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秦山春晓:“玲龙”重塑未来能源新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11

  今年是“红船精神”提出20年、“国之光荣”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40年。在中国核电、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指导下,由嘉兴市委宣传部、秦山核电主办,嘉兴市新闻传媒中心联合浙大城市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以及全国相关主流媒体共同启动了“秦山春晓——中国核电人40年的求索之路”融媒体采访行动。

  我们从秦山出发,挖掘强核报国的感人事迹,以融媒体形式再现中国核电人的创业足迹和心路历程。

  讲述人:陈建新,现任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大学毕业后在秦山核电工作近20年,长期从事运行支持、技术改造、设计管理等领域工作,曾任秦山二期首批高级操纵员。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濒临著名的北部湾,在绿野村落、湿地群山环绕间,坐落着我国最南端的核电基地——海南核电。

  在这里,“华龙一号”“玲龙一号”并肩而立,如同“双子星”。“华龙一号”作为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实现了与世界并跑的目标;“玲龙一号”则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通用安全审查的多功能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两种堆型一大一小,彰显着中国核电的硬核实力。

  从秦山起步,到南海这片未来之岛,中国核电人通过40年的求索,在部分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望着日新月异的海南核电基地建设,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陈建新的脸上满是自豪与期待,“‘玲龙一号’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我们想做的就是给世界多一个选项,让中国的这两条‘龙’在世界共舞。”

  这不仅是中国核电人的梦想,更是中国从核电大国迈向核电强国的铿锵足音,是中国力量在全球能源舞台上的精彩绽放!

  

  1

  秦山经验托起“玲龙”底气

  在海南核电的建设现场,阳光斜照在核反应堆上,拉出一片巨大的阴影,身穿蓝色工作服的技术人员们正聚拢在阴凉处拿着图纸讨论着。

  尽管早已对施工现场十分熟悉,但陈建新每次走在现场依然激动不已,“虽然还没建完,但脚下仿佛能感受到核电机组涌动着的活力。”这种感觉,也常把他带回难忘的秦山岁月。

  1991年12月15日,秦山核电站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并网发电,实现了中国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彼时,陈建新还在上海交通大学上学,作为核工程专业的学生,他和同学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盼望着中国能尽快在国际核电舞台上拥有话语权。

  怀揣着一腔热血,1993年刚毕业的陈建新就一头扎进了秦山二期项目建设现场。他这一待就是近20年,从一名核电“新手”成长为涉猎运行支持、技术改造、设计管理、设备管理等领域的“多面手”。仅二期的3、4号机组,陈建新就和同事们做了1400多项改进,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2008年,海南核电项目全面“启航”。那时的海尾镇塘兴村,还是一片荒草丛生、甘蔗摇曳的孤寂之地。“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核电人就会义无反顾地向前冲。”陈建新等百余位秦山核电的骨干,成为海南核电第一批拓荒者。

  

  2021年,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正式开工,陈建新被任命为技术负责人,虽然面对的是没有经验可供参照的全新“命题”,但他依然满怀信心。

  “开工之前,我们已有了十多年的技术储备,而且我们还有多年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运营经验,对小堆的审视角度和把握度就不一样了,我们自信能在模块化小型堆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秉承秦山核电人特有的自力更生传统,陈建新带领同事们一点一点磨细节,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优化。

  “我来海南报到时,其实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把在秦山核电积累的经验带到海南核电基地。”陈建新说,秦山经验就是他承担重任的信心与底气。

  如今,“玲龙一号”已成为继“华龙一号”后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成为我国核工业发展的底气。

  

  2

  大国重器的小型化突破

  “小堆”有多小?数据显示,“华龙一号”的核岛常规占地面积总和为24064平方米,而“玲龙一号”从高空俯瞰的占地面积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

  不过,“从大到小”的过程绝非简单的等比例缩小,背后凝结着无数核电人的心血。作为全球首堆,“玲龙一号”建设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不少设计、建设迥异于传统堆型,从创新程度到技术跨度,陈建新等人要跨越一个个难关。

  

  “从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到关键设备研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都是完全从头开始的自主创新设计,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回想起这条自主研发之路,海南核电有限公司副总监孟成水感触颇深。

  围绕这一开创性堆型,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反应堆热工水力、安全系统验证、力学性能等试验,成功研制了主泵、驱动机构、直流蒸汽发生器等多项关键设备,建设了全亚洲最大的非能动安全系统综合实验台架,充分验证了“玲龙一号”的安全性,并在研发过程中形成大量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

  2014年至2015年,“玲龙一号”研发团队完成了4000多份报告。陈建新介绍,“玲龙一号”小堆示范项目已在进行水压试验,主要用于验证设计、验收设备,“这是一次查漏补缺的‘大考’,通过调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冲刺最后的建设阶段了。”

  

  尽管小巧,但“玲龙一号”的作用不容小觑。建成后,每台“玲龙一号”机组发电功率为12.5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0亿千瓦时,可满足海南52.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小堆还被称作是核能“游戏的改变者”,在其众多特征中,“玲龙一号”的优势就是一体化设计和模块化建造。

  “一体化设计,就是将反应堆多个核心设备集合在一起。”陈建新形象地比喻道,如果说传统大堆是由屏幕、主机、键盘、鼠标组成的台式电脑,小堆“玲龙一号”就是一体式笔记本电脑,轻巧、便捷、安全,而通过模块化建造,则能进一步提升施工、安装效率。

  未来,“玲龙一号”可以批量化制造,通过流水线生产、运输和快速装配,组装核反应堆就像搭积木一样高效便捷。

  更小巧、更安全,用途也更广泛。“设计之初,‘玲龙一号’就具有发电、供气、供热、海水淡化等多种用途。”陈建新介绍,它作为高安全性的分布式清洁能源,可类似常规燃煤热电厂,若靠近城镇及工业园区部署,就能让核能“贴近城市、靠近用户”成为可能。

  这些可期的美好前景,预示着中国核能技术的无限可能,也进一步表明我国核能技术正在不断创新中迈向新高度。

  

  3

  树立全球小堆发展标杆

  在核反应堆领域,小堆不是一个新概念。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开始倡导发展中小型反应堆,包括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等在内的许多国家竞相加入到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研发的行列。

  但在“玲龙一号”诞生前,全球范围内从未建成陆上商用小堆。我国自主研发建设的“玲龙一号”,是全球从概念设计图纸落地并进入建设阶段的“独一份儿”。

  小堆的出口,是国际核能公司争夺的焦点之一。凭借灵活性和多用途性,它具备大型堆难以替代的优势,有很大的市场空间。陈建新介绍,如“一带一路”沿线就有很多国家对其需求巨大,因为它们建设大型核反应堆的代价太高,建设小堆更具经济性。

  若想开拓海外市场,示范工程的示范效应非常关键。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2050核能技术路线图》指出,建立一个小堆市场,首要条件是供应商在自己国家建成第一座小型堆,然后其他国家才会考虑在本国推广。

  因此,2024年10月,“玲龙一号”技术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国际原子能机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及其应用国际会议上亮相时,立即引起热烈反响。

  “这项小型堆技术能适配多种场景,太不可思议了!”

  “听说你们还攻克了不少难题,这在全球小型堆领域都是领先水平。”

  “这简直是行业的一大突破。”

  ……

  

  在会议现场的海南核电党建群工处处长董鑫,脸上洋溢着自豪,眼中光芒闪烁。“以前,我们眼巴巴地向他们取经,学习先进的核电技术。如今,形势大不一样啦!在小型堆这个领域,中国核电人已经实现了华丽转身,成功‘逆袭’。”他感慨道。

  国际原子能机构还与海南核电签署了全球首个小堆能力建设执行协议,今后在国际原子能合作框架下的全球小堆能力建设,都相当于是从海南核电起步。对此,陈建新异常激动地说,“中国真正在核电领域拥有了主导话语权!”

  从过去的无人知晓,到如今他人主动递名片,“玲龙一号”的对外推广,不仅是推广反应堆本身,更是对涵盖技术、管理等在内的完整体系的推广。“中国通过大规模建设核电站及推广小型模块堆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能源解决方案。”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称赞道。

  今年4月,《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在海南举办的“小堆国际公众开放日”上正式发布。该文件从目标、政策与原则、总体技术指标及详细技术要求四个层次提出了1180余项、8000余条具体要求,凝练了中国在小堆设计、建造、运营管理与监管等方面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填补了国内小堆技术标准化的空白,为加速小堆产业化部署奠定了基础。

  陈建新表示,以前核电标准都是由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掌控,未来我国不仅能建设更先进的核电站,而且在标准制定上也将有更大话语权,“做实做好创新,真正将我们的实践变成行业的标准,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玲龙一号”示范工程如同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为全球小堆发展树立标杆。中国核电正磅礴崛起,为全球能源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海南核电大事记

  2007年5月21日

  中核集团和华能集团签署《核电开发与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设海南核电项目。

  2007年10月29日

  海南核电项目筹备处正式成立,同年12月18日筹备处揭牌。

  2010年4月25日

  海南核电项目一期工程正式开工。

  2016年8月12日

  海南核电项目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全面建成投产。

  2021年7月13日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正式开工。

  2022年2月26日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钢制安全壳下部筒体顺利吊装就位。

  2024年5月21日

  多用途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大脑”——核电厂主控室正式启动投用。

  2024年12月26日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220千伏主电源倒送电工作顺利完成。

  2025年4月16日

  “玲龙一号”首台主泵成功吊装就位,为该工程后续冷试等关键节点提供了有力保障,标志着“玲龙一号”全球首堆的建设工作进入关键阶段。

  海南核电·留言墙

  我职业生涯的前十多年是在秦山核电度过的,后来又参与海南核电一号机组和“玲龙一号”的建设、调试、维修运行工作中。从当初的跟跑、并跑到如今的全球领跑,我国核电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自主创新道路。在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好这条路。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副总监孟成水

  2009年,我在网络上偶然看到关于核电“黄金人”的报道,那一刻,我满心向往。巧的是,海南核电当时正在招聘首批新员工,我毫不犹豫投身其中,从此与海南核电结下深厚缘分。一路走来,我以前辈为偶像,不断以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合格的“黄金人”,为让核电“黄金人”闪闪发光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处处长田雷雷

  我在大学毕业时通过校招进入海南核电,先在北京接受了3个月新员工理论培训,之后奔赴秦山核电,学习基础调试与大修知识。在那里,师傅手把手教学让我收获满满,回到海南就能学以致用,迅速成长为一名负责人。秦山半年的培训,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其专业、前瞻的文化也深深感染着我,我把这些宝贵的“财富”更好地运用到了工作中。

  ——海南核电有限公司

  办公室主任林清湖

  #中国核电人40年的求索之路#秦山春晓

上一篇:
【国、央企招聘合集】国家电投、广州发展新能源、华东新华、中碳航投、湖南红太阳最新招聘岗位
下一篇:
中报季23家A股公司退市!*ST高鸿等4家面临强制退市,违法造假成重灾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