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十位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公布,六人来自广州
发布时间:2025-08-22

  近日,广东省科协、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科技厅、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科学院等六家单位公布了2024年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遴选结果,共有10人入选,其中6人来自广州科研机构与企业。

  10位获奖者分别是广东省新一代通信与网络创新研究院院长、正高级工程师朱伏生;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农兴中;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孙剑;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平中微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李小男;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教授陈瑞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林浩添;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农业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侯兴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先进材料学域主任、教授高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赖毓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廉玉波。

  在现场,来自广州的两位最美科技工作者朱伏生和高平接受记者采访。

  攻克6G太赫兹通信世界性难题

  朱伏生长期从事移动通信系统及核心芯片研究工作;累计主持承担部省级重大项目6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项目13项;授权国内31发明专利项,PCT专利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他首创宽带多媒体集群通信体系,推动我国专网通信从“听得见”迈向“看得清”的时代跨越;攻克6G太赫兹通信世界性难题,研制的原型系统让中国在下一代通信标准争夺中赢得先机;突破“用4G工艺做5G芯片”的技术极限。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关,成功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5G/6G处理器芯片。

  “科研工作者的价值,在于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是朱伏生常说的话。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立下”军令状“:“必须让中国的通信设备装上中国芯!”三年攻坚,上千次试验,最终交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答卷。如今,这项凝聚着自主创新智慧的成果通过工信部严格测试,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场景,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筑起安全屏障。

  谈到6g通信,朱伏生告诉记者:”2025年是6g标准元年,我们今年开始制定6g的标准,预计2030年标准正式发布,有一个比较长的时间。“

  研发国际领先颠覆性材料

  高平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领域深耕三十余年,将“一张薄膜”转化为改变世界的科技力量。她拥有近20项发明,获“广州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高平通过调控高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设计出具有颠覆性性能的宏观材料。她带领团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首次提出“三阶段强化模型”,揭示了纳米复合材料中同步增强增韧的机制;开发出的2D超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膜不仅具备超高强度和透明性,还兼具透气性和防菌特性;通过调控碳纳米管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的分布,开发出防弹纳米纤维。她带领团队研发的高透明口罩,能过滤99%的病毒和细菌,同时保持低呼吸阻力。新一代电池隔膜技术则突破了新能源领域的难题。

  高平曾拒绝国外企业的高薪邀约,将核心专利留在中国,只为“让技术服务于国家需求”。在教学中,她也将爱国情怀融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科技的社会责任。高平始终践行这一理念,用“一张薄膜”的厚度,铺就科技向善的广度。

  此次遴选的广东省“最美科技工作者”长期奋战在科研与科普一线,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医院、新型研发机构等单位,具有广泛的先进性、代表性和影响力。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和广东高质量发展,在前沿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重大成果转化、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等领域,促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瓶颈制约、攻克重大科技问题,助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百千万工程”及乡村振兴,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服务民生福祉等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

上一篇:
银行“反内卷”:寻找“不可能三角”最优解
下一篇:
万科:上半年租赁住宅业务营收18亿 泊寓新获取1.16万间房源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