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矿业故事汇】兖矿能源:从兖州出发,走向全球煤能版图
发布时间:2025-08-10

  图片

  2024年6月,一场被称为“近两年A+H股最大规模境外再融资”的交易落地。兖矿能源(600188.SH / 01171.HK)向特定投资者定向配售2.85亿股H股,募资近50亿港元。对于这家总部位于山东邹城的能源央地混合企业而言,这不是第一次资本大动作,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这笔融资并不突兀。它是兖矿能源二十七年上市路的缩影,是一家资源型国企如何在制度与市场交汇点上,不断重构身份、资产与价值链条的缩影。

  从兖州出发的第一家三地上市煤企

  1997年,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由兖矿集团独家发起设立。这一年,是中国国企改革风起云涌的窗口期。兖州煤业随后成为全国第一家实现“沪港纽”三地上市的煤炭公司——1998年先后登陆纽约证交所、香港联交所与上海证券交易所,首轮四次发行共募资40.01亿元,资金主要用于扩产与技术改造。

  成立初期,公司股本为16.7亿股,定位以煤炭为核心的资源型企业,其后不断通过增发、扩能、重组,完善内地煤矿布局。2001年,公司增发10亿A股与1.7亿H股,主要用于收购济宁三号煤矿,初步确立“资本驱动资源整合”的发展逻辑。

  从济宁三号到澳洲猎人谷

  2004年,兖矿能源开启出海并购第一枪:以破产矿井为起点,收购澳洲猎人谷18亿吨储量煤矿。此后通过多轮收购:菲利克斯、新泰克、西农普力马、格罗斯特等一系列资产,公司搭建起在澳洲的“兖煤澳洲”平台。2017年,其以29.5亿美元并购力拓旗下联合煤炭公司,控制年产能超8000万吨、煤炭资源量超54亿吨的庞大资产包,成为澳洲最大专营煤炭生产商。

  这一时期,公司完成了从区域型国企向跨国资源控股平台的跃迁。并购背后则是对“资本杠杆+资源证券化”的深刻认知:一方面利用境外低利率融资扩张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将资源注入境外上市平台实现价值重估。

  战略重组后的“能源旗舰”

  2020年,兖州煤业完成与山东能源集团的重组,成为后者唯一煤炭资产上市平台,山东省国资委继续作为实际控制人。这是国企改革“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的重要信号,兖矿能源也从此确立了在山东国资系统中的“旗舰”地位。

  2021年12月,公司正式更名为“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意图从“煤”向“能源”全面转型,辅之以股权激励、资产重组、组织架构精简三大抓手,激发体制内活力。

  这期间,公司三轮组织架构改革,机关定员压缩48%,权属公司机构数量缩减60%,劳动定员下降20%,运行效率明显提升。

  从“煤”走向“新五链”

  如果说资本是兖矿能源的生长催化剂,那么产业战略的进化,是其维持长期增长的根本逻辑。

  从2023年开始,公司提出围绕“矿业、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物流、新能源”五大主导产业链重构发展框架,逐步构建“兖矿生态系统”。其中,煤炭产能继续优化,尤其强化陕蒙与澳洲两个高能矿区,而化工板块产值占比提升至30.8%,较2018年提升近13个百分点。

  同时,兖矿能源于2024年认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高地资源股份,并注入加拿大资产,掌控其董事会,是其布局钾盐等矿产资源的重要一步,也被解读为“煤外突破”的标志性事件。

  从单一煤炭到“世界一流能源集团”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1391亿元,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21.9%,处于行业前列;累计现金分红超过905亿元,近年持续高比例回报股东。

  更重要的是,从早期“煤炭+资本”的简单杠杆,到现在“资源+科技+全球布局”的多元路径,兖矿能源的战略角色已发生质变:它不再只是一个资源拥有者,更是一个制度改革的受益者、资本逻辑的推动者和政策信号的响应者。

  2025年,公司制定了“十四五收好尾,十五五开好局”的计划目标——不仅要维持产能,还要构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智慧物流与清洁能源体系。

  不是“重资产+国企=慢”,而是“制度+资本=深耕”

  兖矿能源的发展路径,是中国国企“走出去”与“改制度”两个命题交叉点上的典型范本。它没有依赖市场情绪制造概念,也没有逃离国企身份搞“轻资产转型”。相反,是通过扎根于制度改革、借力资本市场工具,推进全球资源配置与效率优化,逐步形成具备市场化机制、全球化布局与分红能力并存的现代能源企业。

  从兖州一隅,到横跨三洲的能源网络,它所代表的不只是某个行业的兴衰,而是中国能源类国企如何与资本共舞,在周期与制度交错中,稳步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的实践样本。

  免责声明:本文为,【基本面解码】原创文章,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转载必究。本文所有内容参考资料均来自三方机构公开信息、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基本面解码】原创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信息仅为阅读者交流学习为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依据该信息作出决策。【基本面解码】不对因使用本文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小编。

上一篇:
造车三巨头,盯上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下一篇:
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钢企转型:河钢、宝武抢占高端材料市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