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科创债ETF规模上冲2500亿元
发布时间:2025-09-28

  科创债发行降温。科创债净发行在7月达到年内高点后呈下滑趋势,9月22-28日净发行仅141亿元,环比下滑282亿元。科创债成交热度同样在7月达到高点,随后降温。在科创债ETF上市首周(7月14-18日)时,成交热度达到年内高点,科创债成交笔数、科创债ETF成分券成交笔数占信用债的18%、14%,最近五周在10%、6%上下震荡,相对高点降温,不过仍高于科创债ETF上市前。

  与科创债发行减量不同,随着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9月26日两批科创债ETF规模合计增至2474亿元。9月24日,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上市,首日规模增长超过630亿元,到9月26日,两批科创债ETF规模合计已接近2500亿元,周度增量807亿元,其中708亿元增量由第二批科创债ETF带来。

  规模增长下,科创债ETF对哪些成分券增持/减持?基于第一批10只科创债ETF数据计算,首批规模本周增长98亿元,其中招商、广发科创债ETF增量均超25亿元。

  增持债券主要是25年9月央企新券,行业涉及券商、电力、能源等板块,期限集中在2-3年,例如本周成分券金额增持超过3亿元的6只券,25招证K2、25电建K3、25电建K4、25国能K2、25国能K3、25招证K1,均是央企发行,4只期限在2-3年,其中,中国电力建设、国家能投集团所发债券均是9月新券。

  减持相对多的成分券主要在煤炭、建材、电力行业。期限分布分散,2-3年、4-5年债券相对稍多一些。不同于增持时3-6家科创债ETF共同参与某只成分券,减持时相对分散,单只券往往由1-2只科创债ETF减持。

  科创债ETF的买入力量,使得同一主体存在“非成分券-成分券”利差,9月26日中枢在10.8bp,较上周五微增0.7bp。“非成分券-成分券”利差在第一批科创债ETF发行之前(6月底)不明显,仅为0-2bp,上市后增至10.0bp(7月18日),7月底收窄至9bp,第二批科创债ETF启动申报时,再次增至9.9bp(8月8日),此后在10bp上下震荡。

  此外,“非成分券-成分券”利差还有期限差异,0-1年、5年以上利差相对低,中枢在8bp左右,1-5年相对高,在10-13bp,可能是由于0-1年、5年以上成分券存量规模相对较低。

  个券策略维度,关注“非成分券-成分券”差距相对高/低的债券。若差距较高,则对应“成分券”被超买,“非成分券”有性价比,若差距较低,则对应“成分券”估值还有压缩空间。例如,截至9月26日,7家主体“非成分券-成分券”利差高于20bp,且该利差均超过7月18日、8月8日两个相对高点,意味着其成分券被超买,“非成分券”性价比提升。具体主体为蜀道投资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中国中铁、北京首都创业集团、北京市国资经营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山东高速集团。

  4家主体“非成分券-成分券”利差低于8bp,且低于前期高点,“成分券”估值可能还有压缩空间。具体主体为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厦门金圆投资集团、中国电力建设。

  注:为保障可比性,计算“非成分券-成分券”利差时,控制变量,主体、债券性质(公募)、永续性质一致的前提下,选择剩余期限最接近的两只债对比,剩余期限差异越小,可比性越强。上文筛选“非成分券-成分券”差距相对高/低债券时,两只债券剩余期限绝对差异在2个月以内,相对差异在5%以内,可比性强。

  

  

  

  

  

  

  风险提示:

  国内财政、货币等政策超预期。

上一篇:
渤海银行总资产缩水,关键管理人员降薪了
下一篇:
“电力天路”工程进度刷新 投运后青海西藏间输电能力提高一倍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