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中信银行:高管疑云
发布时间:2025-11-25

  今年九月,金融圈一则突发消息引发行业内外关注, 中信银行 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琳突然失联,至今仍下落不明。

  张琳隐藏在职业光环下的争议过往与复杂经历,让这起失联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美女高管失联事件映射了 中信银行 的经营现状。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这家改革开放后成立的股份行正站在扭转颓势的十字路口。

  “消失”的部门总

  9月24日, 中信银行 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琳近期被曝失联,至今仍没有消息。

  张琳的消失此前毫无征兆,其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9月13日, 中信银行 与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举行高层会谈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图: 中信银行 总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张琳

  除了张琳之外, 中信银行 副行长贺劲松、首农食品集团董事长薛刚、总经理袁浩宗也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

  再早几天,9月5日,国机工程集团财务总监带领团队,前往 中信银行 与张琳及国际业务部团队进行交流,会谈主题是跨境金融的创新发展以及海外项目的协同合作。

  耐人寻味的是,9月22日国机工程集团已在其公众号上删除了相关报道。

  一般来说,部门总经理不会出现在银行的财务报告上,但是张琳时常作为部门管理人员出现在新闻报道中,而近年来由于其干练、衣着考究的形象,经常被冠以“美女部门总经理”的头衔。

  图:2019年, 中信银行 原行长孙德顺落网

  同时,张琳的职业履历在 中信银行 内部一直充满争议。这位70后高管堪称“老中信人”,职业起点并非传统金融业务,早期在该行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

  且曾担任 中信银行 人力资源部“一把手”,全面负责全行员工招聘、薪酬体系搭建、职级晋升体系设计等核心工作。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琳早年从基层人事专员做起,凭借出色的沟通能力和执行力逐步晋升,曾任人力资源部核心科室负责人,主管干部考核与任免事务,是当时行领导倚重的“心腹”。

  这段人力资源领域的工作经历,对张琳后续的职业发展影响深远。不仅让她对银行内部组织架构、人员关系网络有着远超普通业务岗的熟悉度,也为其后续在跨部门调动中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基础。

  随着职业发展调整,张琳从人力资源领域转向培训管理岗位,并在2009年迎来首次公开亮相,并以 中信银行 培训中心总经理的身份出席银行业人才发展高峰论坛。

  图:过去一年,该行还有两名部门副总被查

  彼时,她面临的挑战极具考验:手下核心团队仅7人,却要统筹全行2万余名员工的培训工作,覆盖从基层柜员到总行中层管理者的全层级,培训内容既包括基础业务操作,也涉及高管战略思维提升。

  笔者注意到,张琳的失联并非孤立事件。7月10日,该行财富管理部副总经理袁东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2024年9月,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原副总裁罗金辉因涉嫌严重职务违法被查。

  这意味着,一年时间里, 中信银行 已经有三位一级部门负责人接连“出事”。

  内控失守,漏洞百出

  上个月, 中信银行 同样因为一个“危机事件”登上了热搜。

  郑州市民郭先生“未贷款却遭 中信银行 催收”在行业内引发关注,而 中信银行 工作人员表示,“逾期贷款”信息其实事关该行的另一名客户李某,只不过这笔贷款所留电话为郭先生的号码,所以才会将催还“逾期贷款”的信息发给了郭先生。

  图:当事人郭先生提供的截图信息

  时隔数日,该催收乌龙事件迎来新进展, 中信银行 回应口径也发生变化。据悉, 中信银行 郑州分行再次回应此事,表示在 中信银行 总行技术部门协助下,他们找到了最终原因。

  一名借款人与郭先生同名同姓,借款人贷款逾期后一直联系不上,也无法联系上借款人所留的紧急联系人电话。工作人员便在一个第三方平台上通过名字查询,误操作将郭先生的联系方式录入行内,导致了催收“逾期贷款”的错误情况。

  图: 中信银行 三季报营收情况

  至于此前口径, 中信银行 郑州分行解释,李某之前在 中信银行 开户时,留的是郭先生电话,但是后期变更过几次电话,跟这笔逾期未还的贷款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曾被 中信银行 反复催收的郭先生,在 中信银行 并无任何贷款。对此, 中信银行 向郭先生表示歉意,同时也承认贷后催收行为不当,没有进一步跟身份证号或者其他的一些信息来匹配。

  笔者认为,就银行贷后管理而言,出于审慎原则和合规要求,一般都会对催收对象的信息进行准确核实,出现乌龙催收的概率较小。毕竟催收无关第三方,不仅侵害了用户权益,而且也易造成声誉受损。

  如果 中信银行 回应如实,那么其贷后催收合规性确实存疑,催收管理应优化改进。这样的“乌龙”事件,不要说股份行了,就是放眼整个银行业,也是非常罕见。

  图: 中信银行 三季报资本充足率

  这件事毫无疑问击穿了 中信银行 的内控底线,银行的风险控制是一个贯穿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体系,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都可能导致全线失守。

  截至本文发稿,该行已累计收到11张单笔金额超100万元的罚单,总罚款金额逾3700万元,这一数字在全行业仅次于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的13张,成为金融监管重点"关照"对象。

  从信贷违规到外汇管理疏漏,从数据报送瑕疵到理财产品乱象,这张罚单地图暴露出 中信银行 在多个业务领域的合规短板。

  冲击十万亿的增长困局

  企百科信息显示, 中信银行 成立于1987年4月20日,注册资本为489.35亿元,法定代表人是方合英,其也是该行董事长。

  图: 中信银行 企百科工商信息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这家资产规模逼近10万亿元的股份制银行,也在战略转型中面临着增长困局。

  从三季报数据来看,该行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65.98亿元,同比下降3.46%,其中第三季度营收降幅扩大至4.43%;归母净利润增长3.02%,达到533.91亿元,第三季度增速进一步升至3.53%。

  从 中信银行 2025年三季报的财务数据来看,作为银行业的核心收入来源,净利息收入与非息收入双双承压,背后是息差收窄、资产结构失衡等深层次问题的集中爆发。

  净息差的大幅收窄,是营收下滑的首要推手。2025年三季报显示, 中信银行 的净息差降至1.63%,较2024年同期下降16个基点,在9家A股上市股份行中降幅最大。

  图: 中信银行 近五年三季报业绩情况

  作为对比, 招商银行 、 平安银行 、 兴业银行 的息差降幅均未超过14个基点, 民生银行 甚至实现2个基点的微增。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6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4亿元;但不良贷款率维持1.16%,与上年末持平。从数据关联看,不良余额增长主要源于贷款规模自然扩张,并非整体资产质量的恶化。

  细分业务看,公司信用卡业务作为个人信贷的核心板块,已呈现明显的增长疲态。截至9月末, 中信银行 信用卡贷款余额4649.20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37.96亿元,同比下降4.87%,成为各项贷款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细分领域。

  图:三季报不良贷款率情况

  受信贷规模收缩影响,信用卡利息收入大概率出现下滑,而在行业普遍压降手续费的监管导向下,中间业务收入增长也面临较大压力。

  业绩承压的背后,是整个信用卡行业的结构性调整。随着监管趋严、居民消费习惯转变以及市场饱和度提升,国内信用卡发卡量和授信总额已连续多个季度呈现下滑态势。

  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下, 中信银行 信用卡业务未能有效抵御市场波动,业务规模的收缩反映出其在客户留存、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与业绩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中信银行 信用卡业务的投诉量居高不下,暴露出服务质量与合规管理的诸多漏洞。截至目前,黑猫投诉平台上 中信银行 累计投诉量已超1.6万条,其中信用卡相关投诉占比颇高, 暴力 催收、信息泄露等问题成为投诉焦点。

  图: 中信银行 在第三方平台收到大量投诉

  随着国内信用卡市场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中信银行 的困境,本质上是整个行业转型阵痛的缩影。

  结束语

  在金融强监管常态化的背景下, 中信银行 的案例为同业敲响警钟。对于任何一家银行来说,转型之路都非易事。

  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不仅国有大行凭借资金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其他股份行也在产品创新、场景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

  中信银行 的“十万亿”或许就在眼前,但想要实现更高目标,还面临着不小挑战。

  “致信金融资讯”致力于尊重版权,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由于一些原因未能找到原作者,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涉及版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尽快与您协商解决!投稿邮箱:779898565@qq.com 微信:13933885213。

上一篇:
中国建筑、中国中煤成立绿能科技公司 含站用加氢业务
下一篇:
九台农商行,春蚕到死丝方尽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