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都市车界|“轮轴比”之争为哪般?汽车营销内卷几时休
发布时间:2025-08-12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张雪

  8月初,一汽丰田高管赵东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出小米汽车在宣传中对“轮轴比”的计算存在问题——小米宣称其YU7车型达到了“3倍轮轴比”,但赵东直言这更像是“轮间比”或“轮距比”,而非汽车行业通用的轮轴比算法。

  

  在汽车设计中,轮轴比本指车轮直径与前后轴距的比值,用于衡量车身比例与设计美感。而小米采用的却是“前后轮之间能放下几个轮胎”的直观算法。

  这场看似专业的术语之争,揭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营销大战的冰山一角。当小米YU7发布时,几乎没有汽车媒体或行业大V提出质疑,直到丰田高管的“善意提醒”才让这一细节浮出水面。

  竞争白热化

  新势力阵营分化加剧

  2025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短兵相接阶段:7月销量数据显示,头部品牌集中度加速攀升,曾经的赛道规则与竞争格局被极大颠覆。

  小米汽车凭借SU7和YU7两款车型强势崛起,已完全跻身一线;零跑以黑马之姿继续狂飙,7月交付量首次突破5万台。

  然而市场另一端,理想汽车7月销量为30,731辆,同比下降39.74%,环比下降16.28%。成立十余年的蔚来亏损超千亿,始终缺乏爆款车型。

  当前市场竞争呈现两大特征:细分市场饱和,几乎所有价格带都出现了“标杆车型”;消费者核心需求如续航、智驾、性价比等越来越趋同,品牌间被迫“贴身肉搏”。

  卷参数、卷价格、卷产能

  “PPT造车”何时休

  轮轴比争议只是汽车营销数据战的冰山一角。除了轮轴比,“加速时间”“续航里程”“能耗表现”等参数都可能通过测试条件与算法的调整,在PPT上呈现更“好看”的数字。

  东风日产N7上市时宣称拥有“3倍轮轴比与黄金比例”的车身设计,却未详细说明计算标准。类似手法在行业内已成公开秘密。

  2025年,价格战如火如荼。比亚迪开年便发动降价攻势,将搭载第五代DM技术的新车型价格拉进9万元区间。

  

  这场混战中,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被迫大幅降价,哪吒、蔚小理等新势力纷纷加入战团。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调研显示,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5-10%。

  恶性竞争的代价触目惊心:广汽集团2024年净利润暴跌81.94%,北汽蓝谷累计亏损超300亿元。

  当价格战难以为继,技术参数成为新战场。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将亏电油耗降至2.6L/100km,并通过OTA推送给150万辆已交付车型。

  这次突破并非依赖硬件革新,而是通过控制策略升级实现——其背后的支撑是每月28亿公里行驶数据构建的180万种工况“超级题库”。

  2023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产能达1346万台,产能利用率仅57.47%。然而两极分化严重:比亚迪、特斯拉、埃安和理想的产能利用率超90%,而小鹏、蔚来已低于50%。

  更严峻的是,据测算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预计可达3661万辆,接近2023年销量的4倍。

  新能源汽车竞争新拐点

  须寻找差异化破局

  面对智能化浪潮,比亚迪选择放弃自研智驾芯片,转而与英伟达、地平线合作,专注于算法研发。这种策略基于清醒认知:智驾芯片研发周期长达3-5年,需持续投入数十亿资金,可能拖累智能化应用节奏。

  而通过“算法换算力”策略,比亚迪在500TOPS算力平台上实现了BEV大模型的高效运行,自动泊车使用率从40%提升至60%。

  东风日产N7上市时,依托品牌旗下500余家渠道,实现上市即交付。其渠道80%分布在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三四线城市形成“10公里服务圈”。

  这种毛细血管般的渗透力曾让骊威在2015年以朴素配置实现年销12万辆,成为“国民家用车”。

  当参数竞赛愈演愈烈,部分车企回归造车本质。东风日产在N7上延续“沙发厂”基因,搭载的AI零压云毯座椅拥有49个智能传感器、19个气囊及12个按摩点位,形成行业首创的“电子皮肤”系统。

  更独特的是,针对电动车易晕车痛点,研发团队打造了涵盖17项防晕车对策的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将纵向冲击变化率比行业标准降低25%。

  政策出手

  重塑行业竞争秩序

  6月初,工信部公开支持中汽协发布的《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工信部强调:“价格战是内卷典型表现,吞噬企业利润、损害消费者权益,没有未来。”

  政策重拳落在制度层面:工信部加速推进《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立法,建立“僵尸企业”强制退出机制;国资委针对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央企启动战略性重组。

  

  技术升级被赋予战略优先级。工信部划定五大技术攻坚方向: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车规级芯片、自动驾驶大模型、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系统。

  随着政策与市场的双重调控,行业格局将加速重塑。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到2025年末,具备L3级自动驾驶量产能力的车企将从目前的5家增至12家,而依赖价格战的三线品牌市场份额将萎缩至8%。

  真正的出路在于全球化布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成为化解产能压力的重要通道。有业内人士指出:“从全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产能不仅没有过剩,而且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革新仍是核心竞争力。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同比增长42%,其第二代刀片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小鹏将搭载AI芯片的XNGP系统覆盖至15万元级车型;吉利通过SEA浩瀚架构实现研发周期缩短30%。

  这场由“轮轴比”引发的争议,本质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的文化碰撞——一个强调术语严谨,一个重视传播效果。随着新势力品牌不断涌现,这种基于数据表述的交锋只会越来越多。

  汽车行业专家指出,推进汽车参数的统一标准化,包括明确“轮轴比”“轮距比”“续航里程”等专业术语的权威定义与测试方法,才能防止因表述不同而引发的误导。

  当雷军PPT上的轮轴比数字被重新审视,当比亚迪通过OTA将2.6L油耗技术推送给百万老车主,当东风日产将“不晕车”作为核心卖点时,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

  “参数魔术”终将褪色,唯有真实价值长存。

上一篇:
党建领航 创新赋能 金川集团信息与自动化工程公司“一体两翼”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下一篇:
传星纪元E08将给智界MPV让位 奇瑞战略调整引关注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