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为什么说,文库GenFlow2.0是当下最好用的通用Agent?
发布时间:2025-08-20

  2025年,AI圈有两件大事:一是Deepseek几乎“杀死”大模型比赛,二是Manus掀起了Agent领域的战火。

  年初,不少Agent给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多智能体协作,自动、自主的任务处理,全场景全需求的覆盖……而今天,2025已经过半,刚刚提到的这些“想象”,却还有太多没有兑现。

  这一年,百度文库、网盘团队不断收集用户实际的反馈,力求做出能满足用户全场景、全模态、实在、好用的通用Agent。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团队发现,大量用户在谈到Agent时,最在意的,仍是过去早就存在,却在很长时间里,没能被实际解决的问题:任务交付质量差、回答假大空、生成效率太低等等。

  这些老大难问题,伤害的不止是用户的使用体验;更可怕的,是AI效能兑现严重不达标,伤害了用户对AI的信心,甚至对AI功能的想象,让AI成为了那个大喊着“狼来了”的孩子。

  过去行业吹的牛,今天,文库和网盘都想要兑现——于是,GenFlow2.0它来了。

  今年四月诞生的GenFlow已经迎来了自己的2.0版本。从1.0到2.0仅仅经过四个月时间,难免让人产生疑问,这个AI是否真的能兑现?

  而百度集团副总裁,百度文库事业部、网盘事业部负责人王颖却相当实诚,接受采访时,旗帜鲜明地对外界表态:文库网盘只做现货,不蹭热点。

  来到2.0时代,GenFlow究竟有了哪些根本性的升级?

  首先最核心的,是Agent底层架构的系统性升级。

  今天不少其他Agent,要处理一个复杂的任务,比如“搜索资料-整理文档-完成PPT”,之所以要让用户等上40分钟到1小时,是因为AI处理任务的逻辑,是“排队”的串行模式。

  串行模式,简单来说,就是AI要先把一个任务处理完,再着手处理下一个任务,这样效率自然提升不上来。

  而且,如果任务执行到一半,用户有了新的想法,或认为之前自己的提示词并不准确,AI生成的过程很难被打断,用户也无法在任务处理中和AI交互,只能结束生成让努力付诸东流,或者苦等一个很难满意的结果。

  许多产品做的“打断”功能,其实是在后台把之前生成的内容推倒重来,之前消耗的时间和Token也就白白浪费,本质上是一种“伪打断”。

  而文库GenFlow2.0,做的是“多管齐下”的并行模式,多个复杂任务也能齐头并进,一起行动。

  彻底革新了过去效率低下的Agent工作方式,GenFlow2.0可以在3分钟内完成5-6个复杂任务,效率较前提升了10倍,在研报、PPT等专业内容的生成工作更是尤其优秀。

  而在“打断”,也就是AI生成的“事中干预”上,GenFlow2.0也做到了相当可观的程度,成功率正在从“两个9”向着“三个9”迈进,让人机交互摆脱了“你一言我一语”的窠臼,也让任务交付的效率提升了不少。

  文库GenFlow2.0的第二个革新,是公域和私域知识库的有机结合,让AI真的“更懂你”了。

  过去的AI Agent,要能用起来,“调教”的过程不可或缺。用户要花不少时间,让AI可以精准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行业和领域的Knowhow,这样AI才能实打实地给自己帮上忙。

  但这个过程,打个比方,就像找了一个陌生人做工作搭档,花在磨合上的时间和精力肯定少不了,不然两个人连沟通都是难事。

  而GenFlow2.0,能够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通过学习用户在百度网盘中保存的文件和数据,提前了解用户,以求把“调教”的过程尽可能缩短。

  如果还是把Agent比作工作搭档,相比别的AI,GenFlow2.0就像你的多年老友,早已和你有了默契,自然可以与你一见如故,合作无间。

  更惊喜的是,2.0版本的GenFlow还首创了记忆模式,用户在文库、网盘内的搜索行为、历史问题、内容创作偏好都能被GenFlow记忆、学习,不但同类问题不需要反复赘述或重新交代背景,还能更精准地识别用户意图,更像人、更懂用户、更能交付。

  除此之外,文库GenFlow2.0的干预模式也在帮助用户实现满级交付的路上,跑通了“最后一公里”。

  与市面上绝大部分通用Agent不同的是,GenFlow2.0支持用户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随时干预,纠正生成方向,补充相关材料等,让生成更可控,交付直接可用。

  如果只是“朋友”,却不会干活,那么AI Agent就不能称作“工作搭子”,变成了“关系户”——能干活,还能干很多活,还能干得不错,就是GenFlow2.0的第三大革新。

  今天,MCP协议蒸蒸日上,文库网盘也率先拥抱了这个大趋势,把写代码、做课件、写网站、调用地图等等多种能力封装进了GenFlow2.0的功能“全家桶”。

  在GenFlow2.0,100+个经历过“千锤百炼”的专家智能体,经历过数亿用户验证,等待着被随时调用,并且在必要时可以“精诚合作”,同时干活。

  完成了2.0升级的GenFlow就像一把功能齐备的瑞士军刀——用户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纷繁复杂的问题,往往都能在GenFlow2.0上找到解决方案。

  今天,在GenFlow2.0上,为了保证交付质量,大量的Agent仍然由百度提供,但在不少领域,比如合同、教育、实时AI绘画等,百度文库和网盘也找到了不少优秀的合作伙伴,给了他们表现的空间。

  在市场上,文库网盘会根据收集到的用户需求,在外部寻找合作伙伴的线索;而开发者也可以在开放平台上,来主动接入GenFlow2.0。

  “GenFlow2.0的功能,全靠我们自己的团队肯定不够,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但Agent的质量必须得过关。”在采访中,王颖回答道,“我们每两周就会和创业公司有交流,不仅合作,我们也不排斥投资。”

  通过MCP和Agent to Agent的形式,文库与网盘的能力全面开放,不少头部客户,诸如荣耀、三星、牛听听等,都接入了GenFlow2.0,成为了生态当中重要的一部分。

  聪明、高效、懂你、全能……文库GenFlow2.0正向着新一代的超级通用Agent的方向稳健地前进,并且全球领先——如此进步,为什么首先发生在了文库和网盘身上?

  首先,文库和网盘,在两年来的AI重构之路上,选对了MoE的技术基座,让并行的任务结构、多Agent的互通协作等成果的开发水到渠成;

  其次,关注用户的实际体验和PMF,让文库和网盘的眼光更落地,动作更扎实,理解用户最核心的需求。

  早期,文库和网盘下了不少“苦功夫”,但很多人或许不理解:文库和网盘,为什么要花大力气做编辑器、阅读器、浏览器,做全模态的端到端交付,甚至做了一套“沧舟OS”内容操作系统?

  熟悉的人应该知道,百度文库和网盘有一张AI重构的战略图,直到今天,已经更新了两年。

  而两年间,这张图没有变过,文库和网盘的技术、产品,也一直行进在规划的道路上。“如果说有变化,这张图只会越画越丰富,把里面的东西越填越多。”王颖对媒体说道。

  在采访中,王颖提到最多的表述之一,是让AI“无所不能、无所不在”。

  这也是百度文库和网盘,对于GenFlow2.0的期许:通过降低门槛、提升交付,让人机可以真正协同共创,形成真正可以通用的超级Agent。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转载须知。

上一篇:
清凉补给站⑥丨撑起“遮阳伞”、 送上“及时雨”,娘家人的关爱时刻在线!
下一篇:
86家上海独角兽背景揭秘:自主创业、大厂孵化各占几何?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