮总长249.95米、型宽44米,可装载超过80万桶原油产品,以将传统风能转化为智能化现代推进力为核心技术颠覆点,配备三桅高度超过40米的硬质翼型风帆,在航行中能够依托数字控帆系统根据气象数据实现实时智能动态调整帆角,通过机械液压传动系统实现升降、开合和旋转,为船舶提供额外推力,从而大幅减少主机的燃油消耗,减少碳排放的同时有效提升船舶运营效能。  区别于传统的阿芙拉型油船,“BRANDSHATCH”轮在建造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其风帆助推系统的安装及调试相关工作,包括风帆系统与船体结构的适配性问题、风帆基座稳定性问题,以及由于加装风帆系统对整体建造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项目团队灵活调整并对工艺进行创新,突破性地采用“三位一体基座架构”设计,使船体甲板其能够更高效地承受与分散压力,提高风帆系统基座的稳定性。5月21日,由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招商轮船)订造、招商局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工业)承建的全球首艘9300车甲醇双燃料汽车滚装船“CM HONG KONG”轮成功下水。  “CM HONG KONG”轮是招商轮船订造的系列甲醇双燃料汽车滚装船中的首制船,总长219.9米、型宽37.7米、型深14.9米,设计航速19节,搭载由甲醇双燃料主机、甲醇双燃料辅机、甲醇双燃料锅炉、甲醇供给单元等构成的甲醇能源生态系统,是全球首艘采用绿色能源甲醇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的汽车滚装船,为全球汽车滚装船低碳转型提供了创新样本。  全球首艘以风能为主要动力的商业滚装船“NEOLINER ORIGIN”轮也已于今年初成功下水。这艘标志着全球航运业向低碳可持续发展迈出重要一步的创新型滚装船由法国航运企业Neoline开发,全长136米、型宽24.2米,车道长度1200米,并可装载265个标准尺寸集装箱。该船最大亮点在于配备2桅可折叠的伸长高度为76米的高碳纤维硬质风帆,总帆面积接近3000平方米。动力方面,该船大部分动力源于风帆(可实现60%-70%的风力推进效率),其余动力则由柴油-电力混合系统提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NEOLINER ORIGIN”轮还能实现强风时通过螺旋桨回收动能并将其转换为电力,以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上一篇:
德媒:中国车企正在改变国际市场格局
下一篇:
国网福建电力2025年第四次物资公开招标采购招标公告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