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金地 | 会不会再一次有人掀桌子?
发布时间:2025-08-20

  

  前段时间,金地集团华东区域的全体员工邮箱里,突然冒出一封实名举报邮件——

  发信人是区域内一位傅姓员工,矛头直指自己的顶头上司、华东区域营销负责人徐某。

  这封举报信的标题就相当炸眼:

  “实名举报!上海公司徐某某假公济私、中饱私囊、品格低下!”

  内容更是信息量巨大。

  傅某自称自己从2019年便跟着徐某,配合徐某管理华东区域营销部的工作。期间徐某经常以各类奖励、团建等名义,将费用报销至下属名下,再转回给她。

  说白了,就是套现。而这些钱,据称主要用于填补徐某个人业绩未达标时所要承担的罚款。

  邮件里不光写的有鼻子有眼,还附上了微信聊天截图和银行转账记录,傅某明确要求公司审计部门介入,好好查一查这些钱到底流向了哪里。

  除此之外,傅某还曝出另一件事:

  她之前曾被调去负责上海公司的大宗业务,手头有个项目对外报价1.2亿,有意向客户出到1亿愿意成交。

  但徐某强行介入谈判后,最终成交价却压到了8000多万。这之后,傅某还被调离了大宗业务岗位。

  她强烈怀疑这背后存在不正当操作,导致公司利益受损,也要求集团审计部门一并彻查。

  而整件事最直接的导火索,是这个月初金地集团下发的一轮组织架构调整通知。

  组织架构调整后,金地将此前采用的“总部-区域-城市公司”3级管理模式,压缩为“总部-大区-地区公司”的2.5级管理模式。

  总部层面工程管理中心与成本管理中心合并了,新设立了供应链管理中心和综合审议工作小组。

  区域层面将原有的5个区域公司缩减为4个区域公司,华南、华东、北方、中西部,城市公司一番合并后,剩余10个城市及地区公司。

  对于组织架构调整,金地对外放话是:

  “通过组织架构的扁平化来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强化公司内部组织效能与运营协同。”

  但懂的人都懂,组织架构调整从来不只是改个名字、换块牌子那么简单,往往伴随的是部门合并、岗位削减、人员优化。

  行业高光时期摊子铺得大,养的人多;如今市场持续低迷,企业自然要想办法“瘦身”,也养不起那么多人了。

  这轮调整中,徐某获得了新任命,继续掌管新的华东区域营销工作。

  而徐某的任命刚刚下发,她便通知傅某“准备离职”,表示华东区域已经没有适合他的岗位了,并“建议"傅某转去乙方,与金地继续合作。

  傅某不接受这个安排,表示自己的工作资历和能力,完全能够胜任营销部门的工作。

  在徐某的强压之下,傅某最终撕破脸,一封实名举报信直接掀了桌子。

  对于举报信,金地集团也给予了回应:高度重视并已开展核查。

  核查结果金地目前还没公布,但这件事到最后无非两种结局:

  如果举报属实,徐某落马下课,严重的话,估计还得吃官司,把自己送进去;

  如果举报不实,傅某立马收拾好个人物品,卷铺盖走人,以后也甭想在这个行业混了。

  就在金地集团因为这封举报信闹得沸沸扬扬之时,其核心成员企业——金地商置,刚刚也公布了自身的组织架构调整方案:

  总部多个职能部门被合并重组,包括新设“运营中心”“供应链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审计监察部”“工程与成本管理部”“营销管理部”等。

  区域层面则取消原四大区域公司和事业部,重新划分为华东、东部、华南、华北四个区域公司,张弛、李洵、宋悠、李伟分别为各区域一把手。

  整体来看,金地商置这次调整属于“换汤不换药”——关键岗位还是那批老面孔,变的只是职能职责的重新划分。

  比如工程部和成本部合并后,负责人变成了孟春梅,而原工程总监黄荷友被免职;原东部区域副总裁、江苏公司总经理翁昊,则被调整为项目群总。

  而这还只是明面上能看到的,一轮架构调整背后,意味着大量原事业部总、城市总级别的中高层,都要面临不同程度的降级、调岗,甚至直接“被优化”。

  这几年开发商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不管是民企,还是国央企,都在搞组织架构调整,降本增效。行业退潮,没有一个地产人能够全身而退。

  尤其现在留下的,多数是中年人——正是背上扛着房贷、脚下踩着娃的学费、父母养老也要安排的年纪,工作机会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残酷。

  为了保住饭碗,很多人只能拼命内卷:领导拼命PUA下属,同事之间互相踩踏,下属举报上司也早已不稀奇。

  金地集团前脚刚因为组织调整闹出实名举报,后脚金地商置又跟了上来——谁也不敢说,同样的事就不会再次发生。

  这年头,砸人饭碗等于断人生路,既然路都被堵死了,有些人选择“玩命”,也就成了最本能的反击。

上一篇:
美元债异动|腾讯控股TENCNT 3.24 06/03/50价格上涨1.058%,报69.924
下一篇:
平安斩获2025中国数字金融大会三项优秀案例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