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一银行卖511笔个人不良贷款!多重原因,多元主体加速入场
发布时间:2025-08-22

  

  近日,银登中心披露广州农商行关于2025年第3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公告显示,该笔不良贷款未偿本息总额6253.24万元,涉及资产笔数511笔,借款人413户。

  加快不良资产出表、节省催收成本、盘活信贷资源等多重原因推动贷款机构加快个贷不良资产处置节奏。业内人士认为,不良资产转让提速的背后,是银行对风险处置效率和成本的重新考量,促进了风险处置行业分工走向专业化、合理化。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市场呈现供给多元、格局分散的特征,参与者类型显著丰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1

  个案聚焦:广州农商行个贷不良转让实况解析

  公告显示,广州农商行本次拟转让的个人不良贷款包括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根据五级分类情况,该转让项目包括损失类贷款510笔,可疑类贷款1笔,合计511笔贷款已全部核销。从诉讼情况看,目前未诉213笔,已判未执185笔,终本执行107笔,终结执行5笔,执行中1笔。

  W020250820560626181845_ORIGIN.jpg

  广州农商行2025年第3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

  据公告,上述转让项目将于2025年9月1日09:30开始竞价,起始价227.35万元,相当于未偿本息总额的0.36折,拍卖加价幅度为1万元。

  银登中心公告显示,2025年以来,广州农商行已发布5期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招商公告,涉及债权金额合计11.85亿元,借款人共2903户,贷款类型包括个人消费类及个人经营类贷款。

  广州农商行在公告中指出,上述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项目招商公告仅用于招商推介,不构成要约或转让承诺,不构成出让方对拟转让标的相关信息的承诺;公告信息仅供参考,最后以该行后续正式发布的债权转让公告为准。

  在此期间,广州农商行已经发布了两期个人不良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转让项目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未偿本息合计1.13亿元,两个不良资产包起拍价相较未偿本息金额均在1折以下。但转让似乎并不轻松,上述两个不良资产包首次竞价日在2025年6月18日,此后,广州农商行又两次公告把两个资产包重新挂牌。

  W020250820560626282649_ORIGIN.jpg

  据数据,广州农商行个人贷款不良余额近年来可谓“三级跳”,截至2024年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金额54.28亿元,较2021年末大增2.4倍;不良率2.89%,连续3年上升,较2021年末的0.99%上升1.9倍。

  2

  动因探源:金融机构加速处置的效率与成本逻辑

  随着个贷资产质量承压,金融机构化险需求增大,加快不良资产出表是不少贷款机构的诉求。

  “不少机构选择加快转让不良资产是出于让其加快出表的考量,快速降低不良贷款率来缓解内部指标压力。”某股份行北京分行法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逾期账龄越短的资产往往估值越高,更容易促进资金加速回流。”

  银登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逾期账龄与资产折扣率直接相关。2025年一季度,逾期账龄在1年以下的资产平均折扣率为12.6%,而账龄在5年以上的资产平均折扣率仅为1.8%。

  “省成本、省时间、省人力是推动不良资产转让短期化的原因之一。”另一家股份行个贷部负责人表示,“个人贷款具有笔数多、单笔金额小、借款人分散等特点,清收环节耗费人力财力。就拿催收来说,一般我们会根据客户逾期时间来划分催收级别,比如逾期30天以内为1级,逾期31-60天为2级,逾期61-90天为3级,以此类推。一般情况下,逾期60天以内的贷款催收工作由我们个贷部来完成,时间更长的逾期账款会交给外包公司处理。在此过程中,运营成本、财务成本、时间成本都很大。”

  此外,催收环节的客户投诉问题也是不少贷款机构面临的难题。“随着监管部门对催收的合规性要求趋严,我们的催收难度增大,可商议空间有限。有的催收外包团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不到位,有不少借款人对我们进行投诉。”上述个贷部负责人说。

  更让银行催收人员深恶痛绝的是“反催收”黑灰产业屡禁不止。“现在有些不法机构打着‘减免息费’‘停催挂账’的旗号,从事非法代理维权行为,通过伪造证据、恶意投诉、钻政策空子等手段逼迫银行为借款人减免逾期利息。”某国有大行信用卡中心消保人员表示。

  “加速个贷不良资产处置可加快盘活资产,释放信贷资源给优质客户。”上述个贷部负责人说。

  3

  格局扫描:批量转让市场的多元参与与趋势演进

  总体来看,2024年以来,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市场呈现供给多元、格局分散的特征,参与者类型显著丰富,市场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在出让端,各类机构积极入场。建设银行推出92亿元信用卡及消费贷组合包;6家浙江城商行联合挂牌31亿元资产,以抱团模式摆脱单家机构规模有限的困境;招联消费金融通过连续8期转让完成65亿元“核销即售”,推动消费金融公司全年转让规模达到414亿元,同比增长2.4倍;外贸信托也以9.3亿元个人信用贷款包完成首单挂牌。

  在收购端,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仍占据主导地位,2024年受让规模达1,639亿元,占比72.6%;与此同时,信达、东方、长城、华融等四大全国性AMC重新加大布局力度,全年合计受让352亿元,达上年的2.7倍。

  政策面也在释放积极信号。202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协同、稳定市场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预见,在经济环境企稳向好的过程中,银行业不良处置压力仍将持续,转让业务有望进一步走向深入。更多参与者的加入,也有助于在征信衔接、档案移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实操环节形成更成熟的解决方案。

  以往由股份制银行主导的市场格局,已被国有大行、城商行、消费金融公司和信托公司等多类主体改变。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虽然在转让规模上仍保持首位,但市场份额明显下降。

  当前,个贷不良资产处置正步入加速期,广州农商行的案例折射出金融机构通过转让优化资产结构、缓解指标压力的迫切需求。在监管趋严、反催收乱象倒逼下,银行更倾向于通过市场化手段降低处置成本,提升效率。与此同时,批量转让市场参与者持续扩容,政策暖风与市场活力共振,推动行业分工向专业化、精细化演进。未来,随着经济企稳与政策协同,个贷不良处置有望成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的重要抓手,助力信贷资源高效配置,为金融稳定与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上一篇:
董明珠:我们的梦想是走出去多少品牌
下一篇:
绽放时刻·“圳”当美!中国品牌节女性论坛点亮创新之城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