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东营:海洋经济发展稳中有质 持续向好
发布时间:2025-08-22

  东营海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锚定经略海洋、建设特色型现代海洋城市目标,东营市接续实施两轮海洋强市建设行动。2024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居全省第一位,海洋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向大海要食物,东营市“种”“养”“链”模式,打开现代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新路径。培育形成双百亿级特色水产品产业集群,水产苗种繁育能力突破500亿单位,建成全国重要的南美白对虾、海参苗种生产基地;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163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150万平方米;以黄河口大闸蟹、对虾为代表的渔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垦利区、河口区先后获批国家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上半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4.6%。  在河口区新户镇,由海大集团投资建设的河口区对虾全产业链提升项目已建设设施渔业工厂化车间2.5万平方米。该项目致力于打造环渤海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对虾产业示范基地,为东营打造“对虾之都”贡献力量。  河口区新户镇渔业盐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刘宪锐:“我们这个项目占地350亩,总投资3.6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产值15亿元,形成苗种繁育、精细化养殖、水产品预处理、冷链仓储、电子商务等全产业链闭环。”  从海面到陆地,海洋产业“一”“二”同步。东营市加快海工装备制造加快转型,全市规模以上海洋制造企业发展到140家以上,海洋石油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到30家,居全国12个基地之首。威飞海洋公司联合中海油研究总院研制生产的国内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在渤海成功应用,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目前正在开展深水水下生产系统研发。  威飞海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隋中斐:“威飞海洋在中国东营、新加坡设立了全球同行业内领先的海洋装备研发及生产基地,汇集了全球流体控制领域的技术人才100余人,形成了核心知识产权百余项,多项产品及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装备制造异军突起,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培育。鲁北光伏、渤中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东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入选山东省首批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全国首个吉瓦级海上光伏项目——国华HG14加快建设,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988万千瓦。今年上半年,东营市海洋生产总值610.72亿元,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呈现稳中提质、持续向好态势。  来源:东营市广播电视台闪电号

上一篇:
车辆未交付却要求提前支付尾款,否则2万元定金不退 小米准车主遇30天尾款“通牒”
下一篇:
北京AI芯片创企,中标十亿级订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