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中国“反内卷” ,一场3-5年的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25-08-08

  一、

  “反内卷”成战略重点,

  短期效果或有限

  2024年7月,“反内卷”首次成为中国政策重点,核心是遏制“低价无序竞争”,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这一政策被视为可能纳入“十五五”规划的战略方向,但报告强调,其难度远超2015-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对PPI和企业盈利的短期提振有限,更可能是一场3-5年的长期任务。

  核心背景数据:

  中国PPI已连续2.5年负增长,CPI在0%左右波动,通缩压力持续压制企业利润(PPI与工业利润增长呈强相关性);

  2022-2024年,制成品净出口占GDP比重升至10%,中国制造业占全球产出的28-30%,但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出口驱动模式难持续。

  

  

  二、

  与2015-2016年供给侧

  改革的三大差异

  2015-2016年的供给侧改革通过快速去产能(如钢铁、煤炭)推动PPI从-5.9%(2015Q4)反弹至7.4%(2017Q1),A股材料行业税前利润增速从-65%(2015)飙升至+402%(2016)。但本次“反内卷”存在显著不同:

  行业重点不同:

  2015-2016年聚焦“旧经济”(煤炭、钢铁等落后产能,以国企为主);本次则覆盖“新经济”(先进制造、绿色产业如光伏、新能源汽车),这些行业产能较新、民企占比高、依赖出口和地方补贴,去产能阻力更大。

  数据:2025年2Q,汽车、非金属矿物等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显著低于2016Q4水平;煤炭、矿业利用率(69%、73%)则高于2016年(61%、65%)。

  

  

  宏观周期不同:

  2016-2017年受益于国内地产刺激、地方债务置换及全球同步复苏,需求强劲;当前则面临出口疲软(2025年1H出口增速7.2%,但全球经济逆风)、地产低迷,需求端缺乏支撑。

  数据:2016年地产新开工增速从-15%转为+10-15%,2017年出口增速超10%;2025年地产相关需求仍无回暖迹象。

  

  政策措施不同:

  除去产能外,本次还包括:遏制价格战(如汽车、电商)、保护供应链中小企业(缩短付款周期)、限制地方补贴、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技术升级)。

  三、

  各行业影响分化:

  短期阵痛与结构性机会

  “反内卷”对行业的影响呈现显著分化,部分行业短期承压,部分龙头企业有望受益于产能优化。

  受益行业:

  水泥:计划将产能从21亿吨减至16亿吨(2026-27年),目标利用率从50%提升至70%以上;

  钢铁:2025年计划减产5%,2H25可能减产8-10%,龙头企业(如宝钢)或通过产能置换受益;

  太阳能玻璃:已倡导减产30%,实际执行8-15%;多晶硅可能通过并购整合提升价格和利润率。

  

  受损行业:

  汽车:遏制价格战后,比亚迪等企业收缩折扣(宋/元等车型减少3000-4000元),但大型车企销量或受影响;供应链政策要求缩短付款周期(从200天至60天),挤压车企现金流;

  

  电商:平台需取消“仅退款”、降低商户收费(如拼多多启动1000亿生态补贴),短期利润承压;618促销折扣从15-17%收窄至15%,退货率下降8-10%;

  

  依赖补贴行业:汽车、光伏、医药、运输、材料等行业对政府补贴依赖度高(“其他收入”占税前利润比重升至12%),补贴缩减将直接影响盈利。

  影响有限或进展缓慢行业:

  电池:行业集中度高(CR6约90%),2025年5月产能利用率78%,内卷程度较低;

  

  锂:价格底部约6万元/吨,库存13.7万吨(YoY+28%),主要通过市场机制调节,非政策重点;

  煤炭:能源安全优先,利用率高于2016年,暂不纳入“反内卷”;

  家电:利润率稳定(16-17%),非去产能重点。

  四、

  总结:长期改革需平衡,

  短期关注龙头与政策落地

  “反内卷”本质是结构性改革,需3-5年才能见效,短期可能因去产能导致投资减少、就业承压,拖累GDP增长。建议重点关注水泥、钢铁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如海螺水泥、宝钢),以及政策执行力度较大的领域(如光伏整合、汽车供应链优化)。

上一篇:
方同舟控股董事长王建东率队访问找钢集团 共商钢铁产业合作新篇
下一篇:
嵘泰股份陷利益输送质疑:2倍跨界收购关联资产,1.7亿商誉悬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