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全国科普月 | 科普不限量,联通零距离!这是最有温度的“信号满格”
发布时间:2025-09-29

  原创 中国科协之声 中国科协之声 北京 园企科协 近年来,中国科协与各级地方科协坚持“四服务”职责定位,推动园区(企业)科协数量稳步增长、形态不断创新。

  各地园企科协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赋能组织,服务人才,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中国科协之声开设【园企科协】专栏,旨在展示典型案例,传递基层声音,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科普大赛、科普微视频、科技小院、地标慢直播……全国科普月期间,中国联通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联通科协”)亮点频出,从资源齐聚的城市到万里边疆,从白发苍苍的“银龄族”到校内青少年,联通科协播撒的科学种子,已在全国各个角落萌芽,浸润着每一个渴望知识的学习者。

  科普之风吹进万里边疆 9月的新疆,已进入金风玉露的时节。

  在这一个秋天,到来的不只是习习凉风,还有跨越千里的“科普之风”。

  “电磁波具有哪些特性。

  打电话的时候信号强弱意味着什么。

  智能家居内涉及了哪些物与物之间的通信。

  ”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深塔中学开设的科普课堂上,联通研究院研究员黄蓉一边提问,一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种种生活中的通信技术;讲台下,来自塔吉克族的学生们纷纷举手互动,课堂气氛热烈。

  “在讲到智能家居、无人工厂、无人机等新技术的时候,这里的孩子反响非常积极。

  他们对科普知识的强烈好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提起这次科普经历,黄蓉感慨地说。

  这股吹进边疆大地的科普之风,源于联通科协推出的“联通科普万里行”活动。

  随着科技快速发展,优质科普资源多集中于大城市,偏远地区、特色区域民众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有限,联通科协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核心使命,开展全国性科普活动,试点跨区域科普合作和共享机制,着力破解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科技资源匮乏、科普覆盖不足等问题,探索企业科协推动科普的创新路径。

  “在中国科协指导下,我们构建了‘全域科普’服务模式,打造‘线下科普活动+云上科普课堂’融合科普模式,打破了传统科普的地理限制,实现优质科技资源的跨地域普惠。

  ”中国联通科技创新部科技管理室总监王靖宇举例道,联通科协通过5G网络搭建“云上科普课堂”,让偏远地区学生实时参与无人机编程、未来城市建设等前沿科技课程;设计互动体验场景,将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技术转化为沉浸式学习体验,缩小边疆地区“数字认知差”。

  王靖宇表示,目前,在政府和中国科协的倡导下,联通科协正持续联合科研机构、学校等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科普生态,在边疆地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科普活动,同步在多地推广。

  邀请航天科技科普报告团等行业专家和成员单位,从城市到乡村、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共同播撒知识种子,点燃孩子对科技的热爱与向往。

  知识助老跨越数字鸿沟 2025年盛夏,在营口市渤海营业厅,70岁的张女士拿着手机,在身边“老师”的指点下,发出了一条这样的微信语音:“闺女,我学会用手机挂号啦。

  ” 在这堂名为“数字惠民 智慧助老”的特殊课堂上,坐满了像张女士这样的银发“学生”。

  而课程的内容亦十分“接地气”:从关乎安全的“紧急呼救设置”到便利生活的“微信支付操作”,再到利用“DeepSeek”等智能工具查询生活信息的实操演练,老师们通过情景模拟、互动问答等生动形式,将生活中的新型技术拆解为清晰明了的步骤,让老人们扎实掌握了数字生活技能。

  当下,类似这样的场景已经在全国各地上演:2023年,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国科协、中国银行、中国联通联合印发《“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5年)》,共同开展“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重点围绕交通出行、看病就医、金融理财、购物、就餐等高频应用场景,面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技术应用和金融常识,助力提升信息素养和数字技能,满足老年人对信息素养、数字技能和金融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切实解决他们在高频生活场景中智能应用的现实困难,助力老年人走进数字时代、享受智慧生活。

  科技小院数智化赋能 水稻等作物生产成本降低约15%,产量提升约20%,亩均种植成本由840元降低至768.3元,亩均产量效益提升144元,合计亩均节本增效215.7元……这是安徽繁昌数字农田科技小院在2025年6月交出的“成绩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对科技支撑的需求日益迫切。

  在中国农技协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联通秉持“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协同创新共筑农业未来”的核心理念,以共建科技小院的模式,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联合中国农技协等10家产学研、媒体伙伴,共同发布《“智联绿野·云耕未来”科技小院数智化赋能行动倡议》,通过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核心技术应用、品牌价值提升、跨区域协同、知识扎根大地等方式,推动科技小院向智慧化、融合化升级,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数字动能”。

  依托联通数村平台能力,打造数字化科技小院平台,提升科技小院运营能力与数村平台影响力,形成与中国农技协合作共赢。

  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结合各地农业特点和产业优势,打造联通共建特色科技小院。

  充分发挥中国联通在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如今,各地科技小院成果斐然。

  数智化赋能打破了劳动力短缺与老龄化困境。

  以安徽繁昌数字农田科技小院为例,针对种粮大户曹晶晶承包的1900亩农田面临的农时与人力矛盾,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云端管农田”,将曾经“天天跑田”的辛苦变成了“指尖操作”的便捷。

  此外,针对种植技术落后的问题,在中国联通帮助下,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河北北方学院联合设立河北沽源藜麦科技小院,解决了藜麦品种退化、技术瓶颈等问题,成功培育出3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藜麦新品种,亩产提升15%-20%,填补了华北地区耐寒藜麦品种的空白;由江西联通参与共建的江西乐安荞头科技小院则通过智能监测与分析系统,实现了对荞头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

  “科技小院在增产、提质、保安全,丰富品种满足多样化,联农带农助力增收致富等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靖宇表示,作为连接高校科研与田间地头的重要纽带,科技小院正以“零距离服务、零时差响应、零门槛共享”的特色模式,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平台。

  从霓虹都市到田间地头 从中学教室到银龄课堂 中国联通科协以创新模式打破科普壁垒 让科学种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发芽 未来 这场充满温度与智慧的科普之风 将继续吹向每一个角落 点燃梦想 赋能未来 为建设科技强国注入不竭动力 原标题:《全国科普月 | 科普不限量,联通零距离。

  这是最有温度的“信号满格”》 阅读原文

上一篇:
兴安盟行署举行金融支持大米产业发展签约仪式
下一篇:
这家保险公司正式更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