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差点跌出世界500强的绿地,距离退市警报,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5-08-11

  当2025年《财富》榜单上绿地名字勉强挂在第480位时,它的排名已从去年291位暴跌189位,创下连续14年上榜的最差纪录。而2021年,绿地位列142位、2022年位列125位、2023年位列205位,2024年位列291位,2025年则是直接跌到了480位。若按照近年来绿地世界500强排名的下跌速度,明年绿地跌出榜单也是大概率事件。

  这一连串名次的后移,不只是“数字游戏”,而是公司业绩、债务与市场信心一起倒退的信号。更可怕的是,还有绿地的股价。从十年前上市即巅峰的35.78元,十年时间已经跌到1.89元(2025年8月8日收盘价),而在此期间最低时已跌至1.31元,绿地市值蒸发超90%。根据2023年退市新规,若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将触发强制退市。

  再有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将其推入深渊。

  距离1元生死线也不太远了

  退市是否面临倒计时?

  排名下滑并非偶然,而是业绩崩塌的显性表征。绿地2025年半年报显示亏损30-35亿。

  多元化转型更成为笑谈。金融、能源、汽车等业务被内部人士自嘲为“高级中间商”,新能源汽车订单量远未达预期,酒店入住率仅37.1%。当投资者翻看财报时,发现绿地已从“地产巨头”退化为“资产处理公司”。

  再看绿地K线图,是一条令人窒息的下滑曲线:从35.78元高位跌至1.89元,市值不足300亿,较巅峰蒸发超90%。

  

  这个数字正逼近A股最危险的生死线——1元退市规则。

  根据2023年退市新规,若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将触发强制退市。绿地当前股价已在2元元附近“织布”数月,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将其推入深渊。

  与此同时,监管层的耐心正在耗尽。2025年5月,因未披露2022-2023年重大诉讼事项,上海证监局对时任董事长张玉良等三位高管出具警示函。这种“选择性失明”的披露操作,让人联想起康美药业退市前的征兆。

  

  更致命的是财务退市红线。连续两年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将被*ST,再犯则直接退市。尽管绿地营收暂超红线,但连续两年百亿级亏损已将其推至风口浪尖。

  生死赌局

  绿地的“续命三策”与渺茫生机

  面对退市悬崖,绿地手里还剩三张牌:

  其一是国资背景,寻求国资参股企业支持救助。

  其二是资产拆骨,快速处置核心资产,如酒店、商业物业等。

  其三是债务重组。效仿华夏幸福“以股抵债”。

  目前,业内有预判其生死线的声音,称也许仅剩18-24个月。若2025年销售无起色,或资产处置受阻,绿地或将成为首个从世界500强直坠退市的房企。

  行业启示录

  房企退市潮下的标本意义

  曾经的绿地有多辉煌,今天的坠落就有多沉重。当1元退市线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当11万股东在股吧怒斥“信披诈骗”时,这家连续14年入围世界500强的房企,正在退市悬崖边跳最后一支探戈。

  房企的终局从不是轰然倒塌,而是在1元线边缘反复挣扎后,悄无声息地沉没——而绿地的救生圈上,已布满裂痕。

  而绿地的轨迹,也许恰可以成为房企退市潮的典型教案。

  最后,老哥我想问的是,退市离绿地到底有多远?答案不是一句话可以盖棺定论,但路径清晰:若债务无法化解、现金流持续枯竭、监管量化指标被触及,制度会一步一步把它推进退市的门槛。

  退市不是威胁口号,而是有明文量化门槛的制度风险——市值、股价、连续亏损,缺一不可。绿地若要翻身,则必须用速度换时间、用透明换信任、用止损换未来。市场不欠任何企业第二次机会——但也不会在没有诚意与方案时给同情。

上一篇:
平煤十三矿:“四位一体”推进标准化作业
下一篇:
义乌涨完广州涨 通达兔等快递全年或增收数十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