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麦德龙开出全国首家“胖改”店,与永辉胖改店有何不同?
发布时间:2025-08-20

  

  外来的和尚不一定更会念经。

  8月15日,麦德龙在北京四季青开出了全国第一家“胖改店”。这家德国零售巨头的转型尝试,不仅关系到它自身的未来,也映射着整个中国零售行业的变化趋势。

  一、三战IPO折戟,麦德龙“胖改”求生

  今年6月30日,港交所再次将麦德龙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招股书归入“失效”档案。这是五年内第三次IPO折戟,如同一记重拳击碎了这家德系零售巨头的资本梦。

  招股书披露的财务数据指明了病灶所在: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跌42.7%至1.44亿元,整体毛利率长期在10%左右徘徊,而对大客户物美集团的收入依赖度仍高达61.4%。这种“依附式生长”模式,让资本市场对其独立生存能力打上巨大问号。

  与此同时,国内会员制赛道的竞争显现出山姆超市一家独大的局面,这种“赢家通吃”的游戏规则,不断挤占麦德龙的市场份额,也推动着麦德龙的不断变革。

  更致命的是,麦德龙在“B端批发”与“C端会员”的战略十字路口长期徘徊,这种定位模糊直接导致其在与山姆的正面交锋中节节败退。盒马X会员店全线关停的惨痛教训犹在眼前——缺乏差异化优势的跟风者,终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物美集团的战略收缩更让危机雪上加霜。2024年,物美关闭24家超市的决策,直接冲击了依赖其输血生存的麦德龙供应链业务。这迫使麦德龙管理层不得不直面一个灵魂拷问:当“大客户依赖症”遇上“主业增长瓶颈”,转型之路究竟在何方?

  河南许昌的胖东来为迷途中的麦德龙点亮了一盏明灯。

  这个扎根四线城市的区域零售品牌,以“优质商品+极致服务+员工关怀”的组合拳创造了坪效超行业平均水平3倍的商业奇迹。其成功密码不在于规模与资本,而在于对“人”的深刻理解——既包括对消费者的需求洞察,也体现在对员工的尊重关怀。这种经营哲学,恰恰击中了传统零售巨头“重效率轻体验”的软肋。

  麦德龙的“胖改”绝非简单跟风,而是一场生死攸关的自我救赎。四季青店项目负责人吴佩玲坦言,麦德龙学的是供应链及服务精髓,而非表象。

  二、商品做减法,服务做加法

  走进焕然一新的麦德龙四季青店,传统仓储超市的冷峻工业风依然可见,但细节之处已悄然蜕变。这场改造没有跟风者常见的全盘复制,而是围绕“商品-服务-员工”三大核心展开了一场精准的调整,在形似与神似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

  麦德龙的“胖改”首先在商品体系上展现了惊人的决断力。SKU数量从改造前的约15000个锐减至8000个,商品汰换率高达55%。这种“做减法”的勇气背后,是对消费需求的精准洞察——在信息过载时代,更少但更精的选择反而能降低决策疲劳,提升购物效率。

  

  图源:小红书

  但精简不等于简单删减,而是结构性重塑。烘焙和熟食等高频消费品类逆势扩容,商品数量暴增近6倍。现制加工区面积大幅扩大,新鲜出炉的核桃面包、网红麻辣牛肉条香气四溢,彻底打破了德系超市“冷冰冰”的刻板印象。

  “宽类窄品”策略展现了麦德龙对本土化的深刻理解。一方面,进口商品占比稳定在25%,澳洲冰鲜牛肋条、西班牙啤酒等全球风味延续着“国际范”;另一方面,“宜客”和“麦臻选”两大自有品牌渗透率超70%,通过高性价比构建价格护城河。而胖东来同源商品的引入,则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德式严谨与中原口味。

  麦德龙学习胖东来真诚热情的服务风格,结合自身的风格,推出了“免打扰购物”模式。这种对个人空间的尊重,延续了德系商业文化中的边界感,却通过细节设计传递温暖——便民服务区提供免费茶饮、血压测量、宠物寄存等20余项服务,精准覆盖各年龄段顾客的潜在需求。

  加工链服务最能体现“形神兼备”的改造智慧。肉类免费切片、海鲜现场宰杀,这些胖东来的标志性服务被移植到麦德龙,但执行过程却带着德式精准——工作人员操作规范统一,处理流程透明可视。

  麦德龙此次改造最触及本质的,莫过于对员工角色的重新定义。营业时间从8:00-22:00调整为9:00-21:30,看似简单的1.5小时调整,背后是对“人效”与“人心”的重新权衡。新增的员工休息室、淋浴房与餐厅,以及最低10天的带薪年假,这些投入短期内会推高成本,却暗合“员工满意才能带来顾客满意”的商业本质。

  当员工不必在疲惫中强撑微笑,服务便从机械执行转为发自内心的主动。缩短工作时长,改善工作环境,是为了让员工更好地兼顾工作和生活,在门店更专注于服务。

  三、学习胖东来的两种答案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曾直言:“我们的模式很难全国复制。”但这句话反而激发了全国零售商的“模仿热情”。在这场遍及全国的“胖改运动”中,麦德龙与永辉分别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路径,麦德龙更多是胖东来范式的改造,而永辉更侧重从供应链到自有品牌的体系化、深层次改造,两者差异显著。

  就在麦德龙北京四季青店开业同日,永辉超市大溪地店作为合肥蜀山区第二家“胖改店”亮相。与麦德龙相比,永辉的改造更深入,其商品汰换力度甚至超过麦德龙——下架单品11689个,新增5649支,调整比例高达54%,且核心聚焦点始终围绕“餐桌刚需”:凌晨到港的梭子蟹、现烤的芜湖红皮鸭、新疆直采的西梅,这些高频消费品构成了永辉的竞争力内核,体现了供应链端的改造成果。

  永辉的聪明之处在于将资源集中在供应链效率提升上,这是其改造深入的关键。海鲜区“11小时前还在南通”的极速配送,肉品区潮汕风味与进口牛肉的混搭,都体现了对基础民生需求的深刻理解和供应链的优化。这种“接地气”的改造路径,与其社区超市的基因高度契合。

  相比之下,麦德龙的“胖改”没有全盘复制胖东来的市井气息,而是在保持仓储式超市骨架的基础上,进行服务层面的融合:全球可追溯系统与现制果切台共存,HACCP国际认证与免费榴莲剥壳服务并立。这种改造使其能在服务体验上有所提升,但缺乏供应链和自有品牌等深层支撑。

  麦德龙的“胖改”还面临着存量心智的问题:针对如何改变消费者对其原有品牌形象的认知,可通过打造“改造对比体验场”,在门店设置“胖改前后对比区”,通过实物陈列、视频短片等途径,直观展现变化,让消费者感受到“从冷硬仓储到温度服务”的差异;同时,针对自有品牌还未能充分发挥集聚人流的作用,则可通过开发更多高性价比、高话题性的自有商品,如“麦臻选”限量款网红零食、联名潮玩等,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种草,吸引年轻消费者打卡。

  纵观全国“胖改”浪潮,成功者往往具备三大特质:清晰的自我认知、差异化的价值主张、可持续的盈利模式。麦德龙若不能在深层改造上有所突破,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胖改”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是存疑的,恐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写在最后

  胖东来真正的“替身”,或许不是某个具体企业,而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商业理念。当麦德龙将德式品控与中式服务结合,当永辉用高效供应链支撑民生需求,它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这一理念。零售业的未来注定属于那些敢于拆解自身基因,在全球化与本土化间找到黄金平衡点的企业。

  麦德龙北京四季青店开业当日,一位老人坐在休息区品尝免费茶饮,背后货架上德国啤酒与河南核桃面包并肩而立。这幅画面恰是麦德龙转型的隐喻——当国际零售巨头放下身段,真诚拥抱本土智慧,一场静默的商业革命已然发生。

  在消费者主权的时代,离人心近一寸,离生死线就远一丈。而这,或许才是胖东来留给中国零售业最宝贵的经验。

上一篇:
研报掘金丨平安证券:华友钴业业绩同比高增,维持“推荐”评级
下一篇:
上汽集团涨停,与华为合作首款车型尚界H5下周开启预订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