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全是假的,外卖商家用AI图冒充堂食店,我被骗惨了
发布时间:2025-08-11

  1、外卖小作坊靠AI图伪装堂食店

  开篇提问:如何点到一份好吃又卫生的外卖?

  经常吃外卖的打工人多次亲身尝试,总结出了一份广为流传的外卖避雷秘籍——国潮包装,黑色液体勺,名字带“点”且奇葩,未开设线下堂食......有这些特征的外卖店,餐品质量很大概率一言难尽。

  社交媒体平台上,也有资深外卖骑手给出建议,教网友们如何分辨干净的外卖店。毕竟他们穿街走巷跑了这么多年外卖,在这方面绝对有发言权。

  图片

  图源:小红书网友

  通篇看下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优先选择堂食店。

  虽说不能保证餐品百分之百好吃,但合规堂食店的卫生保障往往更扎实。这类店铺不仅要面临消费者的现场监督,后厨卫生、食材新鲜度都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还要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定期巡查,从食材存储到人员健康,每一个环节都有更明确的规范约束。

  而只做外卖的小作坊,卫生状况就全凭商家自觉了。

  加之今年战况激烈的外卖三国杀,品质外卖成为各大平台加码的重心,业内巨头纷纷推出“堂食店”标签,以便消费者精准筛选。

  图片

  图源:美团

  然而,消费者有张良计,某些商家有过墙梯。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一些外卖商家利用AI生成门头图甚至菜品图,竟然也通过了平台审核,顺利获得“堂食”标签认证。

  图片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这些精心炮制的图片氛围感十足,店铺门面装潢精致且高大上,同时营造出多人排队、生意火爆的假象。

  林羽刷了刷某团的点餐页面,用AI图当门头图的店铺还真不少,左下角也有平台认证的“堂食店”绿标。

  图片

  另一外卖平台上也有,明明标着“堂食餐厅”,门头图却是AI生成的。

  图片

  还有名称里带有“绝无预制菜”、“猛火现炒菜”的部分外卖店,点进商家相册里,店内却摆放着大量微波炉。

  而且说实话,AI图的色调真的让人一眼不适,门庭若市的氛围也透露着诡异感。

  图片

  都说撞衫很尴尬,其实撞AI模板也是件很尴尬的事,你俩用之前要不商量一下?

  图片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用AI图的都是外卖小作坊。

  部分店铺经由消费者认证,确实是有线下堂食的,环境还算不错,但它们上传外卖平台的门头图却是AI生成的,这种行为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图片

  真实门头图哪怕看起来没那么高大上,好歹是真的,搞个一眼假的AI图放上去,的确很容易被消费者误解。

  图片

  图源:小红书网友

  许多喜欢点外卖的网友们天都塌了,万万没想到,自己精挑细选的堂食店,有可能彻头彻尾是假的。

  看来之后点外卖,得把眼睛擦得更亮了。

  图片

  图源:小红书网友

  值得一提的是,8月1日,美团、饿了么、京东三大外卖平台,在同一天集体发文抵制恶性竞争,承诺补贴理性化并将权力归还商家,共同构建多方共赢的良好行业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轰轰烈烈的外卖补贴大战就此落下帷幕,行业健康发展的土壤,需要理性竞争的活水来浇灌,品质外卖成为大势所趋。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相信“外卖商家滥用AI图”的行为也会得到平台重视。

  图片图片图片

  图源:美团、饿了么、京东

  针对商家是否可使用AI图像,外卖平台客服均表示,平台要求商家使用真实有效的门头照片,禁止使用AI生成的图片。

  其中一家外卖平台客服回应,堂食商家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堂食门店牌照以及店铺里面的堂食座位图,通过平台审核后才会标记为堂食门店。但一般是机器审核,可能存在不准确情况,审核多次不通过会进行人工审核。

  有网友最新指出,这类AI门头图已经被平台和谐,无法上传。看来各大外卖平台已经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开始着手整治滥用AI图的商家。

  图片

  图源:小红书网友

  无独有偶,这边外卖商家靠AI图伪装堂食店,那边就有消费者用AI假图申请仅退款,主打一个“AI互害”。

  不断进步的AI技术成了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上演着现实魔幻。

  2、消费者用AI假图申请仅退款

  前段时间,电商圈里的“仅退款 AI图”白嫖现象,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许多商家纷纷在相关话题下大吐苦水,分享自己被AI假图骗产品和退款的经历。

  图片

  图源:微博话题

  有个卖袜子的商家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怎么每天都有人拿ai图来骗啊?电商真是ai普及化受害者重灾区哈哈哈。”

  图片

  图源:微博网友

  被坑多了的商家,干脆让消费者发视频证明,但发过来的视频明显是AI,因为画面里很诡异地多出一只右手。

  买家把产品扔进垃圾桶里就说已经销毁了,要申请退款。

  图片图片

  图源:抖音

  还有些买家则是用AI工具把图片修改成产品有瑕疵的状态,表示自己一收到货就发现质量问题,要求商家仅退款。

  由于“一刀切”的P图痕迹过于明显,类似手段很难不被商家一眼看穿,于是婉言拒绝。

  离谱的是,平台居然自动审核通过仅退款了。

  图片图片

  图源:微博网友

  面对如此拙劣的AI假图,商家真是哭笑不得,更无语的还在后头。

  不少用AI假图申请仅退款的买家,连图片上面的豆包AI水印都没有去掉,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源:微博网友

  还有更奇葩的。

  林羽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有买家用画笔工具在图片上涂抹瑕疵,假装是产品质量问题去申请仅退款的。

  商家:“真当我瞎啊?”

  图片图片图片

  图源:抖音网友

  这场围绕“仅退款”上演的闹剧,当真是乱象丛生、槽点不断。可在那些引人发笑的荒诞情节背后,藏着的却是无数商家难以言说的心酸与无奈,更折射出当下电商环境日益艰难的现实。

  尤其随着AI技术的飞速进步,许多造假图片的逼真程度已达到肉眼难辨的地步,水果品类更是重灾区——借助AI工具,可以一键生成产品腐坏、发霉等效果,这无疑给本就经营不易的商家再添一道难题。

  图片图片

  图源:电商派微博

  这些正在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真实上演的“仅退款”事例,一桩桩一件件,林羽已经分不清是技术的更迭,还是素质的迭代。

  写在最后:

  商家和消费者从来不是对立的两方,AI技术也不是作恶的工具,发生以上种种情况,无非是人性的幽暗面在作祟。

  无论是不良商家靠AI图伪装堂食店,还是无良买家用AI假图申请仅退款,都折射出人性中早已存在的褶皱:贪婪永远在寻找低成本的出口,侥幸总在等待规则的缝隙,利己主义会借任何工具扩张领地。

  在法律层面,“用AI图伪造堂食店”行为涉嫌虚假宣传,并可能构成欺诈,消费者可要求“退一赔三”且最低500元的惩罚性赔偿;“恶意仅退款”行为则涉嫌合同违约与诈骗罪,商家也需要适当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未来各大平台应当肩负起监督的责任,不断完善平台规则机制,与消费者、商家携手共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行业生态。

上一篇:
燃气行业财务总监CFO观察:大众公用蒋贇为年薪最高 高达303万元
下一篇:
研判2025!中国蒽油行业产量、消费量及毛利润分析:成本下行难抵合规成本攀升,需求疲软引发恶性循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