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暗流涌动,美的小米“狭路相逢”,终有一战?
发布时间:2025-11-25

  硝烟渐浓。

  近日,因一则市场传闻及辟谣, 美的 和 小米 再次进入到聚光灯下。古语云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回顾今年,从年初 美的 年报里宣布已清仓全部 小米 股份,再到年中 美的 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方洪波与 小米 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的“隔空喊话”,交集越来越密集的背后,是否预示着两方即将“狭路相逢”?

  暗流涌动

  11月21日,一则关于 美的 的市场传闻突然传出,瞬间引起各方关注。

  该市场传闻称, 美的 近期不再允许售后服务商同时接 小米 或 格力 的业务合作,该政策由中国区经各区域负责人单独向合作商传达,涉及 小米 、 格力 等其他品牌的空调售后及安装维修。

  传闻中的相关人士表示,此次政策主要针对的是 小米 ,今年 小米 空调的大卖让 美的 感受到了威胁。该人士认为,在传统的大家电行业里,决定消费者对品牌认可度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售后, 小米 大家电当下的关键是如何在快速爆量之前搭建好专业的售后团队。

  对此, 美的 方面很快进行了辟谣。 美的 方面回应表示:“相关消息不属实。 美的 一直秉承用户体验第一的原则,并无强制售后服务商排他性合作的行为。感谢关注。”

  不过,尽管 美的 方面进行了辟谣。但也有观点认为,空穴来风,未必无因。事实上,今年以来,双方已出现过多次交集。

  利来利往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将时间拉回到2014年,那一年,智能家居风口初起,彼时的家电巨头与崭露头角的互联网新贵 小米 一拍即合,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根据当时协议, 小米 与 美的 将在智能家居及其生态链、移动互联网业务领域进行多种模式合作,建立双方高层的密切沟通机制,并对接双方在智能家居、电商和战略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团队,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支持双方相关业务的发展,此外 小米 还可以提名一名其核心高管为 美的 董事。随后,双方还通过交叉持股的方式,深化合作。彼时,方洪波与雷军频频同框, 美的 方面也多次为 小米 “站台”,共同推出了i青春智能空调等产品。

  不过,正如“合久必分”的规律,事情转折点发生在 小米 进军大家电领域赛道后,2018年, 小米 推出第一台空调,正式宣告进军空调行业。凭借此前屡试不爽“性价比+互联网”式打法, 小米 空调很快在市场及行业引起关注。随着双方业务领域逐渐重叠, 美的 和 小米 也开始互相减持,2019年, 小米 成立了大家电事业部,同年, 小米 开始减持 美的 股票,退出前十大股东之列。 美的 方面也从2020年开始加速减持 小米 股票,并在2024年彻底清仓。

  对此, 美的 方面回应表示清仓属公司正常投资操作,没有特别原因。

  随着十年交叉持股关系结束, 美的 和 小米 也展开了全面交锋。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方洪波曾回忆:“ 小米 总裁卢伟冰去年来过一趟 美的 ,给我们演示了一个 PPT,他们有宏大的愿景,大致是三年时间手机销量要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十年内要成为世界前五;大家电是三年之内成为中国头部(前三)。我当时差一点就想问, 美的 、 格力 、海尔,你想把哪一家挤下去?”

  方洪波还表示:“……我们所有的领域 小米 都进入了,空调、洗衣机全做了。战术上我重视 小米 ,但战略上我并不害怕 小米 进来。很长一段时间,家电行业的格局有点固化了,大家甘于现有格局,相安无事, 小米 进来对家电行业是好事。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我们刚做了三份研究 小米 报告,加起来也有十几万字,我们一路不断地在学习它。 美的 既要往上走、做高附加值产品,也要往下走、拼成本,不能坐视 小米 蚕食市场。”

  当时,雷军回应道:“ 美的 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两家相互学习,做更好的家电产品,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卢伟冰也表示:“去年8月,我和 小米 管理团队到 美的 总部拜访了方总,也参观了 美的 智能制造工厂,同时向 美的 的团队学习如何更好的做好大家电业务。 美的 是非常优秀的企业,不论是toC还是toB业务,不论中国还是海外业务,都做的非常好,值得 小米 学习。”

  在随后举行的 美的 集团2024年股东大会上,方洪波再次谈到了 小米 。对于此前的观点,方洪波作出解释表示,公司战略上不害怕 小米 进入家电行业,这是基于常识来分析和判断的结果。家电行业门槛不高,但高度竞争,行业是红海。而且家电是个机电产品,打法固定,行业效率提升空间也不太大。因此,无论怎么打,最终谁胜,都是一场巨大的消耗战。方洪波还提到:“谁现在进来这个家电行业,我认为战略上已经输了,无论谁。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答投资者关于“ 美的 集团有没有护城河”的问题时,方洪波表示, 美的 集团在家电这条曲线上的空间肯定是有限的,因为任何行业都有生命周期,家电行业也一定有生命周期。 美的 在尽量延长家电(To C)业务的生命周期,通过国内市场用户直达模式的变革、海外市场推进自主品牌(OBM)业务;并把To B业务打造为第二增长曲线,未来希望To C和To B业务各占收入一半,就会形成“生长接力”。

  狭路相逢

  自2024年以来, 小米 在大家电领域不断发起猛攻。

  小米 集团2024年年报显示,2024年, 小米 集团总收入3659亿元,同比增长35.0%;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1.3%,双双创下新高。其中,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首次突破千亿规模。其中空调出货量超680万台,同比增速超50%。 小米 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智能大家电业务延续高速增长态势,空调、冰箱与洗衣机出货量均创历史新高。

  在今年5月举行的 小米 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上,雷军表示,家电业务已经变成了 小米 的战略业务。10月28日, 小米 智能家电工厂在武汉正式竣工投产,规划峰值年产能700万台,年产值140亿元,预计明年开启空调产品的大规模量产,全面支撑 小米 高端家电的制造与交付。卢伟冰表示:“未来五年, 小米 大家电业务将冲刺千亿规模,空调业务目标进入中国市场前二。”分析认为,随着工厂投产, 小米 将在制造能力上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各环节掌握更多的自主权。

  对于 小米 在大家电领域的发展态势,著名机构高盛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中国家电市场的“鲶鱼” 小米 正在空调领域掀起波澜, 小米 依托生态系统优势有望成为第二梯队领导者,预计2026年市场份额将提升至约10%。受惠于其分销网络、产品生态圈及生产能力改善,市占进一步增加将视其中高端产品及线下渠道的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高盛同样认为, 美的 集团凭借其全球领先的制造优势和持续优化的渠道效率,被视为最具韧性的参与者,甚至有望进一步扩大份额。而双方都在弥补各自的短板, 美的 通过重新设计入门级产品,并通过旗下大众市场品牌华凌,推出了在价格和功能上与 小米 不相上下的竞品,同时, 美的 还在不断推动渠道改革,特别是线下渠道。有效遏制了 小米 在空调市场的扩张势头。

  值得关注的是,有分析人士认为,双方在空调市场的交锋只是前哨战,其真正的战场还在于背后更广阔的“人车家”全生态上。

  事实上,在 小米 往大家电领域腹地“进攻”的时候, 美的 也在“人车家”生态上“反向”猛攻。

  在前段时间举行的 美的 集团第30届科技月暨第3届远见者大会上, 美的 集团全屋智能总经理尚喆表示, 美的 正以COLMO和Midea双品牌战略构建家的深度智能化,通过“人车家融合”满足用户跨空间跨场景的需求连接。

  对于“人车家融合”是否效仿或对标 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的说法,尚喆表示:“我都不太愿意去讲“生态”这个词,在我看来空洞的生态是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户的价值”。尚喆强调, 美的 不会去做手机和汽车,而是将他们联系起来, 美的 要做的是用户的价值。

  11月21日, 美的 集团与 比亚迪 在深圳 比亚迪 全球总部正式签署“人车家智慧生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宣布将整合各自在智能汽车、智能家居、AIoT技术及用户生态等方面的核心优势,打破车与家的物理边界,共同打造引领行业的“人车家”智慧生态。

  狭路相逢,从暗流涌动到正面交锋,分析人士认为,后续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给出答案。不过,无论最终格局如何,这都将推动整个家电行业加速变革。真正的“勇者”,将是那些能持续为用户创造核心价值、并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

上一篇:
手机市场“听劝动真格”,单飞五周年荣耀豪赌AI未来
下一篇:
快递暴雷,欠薪400万!十万件包裹堆积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