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四大航天力量揭秘“山东造”的“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5-09-11

9月11日,“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商业航天产业链记者见面会在山东烟台成功举办。会上,东方航天港、济钢集团、东方空间、上合航天等山东商业航天领域的核心力量依次亮相,从产业支撑、转型突破、核心装备到应用落地,系统展现了山东商业航天全产业链的发展成果,彰显出“山东造”在航天领域的强劲实力。

作为商业航天服务的“压舱石”,东方航天港(山东)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已构建起完善的产业生态。据公司副总经理张华介绍,集团凭借 30 亿元注册资本,在 34 平方公里内集聚“卫星、火箭、发射场”三大要素,成功保障 18 次海上发射任务、送入 115 颗卫星,建成国内最大固体火箭总装基地,还通过总投资 322 亿元的 30 个项目形成产业集聚,“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母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济钢集团则书写了传统工业企业转型的典范。“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我们已成为山东省航空航天骨干企业。”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仕君表示,自 2017 年关停钢铁产能后,济钢聚焦航空航天等领域,建成全国最大液体火箭发动机测试基地及全省唯一卫星总装总测基地,同步在高端装备、新材料领域突破关键技术,连续三年跻身中国企业 500 强,稳步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则以民营力量填补市场空白。针对国内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超 2.8 万颗的部署需求,联合创始人、副总裁彭昊旻介绍,公司研制的“引力一号”火箭已从东方航天港首飞成功,成为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有效弥补我国大运力火箭不足的态势,即将成为中国第一型常态化服役的中型民商火箭”,为卫星组网提供核心支撑。

青岛上合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应用端,推动航天技术落地生根。“我们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卫星通信运营商。”总经理丁晟表示,公司建设的吉利星座已部署 52 颗卫星,形成“空天地海”一体化业务闭环,目前已与国内头部企业及 20 个海外国家达成合作,“未来将让‘天上的星座’走进地面生产生活,推动中国航天技术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凤凰网山东张子婷)

上一篇:
浦发银行厦门海沧支行举办教师节专场活动
下一篇:
济钢集团:三大核心板块构筑产业高质量发展“济钢力量”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