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二线龙头捆一起,没拧过宁德时代一根手指头
发布时间:2025-09-08

  伴随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以 49%同比增速飙涨至 477GWh,储能电池更是创下 128%的爆发式增长,锂电行业在 2025 年上半年迎来了久违的暖春。

  行业复苏的阳光均匀地洒落在每个玩家身上,但唯宁德时代独尊的产业格局依然雷打不动,二线厂商甚至在望尘莫及之中被越落越远。

  十九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通过对意大利 80%的财产仅由 20%人口所拥有的经济观察,提出"关键少数"起决定性作用或占据大多数影响力的帕累托法则,也即我们如今熟知的"二八定律"。

  对于宁德时代常年一家独大的锂电行业而言,这一法则更不陌生。

  随着上半年财报悉数披露,前些年"宁德帝国陷落"鼓吹下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式的产业叙事,在冰冷的数据面前显得愈发遥远。

  一份清晰的事实摆在全行业眼前——

  即便将跻身全球动力、储能电池两大出货量榜单的所有二线龙头全都捆在一起,也才勉强能拧过宁德时代一根手指头。

  

  ※图表:宁德时代及二线厂商业绩对比

  来源:星球储能所

  2025 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营业收入 1789 亿元,同比增长仅 7.27%,却已经相当于二线厂商中营收最高的亿纬锂能(281.7 亿元)的 6 倍多。

  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更无敌手。公司上半年 25.02%的毛利率,至少高过同业竞争对手 8 个百分点以上。

  由是,业绩差距在利润端的表现尤为极致。

  尽管有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国轩高科四家上市公司营收均在百亿以上,净利润破十亿的企业却仅有亿纬锂能一家;半年度营收将近迈过百亿门槛的瑞浦兰钧,在 85.25%的同比增幅下,归母净利润甚至还有 6532 万元亏损。

  而九家二线龙头的上半年净利总和 32.5 亿元,不过是宁德时代上半年 304.9 亿元净利润的十分之一。

  更加恐怖的是,宁德时代的"印钞机"还在持续开足马力。

  据上半年财报披露,宁德时代电池系统产能 345GWh,在建产能 235GWh,产量 310GWh,产能利用率高达 89.86%。相较于 2024 年 76.33%的产能利用率,再涨 13.53 个百分点。

  官微数据显示,从 2020 年的不到 70GWh,到 2024 年的 676GWh,宁德时代正在以 5 年近 10 倍的产能跃迁建成全球最大锂离子电池产能规模。

  宁德时代之下,第二梯队龙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图表:宁德时代各业务板块盈利情况

  来源:星球储能所

  自"去宁德化"大潮中脱颖而出,如今稳坐动力电池国内第三、全球第四的中创新航,素来被视作最有望追赶宁、比二王的第二梯队明星。并因上半年同比大增 80.44%的盈利增速,以"业绩暴涨""进击的中创新航"登上媒体报道。

  然而如以具体数额来看,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 4.66 亿元,只相当于宁德时代 304.9 亿元的一个零头都不到,对比极为夸张。

  国轩高科也面临着同样的业绩窘境。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 193.9 亿元,同比增幅达到 15.48%,创下历史新高。然而同比增长 35.22%的净利润却只有可怜的 3.67 亿元,勉强达到 7 年以前的盈利水准,而当年的同期营收不过仅有 36.07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 21.8GWh,同比增长 22.7%的中创新航,动力电池业务营收增长却仅有 9.7%。

  反倒是此前表现平平的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业务实现倍数级增长,上半年营收暴涨 109.7%,将公司推上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榜单第四。

  而作为"最赚钱"的二线龙头,亿纬锂能的优势地位也离不开其储能事业的成功。

  

  ※图表:亿纬锂能动力/储能电池出货量变动

  来源:星球储能所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亿纬锂能的储能电池全年出货量 50.45GWh 就已经远超动力电池的 30.29GWh。

  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出货 21.48GWh,同比增长 58.58%;储能电池出货 28.71GWh,同比增长 37.02%。

  以营收比例来看,亿纬锂能上半年动力电池营收 127.48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 45.26%;储能电池营收 102.98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 36.56%;消费电池营收 50.79 亿元,占总收入比例 18.03%。

  动储齐头并进的快速扩张,是亿纬锂能近两年能够在行业内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然而,这份成绩单上也并非只有亮点。

  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 17.6%,储能电池业务毛利率却仅有 12.03%。尽管两者营收相去不远,后者却因较低的毛利率只占上半年利润比例的 25.37%,较营收只有自身一半水平的消费电池业务获利更低。

  

  ※图表:上半年全球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

  来源:SNE Research

  SNE Research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 TOP10 榜上无名的欣旺达,紧随亿纬锂能身后闷声发财。

  不过,其营收构成半数仰赖消费类电池,动力、储能电池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仅有 28.18%与 3.72%。动力电池毛利率更是低至个位数的 9.77%,远低于同业竞争对手。

  2016 年正式进军储能行业的欣旺达,目前也在储能赛道暗中发力。尽管规模相当有限,占比最低的储能业务却是欣旺达目前增速最快、毛利率最高的业务方向。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类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10.04 亿元,同比增长 68.85%,毛利率高达 20.26%。出货量 8.91GWh,同比大增 133.25%。

  

  ※图表: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排名

  来源:InfoLink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还有不少二线厂商至今仍在盈利线上徘徊。

  成立于 2019 年的正力新能,此前多以"玻璃大王"曹德旺胞妹曹芳掌舵为业内闻名,去年才以 9101 万元净利润结束连续三年亏损,于今年 4 月成功登陆港股上市。

  今年上半年,正力新能实现归母净利润 2.2 亿元,以同比大增 269.51%扭亏为盈。

  上市首年便获锂电行业"亏损王"之称的瑞浦兰钧,常年醉心疯狂扩张,维持着极低的毛利率水平。公司连续六年累计亏损已经将近 40 亿元,其中甚至有两年毛利率分别为-15.4%与-5.68%。

  到今年上半年,公司亏损面同比收窄超过九成。综合毛利率水平有所抬升,首次达到 8.74%的历史性高位。

  其中,储能业务首次超过动力电池产品,贡献收入 50.83 亿元,占总营收比例的 53.6%,成为公司打赢翻身仗的核心引擎。

  在其身后,是不温不火到"令人发指"的鹏辉能源与孚能科技。

  前者过去曾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五,一度有"小宁德"之称。然而自 2023 年始,公司连续 22 年的营收正增长彻底告破,去年业绩开始由盈转亏,发展轨迹几乎呈一条直线下坠。

  上半年,鹏辉能源归母净利润亏损 8823 万元,同比骤降 311.68%;扣非净利润亏损 1.59 亿元,更是直接爆跌 1464.72%。

  后者则作为国内软包动力电池第一龙头,在相对小众的发展道路上一路下行。自 2020 年 7 月上市至今,孚能科技在近五年的时间里从未实现盈利。

  目前,本就以奔驰订单撑起公司海外业务半边天的孚能科技,业务整体愈发向国际市场倾斜。上半年,公司境外收入比例已经高达 83.58%,国内营收则仅有 5.61 亿元。

  伴随公司于新年伊始正式完成折腾了一年多的"易主"进程,广州国资的主动接盘能否为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赛道上坚守十余年的孚能科技实现真正翻身,仍有待时间检验。

上一篇:
YU7 “测试车”当新车卖?小米深表歉意,王化留下一首苏轼的诗
下一篇:
腾讯广州总部大楼正式启用:定位微信生态中枢 可容纳超5000人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