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追新逐“绿”看杭钢:从一家研究院,看节能环保产业“未来式”
发布时间:2025-08-22

  潮新闻记者王柯宇共享联盟·杭钢集团王胡菲    编者按: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作为浙江工业长子,杭钢集团坚定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从“黑金刚”到“绿巨人”的转型。近日,浙江日报再次走进杭钢,探访其绿色发展的最新实践。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推出《探寻“两山”理念的国企实践·追新逐“绿”看杭钢》新媒体系列报道,从一企实践看浙江的绿色答卷。敬请垂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在打造节能环保“产业航母”的同时,杭钢集团更为其配备了一个“智囊团”和“思想库”。  2022年8月26日,杭钢集团整合节能环保领域科技研发力量,浙江省环保集团生态环保研究院(以下简称“生态环保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  这一天,对杭钢节能环保产业意义非凡。这标志着杭钢在生态环保领域迈出了新的有力步伐,也是杭钢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步。  伴随着节能环保“产业航母”在2024年初正式启航,生态环保研究院的架构体系更加成熟、研发方向更加明晰。成立近3年,它如何推动杭钢乃至浙江环保产业发展?  “最强大脑”    未来生态实验室图自杭钢集团  生态环保研究院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穿梭于各类精密仪器间,进行各种监测及实验分析,点燃节能环保产业的创新之火。  “我们现在有十来人,数量虽不多,却是省级环保科研的‘最强大脑’。”生态环保研究院董事长梁军说,聚焦资源循环、固废、双碳及生态治理领域,其已构建起“数智循环、数智双碳、数智生态管家及科创管家”四大产品体系,为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数智生态管家项目图自杭钢集团  比如,数智生态管家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智慧屏障。工程建设时,扬尘、噪声等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以往这些影响难以被量化。梁军介绍,依托物联网、云计算、AI等前沿技术,数智生态管家就像一个“多面手”,对在建工程项目范围内的水、气、噪声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精准数据分析以及智能决策,一旦超过临界值就会预警并提供解决方案。  目前,数智生态管家已在台州等地应用,接下来将和大型房地产项目开展合作,让更精准的环保数据守护更多蓝天白云。“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深入,在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好后,数智生态管家也有‘用武之地’,继续监测PM2.5、噪音分贝等数据。”梁军表示,当监测点位越来越多,其有望成为全省生态环保监测“一张网”的有力补充。  此外,为生态环保科创企业量身定制的科创管家产品,已为杭钢集团节能环保板块的多家企业提供服务,未来还将与拱墅区工大未来研究院、杭州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等合作。  目前,生态环保研究院已获评“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全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控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等,累计获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及团体标准40余项。“最强大脑”的含金量不断提升。  服务国家战略  “双碳”战略提出后,中国加速推进产业和能源结构转型,推动降碳减排事业。瞄准国家战略,生态环保研究院在成立之初就积极开展“双碳”领域的创新探索。  梁军介绍,生态环保研究院的2项课题研究——“碳足迹碳标签关键技术研发”和“钢铁行业碳减排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分别入选了浙江省“尖兵”和“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项目。“我们的‘双碳’研究,是走在全省前列的。”  “碳足迹碳标签关键技术研发”要解决的是碳足迹核算的精准性与标准化难题。“技术的关键,是突破传统碳核算的碎片化局限,实现从原材料获取到使用回收全周期的碳足迹数据的精准计量、可视化呈现与标签化认证,为企业摸清‘碳家底’提供权威支撑。”梁军说。    钢铁行业碳减排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项目图自杭钢集团  而“钢铁行业碳减排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是针对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高碳排放、碳捕集成本高等共性问题,从宁波钢铁厂的石灰窑烟道气中高效捕集、分离、提纯二氧化碳,“重生”为干冰,变“废”为宝。通过这项自主创新技术,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近5.6万棵。  对于生态环保研究院来说,这些创新探索更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从“书架”走向“货架”——  目前,碳足迹碳标签关键技术研发已在钢铁、电力、铜加工、民用制品、农业等10多个行业领域成功落地,帮助各行业企业实现碳足迹“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推动低碳理念从生产端向消费端延伸。  另一边,今年7月,宁波钢铁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干冰,标志着从技术研发迈向产业化应用新阶段。除了降低碳排放,该项目每年可生产4500公斤高纯度干冰,为冷藏车运输、医疗冷链保鲜、食品新鲜度维持等提供“绿色冷源”。  “‘双碳’领域,大有可为。我们还只是迈了一小步。”梁军对未来信心满满。  更多“未来式”  梁军的信心,来自杭钢集团的支持和对节能环保产业未来的预期。“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入融合,我们将争取在节能环保板块的多个领域形成一批科技成果,并加快产业化落地。”   探索更多“未来式”,研究院已有“风”来。在2025年浙江省“国际无废日”主题活动——固废利用处置技术交流会现场,生态环保研究院发布了全球首创的PMAP(精准水洗-多元活化-低碳聚合)工艺,标志着其在资源循环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城市里的飞灰、冶金渣等尚未实现资源化利用,这是环保领域的一大痛点。”梁军表示,生态环保研究院首创的PMAP工艺,能将这些固废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低碳胶凝材料,替代水泥或固化剂,广泛应用在工程建设领域。  比如,传统水泥经过碳酸钙煅烧,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而经过测算,每吨低碳胶凝材料能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减少70%的能耗。  目前,生态环保研究院正迭代升级PMAP工艺,加速构建PMAP技术生态圈,在台州、湖州、宁波等地布局产业化点位,助推资源循环产业规模化。  此外,“钢铁窑炉低碳资源化协同处置”项目也在加快推进中。梁军介绍,该项目充分挖掘城市钢厂潜力,依托其冶金炉窑系统,深度融合低碳技术与固废资源化理念,安全高效协同处置城市领域多源固(危)废。项目将以多种方式参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加速钢厂与城市的融合升级,有力支撑产业生态圈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更多的“未来式”也在同步探索:市政污泥的资源减量化处理、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贵金属资源循环、生物质分布发电站……  浙江省环保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刚告诉记者,要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将生态环保研究院打造成集原创技术策源地、咨询智库和高层次人才集聚地于一体的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开放式综合研发平台。  追“新”逐“绿”,乘势而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研究院,正加速跑向更加绿色的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上一篇:
A股独董观察:招商银行、美的集团独董刘俏报酬合计72.5万元 现任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兼任创业板上市委委员
下一篇:
蚂蚁集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立AI医疗联合创新实验室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