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尹同跃厚积薄发锻造车企出海冠军 奇瑞汽车“上岸”加力追赶新能源
发布时间:2025-09-28

  “守得云开见月明,静待花开终有时”,花甲之年,尹同跃终于圆梦了。

  9月25日,奇瑞汽车(09973.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募资约91.45亿港元,成为2025年迄今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从芜湖城北荒地上的“小草房”起步,到如今布局全球的汽车集团,尹同跃的人生轨迹与奇瑞汽车的发展史紧密交织。持续二十年的资本长跑,见证了尹同跃与这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坚韧与执着。

  “此次港股上市,是奇瑞迈进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也是扛起更大责任、迎接更大使命的全新起点。”尹同跃表示。

  连续22年稳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作为中国品牌出海的领航者,奇瑞汽车获得了投资者认可,也备受投资者期待。

  奇瑞汽车也有短板,新能源转型滞后、高端市场乏力,奇瑞正在加力追赶。本次IPO成功为奇瑞汽车补充了转型“弹药”。

  四次IPO背后的战略定力

  “上市不是目的,而是让奇瑞这棵大树能长得更茂盛。”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尹同跃这样形容奇瑞汽车的上市之路。这位从一线成长起来的企业家,经历过太多次上市路上的起伏,却始终保持着技术人员的朴素与务实。

  1984年,尹同跃进入一汽红旗轿车厂成为工艺员,随后赴德、美深造的经历,让他被中国汽车工业“缺芯少魂”的困境所刺痛,“造中国车”的梦想,就像一颗种子,在他的心底生根发芽。

  机会很快到来,1995年,家乡芜湖向他发出自主造车的邀请,为了一句“中国人要造自己的车”,已是一汽中层的他毅然辞职,在一片荒滩上搭起小草房,带着7人团队开启了奇瑞的造车之路。

  在团队的齐心努力下,1999年12月18日,奇瑞生产的第一款车成功驶下生产线,并敲定以“奇瑞”二字作为自主品牌名。奇瑞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车企有了新的力量。此后,奇瑞凭借着QQ等爆款车型,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2007年8月22日,奇瑞汽车迎来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第100万辆汽车顺利驶下生产线。这一时刻不仅是奇瑞自身的重要里程碑,更让其开创先河,成为国内首个跻身“汽车百万俱乐部”的自主品牌,为中国自主汽车工业写下突破性一笔。

  业务越做越好,尹同跃深知资本的赋能将为奇瑞汽车的长远发展插上翅膀,因此开始积极筹备并带领奇瑞冲击上市。然而,奇瑞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2004年,尹同跃就曾启动奇瑞上市计划,但因和上汽集团的“股权关系复杂”、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不足而搁浅。2008年,尹同跃再次试水,又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第二次尝试无功而返。三年后,尹同跃表示,由于关联交易等问题,公司暂不考虑上市,奇瑞的上市计划首次明确搁置。

  直到2016年,尹同跃再次起了上市的心思,这次他打算“曲线救国”,推动旗下子公司奇瑞新能源借壳上市,最终因资质等问题,也未能如愿。每次受挫后,尹同跃总是对团队说:“把产品做好,资本市场的大门终会为我们敞开。”

  但随着IPO递表一次次折戟沉沙,尹同跃对上市的态度不再是此前“暂不考虑”的从容,转而将其列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首要任务”。这份战略重心的转移,很快落地为具体行动:2019年,奇瑞汽车与奇瑞控股同步开启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场改革被行业视为奇瑞梳理股权结构、优化治理体系,为下一轮IPO冲击做好充分准备的标志性事件。

  2023年,这份决心更显坚定。尹同跃提出“希望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计划”,并阐述上市对奇瑞建立长期资本补充通道、激活股权激励机制的核心价值。2025年2月,尹同跃进一步强化上市战略优先级,明确强调“要将企业高质量上市作为公司首要任务”,并将其与年度经营目标、技术突破等并列为全年核心任务。

  终于,2025年9月25日,奇瑞汽车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2025年迄今港股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新能源、高端化突围战打响

  从怀揣自主造车梦的意气风发青年,到满鬓白霜仍深耕产业一线的汽车实业家,尹同跃走了41年。

  或许是工程师出身的气韵,尹同跃领导下的奇瑞,也将科技创新深深刻入企业的DNA中。在近期的演讲中,尹同跃也表示:“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

  对于创新的坚持,是奇瑞汽车经久不衰的源动力。“没有核心技术,永远只能当打工仔。”奇瑞汽车登陆港股的底气,藏在持续高增的财报数据里,更源于尹同跃二十余年如一日的技术坚守。

  从真金白银的投入来看,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研发投入分别为41.28亿元、68.49亿元、105.44亿元,为转型赋能。公司毛利率保持在12.5%的行业较好水平,这正得益于核心部件的自研自产能力。

  出海是奇瑞汽车的亮点,也是其上市后的核心发力点。早在2001年,当多数车企专注国内市场时,尹同跃就推动奇瑞将10辆风云轿车出口叙利亚,开启出海征程。“一旦进入一个市场,就要从‘你们’变成‘我们’。”这一理念贯穿奇瑞全球化始终。

  他主导的“四个开发”策略,要求产品进入海外前完成法规、适应性等全维度优化,确保贴合本地需求。如今,奇瑞已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业务覆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南美等重点市场销量位列中国品牌第一。

  2024年,奇瑞汽车海外收入达1008.97亿元,占总营收的37.4%。销量方面,2024年奇瑞汽车全年销量达到260.39万辆,同比增长38.4%,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114.46万辆,同比增长21.4%,占全年总销量约44%。

  “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尹同跃这样定义奇瑞的国际化战略。

  随着护城河的构建,奇瑞汽车业绩加速奔跑。2022年—2024年,奇瑞汽车的收入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34亿元。

  业绩高速增长,上市梦圆,奇瑞汽车承载着不小的期待,其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港元。但与此同时,奇瑞也需直面新能源和智能化的短板。

  从招股书数据来看,2022年—2024年,奇瑞燃油车收入占比分别为75.9%、87.8%、69.6%,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分别为13.2%、4.9%、21.9%。

  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新能源汽车相关收入达186.65亿元,同比增长306.11%,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攀升至27.3%,但与同行相比,新能源转型仍道阻且长。

  高端化方面,尹同跃早年为摆脱“低端标签”推动的多品牌布局,虽在特定阶段助力奇瑞拓宽市场,但也埋下资源分散的隐患。

  其中,核心品牌星途的增长乏力:2024年星途全年销量14.1万辆,同比增长12.3%,远低于集团整体增速;2025年8月,旗舰车型星途瑶光单月销量仅353辆,同比下降52.93%,1—8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86.58%。

  奇瑞汽车与华为合作的智界品牌在2024年12月创下1.77万辆的月度销量高点后,2025年8月,智界品牌总销量约为1705辆,较峰值下滑约9成。

  在新能源、高端化的考验下,获得资本助力的奇瑞汽车需要加速跑。

上一篇:
雷军千亿豪赌转型硬核科技 小米“基因重塑”市值增万亿
下一篇:
A股上市银行半年赚1.1万亿不良率1.23% 国有六大行拟分红2046.6亿占比超86%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