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中银消金破局之战:中行逼近绝对控股,线上化超70%难解高不良
发布时间:2025-08-23

  业绩曙光初现之下,中银消金依然需要在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转型调整与监管要求之间找到精准平衡点,这才是在大变革时代下行稳致远的根本。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近日发布批复,同意中国银行受让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的中银消费金融公司3.558%股权,以及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的1.617%股权。

  转让完成后,中国银行对中银消金的直接持股比例将升至47.98%。

  不过,需要关注的是,2024年4月18日实施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要求消费金融公司至少应当有1名出资比例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三分之一的出资人。

  这意味着即使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中国银行作为中银消金第一大股东,仍未能满足《管理办法》对主要出资人的要求。不过,若考虑中国银行通过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的13.23%股权,其合计持股比例也将达到61.21%。

  01

  成立于2010年的中银消金,是我国首批四家消费金融公司试点之一,也是上海首家消费金融公司。该公司初始注册资本为5亿元,经过2015年和2019年两次增资,目前注册资本达15.14亿元。

  股权结构方面,除了中国银行,百联集团、上海陆家嘴金融发展有限公司、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等也是其重要股东。

  业绩方面,近年来,中银消金的盈利情况波动明显。2022年至2024年,其净利润从6.32亿元大幅降至0.6亿元。

  由于业绩承压,2021-2024年间,中银消金均未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而是通过利润留存的方式补充资本。

  不过,这种业绩下滑趋势在2025年上半年有所缓和。

  数据显示,中银消金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81亿元,同比增长2.8%;净利润1.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3.06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另外,截至2025年6月末,中银消金总资产达到817.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22%。

  据悉,这一业绩逆转得益于中银消金近年来积极推进的数字化转型战略。2020年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后,其线上资产占比从不足5%跃升至2024年72.84%;线上业务余额也已达571.08亿元,同比增长27.02%。2024年线上业务发放贷款1664.98亿元,占总放款的93.72%。同时,其线下业务规模在逐年收缩,截至2022年末至2024年末余额分别为295.15亿元、269.89亿元、212.96亿元。

  02

  业绩回暖背后,中银消金面临的挑战犹存。

  不良率高企便是其中之一。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银消金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80%、3.47%、3.56%。

  为应对这一现实问题,中银消金也在不断加大不良资产的核销力度。据统计显示,中银消金在2024年合计挂牌转让81期个人不良资产,其中,仅12月20日转让的个人不良资产就涉及未偿本金总额2.92亿元,未偿利息总额1.49亿元,未偿本息总额4.41亿元,资产笔数合计3358笔。

  在不良贷款规模的增长、核销规模上升等因素作用下,可以看到中银消金的拨备覆盖水平有所下降。2022年-2024年末,其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80.16%、231%、208.26%。

  资本充足率亦为下降趋势。截至2022-2024年末,中银消金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68%、12.24%和11.37%。

  当然,不良高企也是行业当前普遍面临的挑战之一。2024年,行业不良贷款率平均达2.5%,较2023年上升0.6个百分点。比如消金机构头部兴业消费金融,数据显示,其2021-2023年不良贷款率也分别为1.90%、2.14%、2.49%,呈现逐年攀升趋势。

  面对激增的不良贷款,兴业消金也是选择大规模甩卖资产包。如2024年11月12日,兴业消金发布的第5期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总额11.2亿元,其中本金4.55亿元,利息6.65亿元,起拍价仅2344万元,折扣仅0.21折。

  但从2025年上半年来看,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加速和线上化转型深化,头部机构的经营情况基本都在好转,不仅净利润普遍实现50%以上增长,资产质量也相对稳定。如兴业消金通过常规清收、核销及个贷不良批量转让,其不良贷款余额从2024年末的24亿元降至21.05亿元,不良率从2024年的2.93%回落至2.61%。

  03

  目前,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正在积极寻求转型和发展新路径。加强与第三方合作,积极探索从传统线下到“线上+线下”结合转型之路便是其中之一。

  目前,已有多家消金机构披露了助贷合作机构名单。中银消金也于近日公布了40家助贷合作机构名单。从名单上看来,除了蚂蚁、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还有头部消金公司等。

  其中,互联网巨头中,京东旗下的公司就有多家:云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盛际京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宿迁钧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此外,名单里还有百度旗下的度小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重庆度小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消金公司则包括招联消金、马上消费等头部机构,以及小米消金、尚诚消金等腰部公司。

  但是,利率限制的进一步加强,也正考验着这个行业。目前,距离《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施行已不足俩月,其中明确的总计超过年利率24%的部分应予调减,对于消费金融行业来说,调整压力十分明显。如何寻求更低的资金成本以保持息差水平、如何做好客群定位获得优质客群......都是考验。

  结语

  从年亏3.06亿元到半年盈利1.5亿元,中银消金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初见成效。

  中国银行副行长蔡钊在今年3月的业绩发布会上宣布,2025年将启动“万千百亿”惠民行动,计划投入百亿级消费补贴与减费让利。中银消金作为中国银行旗下专业消费金融平台,显然也将面临更多可能性。

  但曙光初现之下,中银消金依然需要在业务扩张与风险控制、转型调整与监管要求之间找到精准平衡点,这才是在大变革时代下行稳致远的根本。

上一篇:
60天账期承诺已至,打破传统还是埋下新隐患?
下一篇:
昂瑞微IPO:第一大股东合伙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新晋实控人借款增持,资金来源存在疑点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