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整合加速、盈利分化,全球化挑战加剧!从半年财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发布时间:2025-08-21

  价格战持续、全球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的背后,可能正经历关键转折。

  2025年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分水岭。新能源板块亮眼,上半年销量约550万辆,占全球总量60%。其中,新势力企业表现亮眼,小米汽车毛利率高达26.4%,零跑汽车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但亮眼数据的另一面,整体汽车产业拉通看,是超50%汽车经销商亏损、价格倒挂加剧的残酷现实。

  8月18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汽车经销商亏损比例上升至52.6%,盈利比例仅29.9%。这其中,传统车企的经销商占大头。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从“百花齐放”进入整合重组的关键阶段。一汽拟收购零跑汽车10%左右股权,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融合步伐加快。

  为什么收购?

  零跑汽车是行业黑马,2025年上半年以221664辆的交付量位居中国新势力品牌销量榜首,并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0.3亿元。这表明平价电动车市场通过规模效应和供应链整合仍可实现盈利突破。

  小米汽车表现同样亮眼,第二季度交付新车81302辆,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部分毛利率为26.4%,小米汽车单季度仅亏3亿元,盈利在望。

  然而,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

  有行业专家认为,中国已有十多家电动汽车公司倒闭,可能有企业将在未来2年内消失。市场快速增长吸引了过多参与者,导致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

  “以价换量”成为行业普遍策略,却导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调查显示,上半年有74.4%的汽车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43.6%的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

  经销商生存状况恶化,新车销售亏损成为最大挑战。上半年经销商新车、售后和金融保险的毛利贡献分别为-22.3%、63.8%和36.2%,售后业务成为主要利润来源。

  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经营状况明显好于传统燃油车品牌。调查显示,新能源品牌经销商亏损占比34.4%;而传统燃油车品牌经销商亏损占比高达58.6%。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且其技术还在不断进步,这使得传统汽车企业可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压力。

  8月19日,蔚来宣布100kWh长续航电池包价格从12.8万元下调至10.8万元,永久升级服务定价由5.8万元下调至3.8万元。这种大幅降价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目前,一些经营豪华品牌的经销商转投了问界等品牌。尽管自主新能源品牌的返点佣金较豪华燃油品牌少,但“薄利多销”策略能够靠数量弥补。

  如何应对这场变革所带来的压力?

  让技术更过硬是一个关键。下半场,智能驾驶成为新的竞争焦点。L2+级辅助驾驶已成为标配,10万—20万元主流市场车型将100%搭载高速NOA,城市NOA渗透率达45%。

  该过程中,端到端大模型智驾方案不再依赖高精地图,谁能在复杂场景中能精准识别障碍物并完成更规范安全的操作,谁就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比较优势。

  另外,电车出海的新趋势,也能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大空间。

  全球车市正上演一场奇特的“分裂剧”: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而欧美市场仍给燃油车保留着广阔空间。

  美国新能源车增速放缓,欧洲渗透率刚突破25%,加油站里的燃油车依然是主流选择。政策摇摆是美国市场的重要影响因素。欧洲虽然面临2025年碳排放法规的高压,但消费者对高价电车的接受度有限。唯一例外的是挪威,4月纯电渗透率已达97%,证明政策强力推动下市场可以快速转向。

  此背景下,中国电动车企正加速出海。比亚迪单在欧洲就卖出7.5万辆,远超去年全年;上半年欧洲销量增长40%。

  整体看,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告别“单纯追求规模”的初级阶段,进入“盈利攻坚、产业整合、全球化深耕”的发展期:头部新势力通过“规模+效率”突破盈利临界点,传统国企与新势力的协同加速资源优化,全球化聚焦发展中国家规避政策风险。

  这个更成熟的发展态势,有望让我们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中进一步巩固优势地位。

上一篇:
(深互动)上海钢联:公司积极对标优秀同行业公司,如普氏能源(S&P Global Platts)
下一篇:
能源不够用怎么办?这场高峰对话指出路径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