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学习合肥的10个打法
发布时间:2025-08-17

  当“合肥经验”不再那么热的时候,近日,公众号“正和岛”刊文《合肥的产业奇迹:如何用一个项目撬动一座城?》,披露了京东方落地合肥过程背后的一些故事,颇有意思。

  譬如合肥萌生引进京东方之念,源于2004年,时任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副主任带队走访合肥海尔工业园,询问企业有什么困难。海尔负责人把心病说了出来:“我们迫切需要大尺寸的TFT-LCD。”再有,引进京东方,合肥并非如媒体所说的那么简单,而是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在与合肥合作前,京东方已和深圳、武汉、成都进行了长期深入洽谈,而且已与深圳签署了合作协议,只是项目并没有实质性实施。还有,合肥当年引进京东方,其实也做过最坏的打算:万一项目失败,就由合肥市工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破产担责,通过“破工投、保建设”控制风险。

  通过解剖京东方落地合肥这只“麻雀”及其带动现代产业发展的关联效应,文章总结出合肥的10个打法,分别是:要善于下“先手棋”“拔头筹”;依托本地现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是上上策;为企业解困就是为自己探讨锦囊妙计;体制内干部专家化是根本;运用“资本术”“拨改投、资金变基金”;“掐尖”招商,抓一根藤、收一箩瓜;耐心资本背后是耐心政府的长期主义;从经济学机会成本的角度宽容失败;担当风险、容错免责的前提是有效避险;经济下行期正是资本运营机遇期。

  其实,“正和岛”的这篇文章,本是基于一位青岛干部在合肥的调研报告。与那份报告相比,文章缺了一块,即在10个打法之后的“对策建议”,而这恰是从实操层面回答了“青岛应该向合肥学什么?”的问题。这10条“对策建议”是每一座欲学习合肥的城市都可以代入其中的,必须清晰罗列:

  “要善于下‘先手棋’‘拔头筹’”的对策建议:对于青岛市“10+1”产业体系所涉及的40个细分赛道,都应制定出产业图谱,洞察趋势、研判前景,找出最有发展趋势的核心环节,勇担风险、敢于决断,牢牢掌握新生事物发展的主动权,抢位占位。

  “依托本地现有产业发展现代产业是上策”的对策建议:建议依托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结合本地实际顺应趋势创新发展现代产业,尽量不要做“无中生有”的产业。比如,青岛的海洋产业、轨道交通产业、智能家电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都是基础厚实的优势产业,只要不断转型升级、持续迭代创新、坚持补链强链,开展链式招商,就一定能在现代产业方面有一番作为。

  “为企业解困就是为自己探讨锦囊妙计”的对策建议:到企业去,把服务与问计结合起来,从企业所需中精准找到大项目、好项目。比如,2008年成立于西安的诺瓦星云,围绕LED显示屏应用,是全球极具竞争力的LED解决方案上市公司,据了解,青岛海信是其大客户。主动以服务企业的态度问计于海尔、海信,以企招商,补链强链则靶向明确。

  “体制内干部专家化是根本”的对策建议:加大力度把承担现代产业发展的部门干部培养成为“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三个途径:一是引进,引进专家型人才直接到岗。据了解,青岛不少区市都聘请了“产业发展指导专家”,旨在发挥专家在资源整合、专业指导及招商引资中的作用,但现实中却很少发挥作用。聘请指导专家绝不只是发个聘书做做样子,一定要发挥作用才是最重要的。二是跟训,直接安排干部至企业、院所、市场一线挂职跟训,如安排平台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到合肥产投、兴泰资本、科创控股等挂职半年以上。三是使用,安排干部至对应部门和岗位发挥作用,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运用‘资本术’‘拨改投、资金变基金’”的对策建议:在目前财政窘境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拨改投”,集中设立两只基金,产业基金用于顶天立地、招大引强,创业基金用于铺天盖地、投早投小。政府要善于做LP,加快构建涵盖市、区(市),政府引导、国有资本、纯市场资本等出资类型齐全,天使、种子、VC、PE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掐尖’招商,抓一根藤、收一箩瓜”的对策建议:一是招头部企业、招中字头和国字头央企。二是招大院大所和国家实验室,通过研发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实现“沿途下蛋”。三是招产业链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核心环节。四是招产业大佬、领军人物,计划发展哪个产业,第一位的就要和该产业的一流专家、企业家联系上,通过引一个专家,而落地一个产业。

  “耐心资本背后是耐心政府的长期主义”的对策建议:建立招大引强项目研判及决策机制,从产业发展方向、国家政策导向、基金投资规律上研判,只要符合趋势,属于正常的爬坡期,即使短期内账面亏损,也要有“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既要拼命干,也要耐心等;既要肯发力,又要有定力。

  “从经济学机会成本的角度宽容失败”的对策建议:在制定容错机制、营造宽容失败环境方面,应找专家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科学设置,不能一句“非主观原因”就交代了,那样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失败,必须有科学理论作支撑才是机制。

  “担当风险、容错免责的前提是有效避险”的对策建议:建立重大项目有效避险机制,在确定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时,务必把有效避险研究透彻前置,做出备案,以确保风险来临时能够避开风险、及时止损,如此,才能真正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者免责。

  “经济下行期正是资本运营机遇期”的对策建议:要在当前经济下行中抓住社会资本投资机遇,此时正是弯道超车的时候,看准了的大而好且投资多的项目,一定牢牢抓住,因为这个时期正是资本最便宜的时候,政府愿意投,社会资本会跟投,撬动社会资本共同谋事相对更容易。

  事实上,我们学习先进经验,真正的本质需求,并不是学“做什么”,而是学“怎么做”,包括怎么做决策、怎么做行动。合肥的10个打法,是解决“做什么”的方向问题;10个打法之后的“对策建议”,却是解决“怎么做”的现实困惑。对合肥密码的全新解读,恰提醒了我们过往学习先进经验时的一个盲区——成功,不仅在于“做对什么”,更在于“如何做对”。(华翔)

上一篇:
上饶经开区深化产才融合激发创新动能
下一篇:
银行业AI应用,走得快还要走得好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