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看清一些行业一些企业的天生体质(要素:链协同、刚需、供给位置)
发布时间:2025-09-30

  长持的关键因素 1、即时市场交易的本质是价值发现——体现公司未来几年的基本面。

  主锚1:市场在个股上的无效到有效就是一个认知兑现的过程。

  主锚2:为什么之前的个股估值底得有时令人发指,现在却在快速回归,主因还是整体市场对标的企业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注:这跟牛熊无关,即时交易市场哪怕是2015年那种崩盘的股灾也有标的穿越牛熊。

  主锚3:牛熊市也是一种回归,从泡沫刺破到过份跌幅的估值回升。

  但真正好的优秀的明牌类别的标的会穿越牛熊。

  主锚4:一些行业或某类标的因为企业商业机密或其他因素所致的(例行业周期预测出错)可能在熊市会出现跌幅过头的现象。

  阳光电源因为2023年开始的行业内卷加快,2024年营收只有+7%,而企业管理层并没有过多地展示一些企业好的基本面,甚至还出现近期有高管减持的公告,前期估值在10PE,一切都是认知的转换。

  总锚:认知决定估值迁移,这需要过程,认知决定投资长持的信仰这同样需要对标的企业深层次的认知边界突破。

  01 企业预期盈利,本年度,后续一年二年或三年+,大体的营收增长率与盈利增长率。

  01.2 判断依据 行业周期、行业供需状态——即企业毛利率增长是否跟营收增长双向而行 01.3 股价填平、降峰、均衡的市场交易轨迹是市场对企业基本面预期的一种价格体现趋势。

  2、企业长持的正向逻辑 02.1 行业顺周期(或行业周期有峰谷,但大体会正向而上,且剧烈性不大,这种企业大体会发生在已变成传统性行业的产业,当然因周期因素,就算是银行这种金融类行业同样存在峰谷)。

  02.2 行业顺周期,且行业处新兴产业的,投资人吃到的不仅是顺周期红利,还可吃到供给红利。

  02.3 如果某企业在顺周期新兴产业中,与其他同类在拉开距离,渐进入头部领头位置,这样的标的值得长持,走完从供给初至供给第二阶段的全程,至于是否长持到行业供给第三位置,看当时股价对企业的价值体现(各人投资观)。

  3、企业长持的预期陷阱——以新能源(清洁能源)行业为例,企业以阳光电源为例。

  03.1 行业供给位置并一致 2025年至2030年,该行业所处位置并非单一周期,说供给不单一更能体现行业目前现状。

  03.2 行业目前供给位置 因为储能分为户储、工商储、大储(大型类项目,例光伏地面电站类等)。

  行业供给位置的不同,主体体现在品类的不同,品类不同的原因是技术门槛、融资需求、本地运营、整体生态构建等因素所致。

  1、户储——小心供给第一个快速向供给第三阶段过渡 说小心实际上是一种浅层的认知了,其实际情况是,从2023年至今,整个储能行业超投标竞价差不多跌入到了0.3元时代。

  跌幅差不多接近80%。

  这跟光伏是不是如出一轮。

  企业80%还能生存。

  主因:小白只要有资本都可以进入储能组件集成,是因为风光项目背后的附带条件,即完成多少储能任务。

  只要能完成就可上项目。

  所以目前行业展示给我们的数据就是只有低于30%的原储能项目能够正常运营,有的地方只有15%。

  说不好听,占比在80%储能项目就是一个摆设。

  所以,0.3元/KWH算什么呢,只要像个样子就差不多啦。

  哈哈,中国特色。

  所以这也证伪为什么国外市场的毛利是国内倍级不止呢,是国外更好糊弄。

  实际情况是国外从户储到大储逻辑不一样,国内是因为风光项目必储(N百分比),至于储能能不能给项目带来回报无关紧要呀,上项目不易的,只要商家储能系统便宜一样可以赚钱的,所以呢,资本小白挤着头进入,嗯,好日子到头了。

  这世上,没有哪个行业纯靠资本就可为所欲为,门槛最低的彼如过往的太阳神口服液都不行,更何况,在清洁能源赛着上,还卧几条大龙呢,你把宁德时代、比亚迪、阳光电源放哪去了。

  再说为什么户储可能更快进入到供给第三阶段,再大一点就是技术门槛要求最低。

  市场上近30多万家储能注册企业(2025年已自动退出及强注销已达1.7万家,后面会更快),国内储能与市场挂钩,如此可怕的不上档次的组件集成商(即没研发也产能流水线,就纯一租赁仓库,可能连办公室都可以不要),他们的组件库存必须消化,必须赶脚抽回本金,内耗可想而知在最底端,能少亏就少亏嘛,目前真正主流型在储能市场最为活跃的,也就近一千家,30万家与1000家,这就是目前储能行业的特色。

  我想特别提醒自己,阳光电源不是纯储能玩家,它是通过链协同来打造成一个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平台型企业,它在储能上的主打集成商,是因为它的链移能力在整个行业无人比它厉害,主因是关键点逆变器,即可获得客户迁移也可获得技术协同(当然有人会想到宁德也可以,比亚迪也可以,这就是认知缺陷,而且这种认知非常浅层,电池在储能链上的迁移能力并不高,因为项目落脚点不是新能源车等,而是风与光,光伏硅晶电池跟宁德不相关,跟比亚迪也无关)。

  从2023年快卷到现在价格跌幅达80%。

  但我们去看上市公司年报,会发现一个非常奇特现象,各企业毛利率下移同比并不大,整体在16%一一38%区间,落在在个体上,例阳光电源则一直在37%一带,有些个体则一直在20%一带,阳光电源确实是无比伦比的不价格战企业,这一点,也有同业说过人家在招标中就是价格天花板——你爱玩你自过玩去,即行业最高,在宁德面前也是这样,你宁德用极限价是你的事跟我无关,价格天花板的底气就在于从项目开建到落地之后十几年运营中,投资方可获得的溢价在——安全、寿命、转换效率呈示的最好的经济性、维修痛点解决,融资痛点解决、本地协调能力等。

  这就是毛利一直行业最高的由来,阳光从这点上,我越来越认为它的企业文化真的是好的不得了,它对行业未来远景的追求也是行业中最为有信仰的。

  变量最大的就是大家在2024年营收都下来了,这什么意思。

  我自己的认知,经过反复看数据,看企业营运主业等,认为这些上市企业确实不愿跟小白资本玩家为武(一个资本玩家的山集组件厂,连研发都不要)。

  所以呢,从复盘的角度,我认为储能项目落地市场化后,这些玩家+(技术端+融资能力+本土运营能力+生态构建)差的企业,最后的疯狂在户储。

  2、工商储与大储 我认为肯定有中端也想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玩家,在此一域拼出路,但逻辑真的变了,储能项目电力的导向是市场化,不论你是自己去填峰谷赚差价还是工商储的租赁,投入如此之大,要你这个低端然后把自己的钱搞破产。

  门都没有。

  大体上,工商储与大储,理性地去看,应是供给第二阶段,主因是国外的需求刚烈+国内的需求重回正轨。

  国内不是卷嘛,怎么就重回正轨呢,天,以前是什么。

  以前是为了项目牺牲储能的投入所以越差我越想要,反正我上电也是做个样子,大不了为0,只要能保项目。

  现在是,像园区,充电桩区等,想做项目肯定是奔着自己的利润而去。

  谁最好用谁的,一定是未来最好的风景(当然,这里就包含了进驻储能企业的技术(迭代际肯定更好);安全与使用寿命(我用你的产品能保我多少次的轮回,12000次还是15000次),抗风沙高寒么,出现问题能像阳光电源一样智能化找到么,还是要人工来一段段试测出来;能帮我融资么,银行会看你的脸色么;本土运营能力强么,你跟电网企业有没有话语权等)。

  在此阶段,强者恒强是正道,只要政策选择市场化。

  更带劲的是,各地政策在市场化上有了频动作,国内国外双刺激,而且是出清小白资本玩家的那种。

  从目前数据看,未来三年,户储年复合增长率15%,工商储与大储年复合增长率25%、20%,但大储体量更大,是未来强者群雄成王的必争之地,价格说了不算,全靠技术(实包含安全与寿命)+融资能力+本土化能力+生态构建能力(包括政治生态)等。

  因为短期的价格溢价没有未来的各要素溢价更高,这就是为什么阳光电源走招标天花板主因(只要你未来溢价不如我,我就天花板,谁识贷谁受益)。

  生态构建中的政治生态是指出海落地国对产业的需求可能是一个附加件,人家也想发展呀,要技术呀(我们的国运不就是这样从引进到替代然后全球唯一的制造链么,阳光在埃及不就有政治生态,在当地要建厂了)。

  卷嘛,卷,但越卷越行业出清。

  为什么出清,小白想跑,因为各自在行业玩的量级越来越大。

  4、为何有一些行业,内卷会快速出清 04.1光伏出清为什么这么难 这是一个好命题。

  光伏同质:上中下游都出现技术上的瓶颈,技术完全平权,资本玩家可以买到技术就可以参与市场,而行业刚需要体量非常大,越大越多的玩家进入,这其一;其二,未来溢价几乎都差不多,所以谁成本端低我就用谁的,哪有招标天花板一说。

  内卷如此严重,过往沉淀出强势龙头的企业为何没能拼开同行距离。

  非常关键。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形,链协同生态不好,从原料端到中游硅晶电池,没啥链协同优势可言,组件集成就更不用说,天然是内卷之源(储能也是,要不然哪来的近30万家)。

  倒看阳光电源,从逆变器到储能几乎是平移技术,一种沉淀以及技术与客户的积累,能在起初开始就拉大行业的距离,能一直保证37%附近的毛利率。

  再看其它有逆变器产能的上市企业,都有这种链移特质。

  很想去说比亚迪的大储上的浩瀚集成,但它天生就不是全生命周期清洁解决方案的链移者。

  再展开看一些行业的链协同,像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迈瑞医疗、工业富联、立讯精密等,都似乎有类似性链协同能力,而且似乎都有卖铲人特质。

  当然,这只是一个自己平时特想弄明白的点,是否是链协同能力好的企业未来都有非常大的站在头部位置的确定性,但这里有个瓶颈,即投资人只能慢慢看清企业内质(因为有些确实可能有商业机密,你无法顺利地一层层掩开它的核心),而且每个人的认知边界不同,所以拿一些企业对深研可能还是进不了深层次。

  但浅层大体的会有感知,像保键、医美、美妆,似乎是天然带着链协同的,它们卷嘛,看销售费吧,几乎都是超50%。

  链协同没用。

  哪里没用呢,品类可多了。

  但为什么会出现占营收50%销售费。

  需求端与行业特质,你不是做必须刚需的,可有可无的行业。

  即你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供给四阶段,你的市场全靠培育,哪来的真正意义的需求端暴发。

  所以,现在我倒过去想我过去亏损非常严重的汤臣倍健。

  再怎么链协同,没用,市场要培育,品类你不可能做成治癌的,不是的话,链怎么协同都无法突破需求端的瓶颈,而同质类呢,天生不就带着内卷气质。

  企业没有任何一个品牌敢叫到你爱买不买,再倒过去看创新药、看工业富联、立讯精密类等,在某些品类你没有我就不行。

  需求端要解决的痛点深度是行业未来发展过程中是否出巨头与天花板非常高的关键。

  这样看,有些企业或行业实际是要规壁长持这个逻辑的,最低的估值也没意义。

  04.2内卷快速出清 1、行业中有企业链协同非常适合它的生态。

  2、行业特质决定它的需求是刚需 不符合这样的特质,有些行业再怎么努力都非常苦逼,能说汤臣倍健不良苦用心。

  所以在标的选择上,不仅要看供给位置,还要看链协同生态,还要看行业刚需。

  再怎么信仰,如果需求跟不上,或行业需求本质上就是靠企业去培育,确实苦逼。

  5、关于阳光电源 1、链协同有效 2、行业痛点决定行业天空是否星辰大海: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哪需要市场培育,智能化正倍级地在赶脚。

  谁能帮客户在项目带来最大的品质溢价,谁就站到头部去,能者上,小白资本走。

  光伏行业无法解决也无法链移至解决这种需求(天空太小了)。

  在AI一块,会有不少链协同能力的企业在未来站到头部位置,就看谁的企业文化最好,链协同能力最强。

  宁德与比亚迪是最早在新兴产业中走出来的企业了。

  汤臣也说未来是星辰大海,但说实话,链上平移大家都一样,而未来的天空又完全在于市场培育并非刚需。

  3、阳光的幸运是因为逆变器,因为行业清洁能源电力的刚需。

  一个链协同一个痛点刚需。

  最后:链协同、供给、行业刚需、内卷能否快速出清,会作为自己在认知上的一次突破,这对以后在标的选择上规避一些风险。

  清洁能源接下来的场景预期:有人该意要卷,因为要抽资;有人招标天花板价因为企业品牌溢价;户储、工商储、大储未来几年的需求侧为复合增长15%、25%、20%(大储体量大);兑现谁会站到行业头部——未来在大储上过真招企业。

  真心想,阳光电源好好干,不要对不起时代周期的行业红利(这在整个A市场这样的行业可不多见,也不要对不起行业赐于天生性星辰大海,更不要对不起自己幸运地从逆变器开始,然后链协同让自己有了做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体质。

  哪个行业都卷,最后的兑现还是投资人认知的深浅。

  谁在投资上都经历失败,谁在认知上都可以对一个标的爱之甚深,结果认知完全相反,就看彼此认知上的链协同有多强,链起来,认知边界就会突破。

  怎么链,AI是最好的链平移

上一篇:
埃及FDI全球排名跃升至第9位,何以吸引461亿美元外国投资
下一篇:
3.69万亿广发换帅!“70后”林朝晖携双重金融背景掌舵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