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管理十诫》第一诫|宝武的管理者,你满足了吗?
发布时间:2025-11-25

  成功从来不能复制,但失败总有迹可循。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炼。

  唐纳德·基奥在其著作《管理十诫》中,以犀利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系统梳理了导致企业失败的常见陷阱,直指那些深植于人性弱点与系统惯性中的痼疾。这些源于对无数商业案例凝练与反思的警示,对任何追求基业长青的组织而言,都具跨越时空的现实观照意义。

  宝武在做强做优做大的同时,是否也意味着一些风险正在加剧?我们强调流程与规范,是否在某些角落演变为“不敢承担任何风险”的借口?我们沉醉过往的辉煌,是否无形中滋养了“固步自封”的傲慢?我们对短期业绩保持敏锐,是否模糊了对未来趋势的感知?

  系列叩问,无关苛责,关乎生存与尊严。

  当前,宝武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精心谋划“十五五”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规划。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在集团第十八期决策人研修上指出,过去看多远,未来才能走多远,宝武“十五五”规划能不能编制好,能不能执行好,“十四五”的总结很重要,这个总结不仅包括经验和体会,还要分析问题,看不到问题、忽视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是非常可怕的。

  站在“十四五”与“十五五”交汇点,宝武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管理十诫》系列管理评论。大道至简,知易行难。这并非是一次简单的读书分享,而是一场易错题的集中分享,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审视,一次醍醐灌顶的深刻反思。我们期待通过这组系列评论,能够引发各级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的深度思考与热烈讨论,共同探寻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与管理水平的可行路径,为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注入更为强劲的“管理动能”。

  管理评论

  宝武的管理者,你满足了吗?

  ——《管理十诫》系列评论之一

  记者夏玮

  唐纳德·基奥在著名管理学著作《管理十诫》中,将“不愿冒任何风险”列为第一诫,并深刻指出其根源在于精神上的“满足”。面对行业变革与市场寒冬,试问宝武管理者:“你满足了吗?”这一问,是对个人职业精神的严峻叩问,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践行宝武战略、穿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

  满足,体现在工作方法上,就是“被动等待”而非“主动创造”。一位满足于现状的生产管理者,其工作重心可能止于“保顺行、完指标”。他习惯于遵循既定流程,解决眼前问题,却疏于追问:既定方案能否颠覆?关键技术指标的天花板在哪里?我们是否满足于在内部对标,而不敢与世界顶尖产线一较高下?反之,一位不愿满足的管理者,会主动将目光投向“无人区”,敢于牵头探索颠覆性工艺路径。“冒风险”必然伴随未知与挫折,但这正是主动离开舒适区、赢得未来优势的实干之举。例如,今年以来,围绕精品提升,中南钢铁不满足于普通的技术革新,而是与中央研究院组建跨部门攻关团队,根据产线实际痛点展开技术攻关。从“要 我干 ”到“我要创”,从“不满足”到实现降本提质、锻造精品。

  满足,体现在市场开拓上,就是“固守城池”而非“开疆拓土”。一位满足于现有客户和订单的销售管理者,可能会在行业寒冬中满足于“客户维系”。若因此丧失了开拓的锐气,便是另一种形式的“满足”。而一位勇于进取的管理者则会抓住寒冬期行业洗牌、格局重塑的机遇。他们不满足于只做供应商,而是深入客户端,与战略用户共同研发。例如,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宝钢 股份汽车板“产销研”团队主动将办公室前移,驻扎客户所在地,与对方的设计、工艺团队共同工作,深刻理解痛点,最终量身定制出性能卓越的专用钢材,实现了从零到技术领先的跨越。这需要管理者打破壁垒、充分授权,并且承担前期投入可能无法兑现的风险。

  满足,体现在团队管理上,就是“控制秩序”而非“激发活力”。一位满足于团队风平浪静、令行禁止的管理者,可能会偏爱“听话”的下属,倾向于事无巨细的管控。其背后,可能隐藏着创造力和进取心的枯竭。而一位不满足于此的管理者,会致力于打造锐意创新的团队。他敢于容忍失败、鼓励试错,会为团队设立极具挑战性的“登高目标”。今年以来, 太钢 将焦化厂并入炼铁厂,推动铁前一体化落地。这一举措打破团队惰性、保持组织活力,持续提升效率,实现铁前大幅度降本。

  “不愿冒任何风险”的反面,并非鲁莽,而是“勇于进取”的担当。当我们面对因循守旧而心安理得时,当我们面对市场机遇而不去拼搏时,我们就已陷入了最危险的“满足”。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望明在集团第十八期决策人研修上明确指出,部分干部担当实干精神不足,缺乏攻坚克难的魄力和紧迫感,是我们要补足的短板。

  “世界属于那些不知满足的人”—— 可口可乐 公司创立者罗伯特·伍德拉夫喜欢引用奥斯卡·王尔德这句名言。世界属于不满足者,伟业成于锐意进取者。“不满足”,正是罗伯特·伍德拉夫带领 可口可乐 公司开疆拓土、勇往直前,成为全球行业翘楚的原动力。回望宝武来时路,上世纪70年代末,在一片反对声中,建设 宝钢 的决策堪称我国工业史上一次史诗级冒险。如果当年的决策者“满足”现状,何来今日中国现代钢铁工业的脊梁?

  愿每一位宝武管理者,都能“永不满足”,不畏风险、开拓践行,带领团队穿越寒冬,驶向新蓝海。

上一篇:
遂宁市农投公司赴中粮成都产业园考察交流 共商大宗食材合作
下一篇:
刚果(金)持续搅动全球钴矿江湖,中国何以制衡与破局?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