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滨州新能源与储能协调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5-09-07



滨州市风光资源得天独厚,可用于风电、光伏集中连片开发面积达129万亩,“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鲁北基地是山东省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主战场,新能源产业发展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确定将新能源产业打造为全市第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统筹推动新能源资源开发和产业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稳定的现代化能源体系。

一、新能源和储能相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近期,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滨州新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鲁发改能源〔2025〕594号),滨州市出台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2025-2030年)》、《滨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明确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涵盖资源开发、电网建设、储能发展等多方面。

(一)资源开发与项目推进情况。一是推进重大基地建设。加快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开发,截至2025年5月,首批首期11个项目(总规模299万千瓦)按计划推进,部分已并网或开工。二是落实风光项目开发。风电方面,2024年新增风电开发规模118.25万千瓦,包括第二批陆上风电、“千乡万村驭风行动”试点等项目,计划2025年开工、2026年投运;光伏发电方面,40万千瓦项目于2025年5月31日前并网投运。

(二)储能发展支持情况。一是推动储能项目建设。大唐鲁北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00MW/200MWh储能电站项目列入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储能及配套电网建设重点工程,总用地面积约23.1亩,采用磷酸铁锂电池,于2023年6月份开工建设,2023年9月27日建成并网。二是布局先进储能技术。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中明确,以兆瓦级液流电池、重力储能等为重点,推广熔盐储热等技术,目标2030年新型储能规模达500万千瓦。

(三)电网与消纳保障情况。一是加强电网建设。推进高地、银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实施鲁北地区网架加强、农村低压配电网改造等工程,提升新能源接入及送出能力,保障并网需求。二是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推进源网荷储项目(如滨化北海滨华新材料项目)、虚拟电厂(8月18日,滨州新能源集团虚拟电厂正式上线运营)和智能微电网试点,探索绿电聚合、直连及产业园建设,提高本地消纳水平。

(四)要素保障与招商情况。一是强化要素支持。设立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保障项目用地、用海,完善科技、人才等要素供给;收储滩涂资源,为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二是开展精准招商。举办“双招双引”活动,靶向引入产业链头部企业,重点对接远景、金雷等龙头,推动风电、光伏、储能等装备制造项目落地,2025年计划完成签约项目8个、金额75亿元。

二、新能源发电与储能发展现状

截至2025年5月,滨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908.38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的29.7%,其中风电装机179.04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702.49万千瓦,生物质及垃圾发电(装机26.85万千瓦。2025年1-7月,滨州规模以上风力发电企业17家,累计发电量24.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2%,光伏发电企业24家,累计发电量23.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93%。

滨州市目前已建成储能项目8个,总规模49.58万千瓦,其中独立共享储能电站3个,分别为北海远凌储能电站、埕口大唐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示范项目、翟王钲浩储能电站,其余新能源电站配建储能项目分布在各新能源电站内。在建及拟建储能项目9个,总规模220万千瓦,2025年重点推进已入库项目开工,拟推荐新入库6个项目(总规模240万千瓦)。储能项目主要为电化学(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基础载体,部分项目拟采用熔盐储能(如魏桥集团拟建项目)。

三、协同发展项目情况及后续规划

经了解,我市新能源发电大多直接上网,同时无论是建成的还是在建的储能项目,也大多为供电公司的配套共享储能,储存电网的电,按照供电公司的要求进行充、放,后续有可能会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跟发电企业开展合作。

(一)拟建在建项目。一是滨化北海滨华新材料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规划新能源装机26万千瓦(风电16万千瓦、光伏10万千瓦),配50%电化学储能,所发电力在企业内部消纳,电网接入手续已批复,计划2025年8月开工。二是鲁北综合智慧产业园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项目总规模65万千瓦,其中风电20万千瓦,光伏45万千瓦,总投资49.45亿元,目前正在编制系统接入方案。三是欧英华博兴磷酸铁锂电池储能项目占地130.9亩,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主要建设500MW/1000MWh磷酸铁锂储能电站,200座5MWh集装厢式储能柜及线路配套工程。项目计划分三期建成,一期和三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00MW/400MWh,二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00MW/200MWh,一期和二期项目已列入2023年度和2025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四是中核汇能邹平市500MW/1GWh共享储能项目,计划投资11.23亿元,新建1座升压站和储能系统,项目于2024年9月入选山东省能源局2024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入库规模10万千瓦,预计今年年底开始建设。

(二)后续规划情况。持续推进鲁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开发,规划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如鲁北综合智慧产业园项目,列入山东省首批11个试点项目之一。新开发项目多为新能源发电与储能配套建设,实现能源的稳定供应和消纳;部分项目所发电力在企业内部或特定区域消纳。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可能通过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获取收益。

滨州市高新区谋划低空智汇能源未来谷项目,占地80亩,总投资16亿,建设400MW/800MWh电网侧独立共享储能电站(本工程磷酸铁锂电池方案共包含80套5MW/10MWh电池储能系统,1套电池储能系统对应1套PCS系统,共80套PCS系统。每个PCS单元对应1台5000kVA的35kV/0.8kV升压变压器,经变压器升压至35kV,通过汇集线路接入220kV升压站)、1500PFlops绿电智慧算力中心(高性能存储)与网络(全闪存存储+200G/400G低延迟网络)、液冷系统(PUE≤1.25);配套算力调度平台(支持Kubernetes/Slurm)、低空经济算法库(无人机路径规划、遥感分析SDK)及数据中台;同时部署边缘节点(5ms级延迟、仿真测试沙箱)及虚拟电厂能源管控平台,打造“储能+低空经济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中心”特色经济产业园区。

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和要素限制。分布式光伏发电受政策变化和接入条件限制,发展速度放缓;新能源项目开发需协调土地、电网接入等多方面问题;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导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考核存在不够公平的地方。

二是储能成本较高。储能技术是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的关键,但目前储能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主要原因包括储能设备价格昂贵、储能系统效率有待提高、运营维护成本较高等,较高的成本限制了储能项目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影响了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新能源消纳问题。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特点,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消纳能力面临考验。目前,部分县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电网结构薄弱,难以满足大规模新能源电力接入和送出的需求。在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推进过程中,部分村居变压器容量已满或超负荷,剩余容量不足,已有电站出现电力反送、反向重过载情况,同时多个台区因光伏接入已满或上级电源受限无法接入光伏,需要扩大变电站容量。

五、意见建议

(一)加强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优化电网布局,加强电网智能化改造,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电力的接纳和调控能力。加强与周边地区电网的互联互通,拓展新能源电力外送通道,扩大新能源电力消纳范围。

(二)降低储能成本,推动储能产业发展。 加大对储能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突破储能关键技术瓶颈,提高储能系统效率,降低储能设备成本。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降低储能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储能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三)优化和争取新能源产业政策支持。争取支持联合体企业和本地重点企业参与新能源资源开发;力争更多园区纳入山东省绿电产业园试点,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议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及提高幅度”考核办法,如实行差异化、达标式考核。

编辑: 滨州统计局

上一篇:
“苏银理财恒源封闭债权206期”理财产品发行公告
下一篇:
我市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合作银行再扩容 增至17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