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null > 文章详细
走进三秦大地发现“陕西样板”——“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陕西站采访纪实(一)
发布时间:2025-08-27

   “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陕西站情况介绍会现场新华网西安8月28日电(赵海军)8月26日起,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为期4天的“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陕西站采访活动。作为“信息通信业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站,调研采风旨在全面展现陕西在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5G创新应用、工业互联网、算力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亮点与成果,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陕西经验”。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陕西省相关部门、各地市及重点企业代表与央媒、省市重点媒体记者齐聚陕西,共同开启这场聚焦数字赋能、见证产业变革的调研之旅。锚定方向:信息通信业赋能新型工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孙姬在8月27日举行的情况介绍会上,就全国信息通信业发展情况作了介绍。她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三方面显著成效: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上,实现“四个升级”:覆盖完善与性能领先同步推进,截至7月底,全国建成5G基站459.8万个,千兆网络能力端口超3053万个,陕西10个项目入选全国万兆光网试点;算网融合与高效敏捷协同发展,截至6月底,全国在用算力中心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能算力规模788EFLOPS,算力网络时延控制成效显著;资源共享与绿色节能深度落地,新建铁塔共享率85%,5G异网漫游减少重复投资;城乡一体与内外畅联全面覆盖,农村行政村“村村通宽带”、90%以上通5G。陕西省行政村的5G通达率超98%。在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实力提升上,呈现“三个新”:关键技术实现新突破,5G标准必要专利全球占比42%,重点产业取得新成果,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布局;行业企业展现新活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跻身国际一流运营商,18.65万家企业获电信业务经营许可,外资电信企业超2600家。在信息通信赋能千行百业上,做到“三个进一步”: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5G、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推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研制周期缩短近30%;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部署5G行业虚拟专网6.4万个,建成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340家;应用场景进一步深化,5G融入86个国民经济大类,案例超13.8万个,工业领域5G工厂平均产能提升19.6%,交通、文旅、农业等领域应用多点开花。孙姬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统筹“建、用、研”,巩固行业领先地位,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更强支撑。深耕三秦:筑牢数字底座助力产业转型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林栋与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分别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数实融合应用及数字产业发展角度,介绍陕西实践成果。李林栋指出,陕西始终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石,以赋能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取得三方面成效: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跃升: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出台49个政策文件,推动解决基站选址、公共资源开放等难题,连续6年为行业争取电费优惠超4亿元;全行业梳理148个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769亿元,截至7月,建成5G基站13.4万个,行政村5G覆盖率超99.3%,8个城市创成国家千兆城市,物联网终端数达9388.5万户,位居西部前列。数实融合应用深化拓展:出台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培育327个“5G+”融合应用项目,70个项目获全国奖项;建成4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带动854家企业“上云”,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达1.4万亿元,占GDP比重超40%,法士特“5G全连接工厂”生产效率提升70%,大唐不夜城“5G+AR盛唐体验”年接待游客超7000万人次。普惠服务支撑乡村振兴:连续10年推进电信普遍服务,累计争取中央补助12.44亿元,实现1.7万个行政村光纤及4G网络全覆盖,当前第11批203个基站项目正全面推进,“双千兆”网络加速向农村延伸,精准降费惠及34.8万户农村家庭,直播电商、智慧农业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刘波则聚焦陕西数字产业发展,介绍四大举措:——完善政策规划体系,推动出台《陕西省大数据条例》,制定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等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实施“四大行动”“五大工程”。——强化数字技术攻关,建成1个国家级、9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个中试平台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名单,推动20余个细分领域行业大模型研发。——壮大产业链群,支持10条重点数字产业链发展,1-6月机器人、光子产业链分别增长22.88%、17.2%;培育隆基绿能、铂力特等领军企业,形成光伏(产值超1500亿元)、光子等优势产业集群。——深化产业合作,打造基地、研究院、创新中心、基金等“十位一体”产业生态,举办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等活动,促进交流合作。下一步,陕西将编制“十五五”数字产业规划,培育核心与新兴产业集群,做强数字经济。地市实践:多市创新突破打造区域发展标杆西安市、汉中市、咸阳市、宝鸡市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本地信息通信业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特色实践,展现陕西各地市差异化发展亮点。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孙远昆介绍,西安锚定“六个打造”目标,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推动制造业链式发展,出台9个重点产业链能力提升方案。二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布多项政策,建立“链式转型企业库”,推动陕汽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动97家中小企业协同转型;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资源池,开展78家规上企业诊断服务,“西安工业云平台”上线180款SaaS产品,1096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三是加快数实融合,印发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服务业支持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农业建成“空-天-地”农情监管平台,文旅打造《雁塔流光》AR秀等沉浸式体验,西安数字内容产业研究院吸引31家企业入驻。四是强化基建,优化基础网络建设环境,推进算力基建,政务云整体资源达5.5万核,年底将实现30P智算算力供给,打造统一算力调度平台纳管15000PFlops资源。汉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宋旭表示,汉中作为此次调研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建设成效的重点区域,依托电信普遍服务十年建设成果,实现行政村5G高覆盖率,推动“慧种地”“电商达人”等新业态涌现,让农村群众享受“指尖上的幸福”。后续调研将深入秦岭山区农村,实地考察通信基础设施给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变革,展现汉中在城乡通信均衡发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中的扎实成效。咸阳市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呼鹏分享“数字咸阳”建设经验:一是夯实数字基建,构建量子加密万兆光网及5G政务专网,建成5G基站11757个、万兆端口8.1万个,投用2个算力中心(总算力300P),开展“信号升格”优化重点场所覆盖。二是推动产业转型,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成立服务联盟,建设区域促进中心,152家企业通过两化融合贯标,发布《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打造全省首个“万兆园区”(咸阳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端到端时延小于1毫秒,效率提升300%。三是深化场景应用,政务服务实现“两网融合”“一网通办”,打造“爱咸阳”政务便民服务平台;长庆石化、彬长小庄煤业等企业落地标杆项目,杜克普服装订单交付期由30天缩减至7天,智慧医疗实现影像互认,智慧文旅推广虚实交互体验,智慧养老服务17万老人。宝鸡市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袁瑞介绍,宝鸡聚焦“五个维度”推进发展:一是规划引领,编制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建立“1+2+5”工作机制,出台多项政策简化审批。二是夯实底座,创成国家千兆城市,建成5G基站8344个,行政村5G覆盖率94.3%;开展“信号升格”覆盖重点场景,落地全国首家市级视觉超算中心(AI算力100P),启动宝鸡数据中心项目(投运后1200机架、105P算力);开通全省首条5G-A低空配送航线,打造低空示范基地。三是融合创新,工业领域多个项目获全国奖项,构建“1+N+X”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驻4100家企业);农业推广20个智慧园区,政务云汇集多个信息系统。四是普惠共享,完成2024年电信普遍服务项目初验,推进数字乡村试点,整治空中线缆434处。五是应急保障,去年“7.16”暴雨实现基站抢通率100%,今年已开展10次应急演练,修订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多方协同:凝心聚力书写数字赋能新答卷“新型工业化媒体调研行”陕西站活动,不仅全面展现了陕西信息通信业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应用、从城市到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成果,而且凸显了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新型工业化“加速器”的关键作用。从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筹部署,到陕西省的政策支撑,再到各地市的创新实践,政企研媒多方协同,共同勾勒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生动图景。调研团深入一线,走进工厂、走进园区,走进农村,近距离感受5G、工业互联网、算力基础设施给工业、文旅、农业带来的变革。“陕西经验”将进一步提炼推广,为全国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更多“陕西力量”,而三秦大地也将持续以信息通信业为支撑,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多数字赋能的新篇章。  

上一篇:
冲刺三季度!开足马力忙生产全力以赴拼经济
下一篇:
“好品淄博 京东优选”2025京东淄博招商政策发布会成功举办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