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走进湾区话信心①丨超1/4对美出口货量!盐田港凭啥
发布时间:2025-08-18

  编者按:高关税扰动下,我国外贸走势广受关注。外贸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如何在变局中开出新局?日前,中能传媒派出多路记者走入粤港澳大湾区,从能源电力视角,感受外贸企业的微观实践,探寻我国出口逆势破局的韧性密码。

  保畅稳链闯世界

  ——从盐田港看中国制造以“低碳姿态”通达全球

  赵雅晴

  盛夏时节,大鹏湾畔,碧波荡漾。

  深圳盐田港一派繁忙景象——

  海面上,万吨巨轮正缓缓靠泊;码头内,自动化岸吊精准起落,装卸不停;闸口处,电动重卡穿梭如织,井然有序……灼灼烈日下,奔涌的生机与活力扑面而来。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盐田港承担着广东省超三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量,更肩负着全国对美出口四分之一的货量重任。

  难以想象,在这片繁忙景象的背后,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短期货运波动与长期贸易规则的不确定性正复杂交织。当全球贸易的“风浪”渐趋汹涌,重重迷雾之下,盐田港如何锚定航向,保畅稳链?

  迎风而上:关税波动下的“闯关路”

  今年以来,美国频繁挥动关税大棒,如何闯“关”成为不少外贸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4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宣布开征“对等关税”,其中对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一度升到100%以上,不少外贸企业停摆观望。

  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发布,两国贸易迎来90天“窗口期”,物流需求随之激增。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盐田港以高效物流和创新服务作为破局“新”刃,展现出强劲的承压韧性。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当值组经理林日生告诉记者,5月“窗口期”以来,盐田港紧急协调泊位停靠及调度计划,从容应对美线出货高峰。

  8月12日,中美发布《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再次暂停实施24%的关税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当前,盐田港平均每天有4班船驶向欧洲、6班船开往美国。”林日生说,今年前7个月,盐田国际新增12条国际航线,连接欧洲、美洲和亚洲多个港口。“新航线的开通让我们可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以高效稳定的运输网络,确保货物最快送达,为全球供应链保通保畅。”

  面对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深圳海关聚焦盐田港发展,推出一系列创新物流业务——通过“湾区组合港”“东西部港区一体化”进一步压缩货物等待时间,又以“整船换装”有效应对船舶维修、航线调整等情况变化。

  “前5个月,以这三种模式通关的货物柜量分别同比增长80.5%、65.8%和98.9%。”深圳海关所属大鹏海关船舶监管一科李伟说。

  数据跃升的背后,是供应链韧性的显著增强。

  “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港口辐射能级持续提升。”李伟介绍,5月底开通的“蓉深港图定班列”,让货物仅需2天即可从成都直达深圳,换装国际班轮后便能快速“出海”。

  这条新通道不仅推动成渝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联动和贸易往来更加频密,更拓展了盐田港的货源腹地,为外贸企业应对复杂局势提供了坚实的物流支撑。

  港口吞吐量是外贸活力的“晴雨表”。

  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创历史同期新高,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1-6月份,盐田港集装箱吞吐量超758.8万标箱,同比增长12.7%。

  微信图片_2025-07-28_101531_708.jpg

  深圳盐田港

  以“绿”取胜:绿色港口的“突围术”

  如果说高效物流是应对关税挑战的“硬联通”,那么加快绿色转型则是盐田港提升供应链韧性的“软实力”。

  繁忙的码头深处,一座灰蓝色换电站格外醒目——这是全球首座港内底盘式重卡换电站。

  “只需5分钟,车辆即可满电出发,这一创新使港内物流运输更高效、更经济、更安全、更环保。”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工程部环保经理张毅介绍道。目前,港区已投用近百辆纯电重卡,每年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5000吨。

  这只是盐田港践行绿色发展的一隅。作为唯一四次荣膺“全球最佳绿色集装箱码头”的港口,盐田港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把绿色理念深植于港口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据了解,2014至2024年间,港口年吞吐量增长25%,单箱碳排放下降32%,实现“增量不增碳”的绿色跃升。

  泊位旁,手臂粗的电缆连接着靠港巨轮。

  “船舶连接岸电后,即可关闭柴油发电机,大幅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张毅分享了一组充满“绿意”的数字:截至今年7月,盐田国际共接驳岸电740艘次,同比增长18%,供电量达1,630万度,同比增长24%。2019至2024年,岸电系统为船舶供电约6290万度,减少船舶碳排放约4.87万吨,相当于植树266万棵。

  绿色动能还在铁轨上延伸。

  “我们拥有深圳唯一直接开进港区的铁路,盐田国际海铁联运已连续6年实现正增长。”张毅算了笔“绿色账”:相较公路运输,铁路每单位周转量可减少90%碳排放,一列满载的海铁联运班列运力可抵100辆公路集卡,“这不仅是港口的绿色选择,更是助力‘中国制造’以低碳姿态通达全球的关键一环。”

  这些创新实践让盐田港绿色发展成色更足。2024年,盐田国际上榜粤港澳绿色电力消费百强企业榜单,以企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我们将持续关注我国绿色电力发展,积极参与绿证市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张毅说,“未来随着国际互认深化、绿证与碳市场、能耗双控等政策的衔接以及价格机制不断完善,绿证将成为我们和供应链伙伴共同推进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更好助力国际贸易以及供应链发展绿色化、低碳化。”

  微信图片_2025-07-28_101616_650.jpg

  深圳盐田港全览

  绿电赋能:机制创新的“湾区样本”

  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链重构的双重背景下,绿色贸易规则加速形成,生产流通的各环节对可验证绿色能源消费提出了刚性需求,打造绿色、低碳、韧性的供应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

  绿证作为企业能源转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承诺书”,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通行证”,也是串联起绿色港口、绿色物流与绿色制造的核心纽带。

  “我们为盐田港配备了专属绿电绿证服务经理,提供政策解读、市场研判、交易撮合等专业性服务,辅助企业优化绿证采购决策。”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市场及客户服务部副总经理成坤告诉记者。

  依托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与雄厚的产业基础,深圳稳立发展潮头。2024年,深圳外贸出口额达2.81万亿元,连续32年居全国首位。以盐田港为代表,众多深圳企业对绿证绿电展现出旺盛需求。

  “深圳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应需而生。”成坤介绍道,2023年11月,经深圳发改委授权,深圳供电局成立了全国首个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旨在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用能布局,为企业提供绿证从核发到核销的全链条服务。

  为营造更浓厚的绿电消费氛围,深圳供电局创新推出“三讲三办”服务:面向企业、机构、港澳开展政策宣讲,举办交易撮合会、交流活动、绿证论坛等50余场,累计服务撮合绿电绿证交易量超684亿千瓦时,助力用能单位深化绿电绿证认知,赋能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

  机制创新点燃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绿电绿证交易总量达141.54亿千瓦时,其中绿电交易19.0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比增长181%;绿证交易折合电量122.5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比增长1439余倍。

  “我们希望推动绿色电力消费理念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让绿证消费成为社会新风尚,为企业增添绿色收益、提升品牌竞争力,尤其是在全球绿色贸易规则日益重要的当下。”成坤说。

  以深圳为代表,粤港澳大湾区绿证市场活跃度领跑全国。

  作为大湾区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引擎,盐田港既是这些创新服务的受益者,也是践行者。

  从贸易支点到绿色标杆——这里吞吐的是货物,传递的是信心。以创新为帆,绿色为锚,当满载中国制造的巨轮鸣笛启航,它们向世界传递的是:中国经济向“新”向“绿”的坚定步伐,迎“风”而上的澎湃活力!

  责任编辑:于彤彤

上一篇:
2025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科学仪器”锦标赛预赛在沪开赛
下一篇:
用创新之火点亮清洁能源之光——中广核持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