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678家!静海科技型企业“创新雨林”生机勃发
发布时间:2025-09-08

  678家!

  静海科技型企业“创新雨林”生机勃发

  金秋时节,大潮奔涌。

  静海这片热土上,生产线运转不息,项目工地塔吊如织,产业结构迭代升级——民营经济正以“拔节向上”的姿态,在这片希望之地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

  image.png

  数据为证,发展有力。今年,静海区科技型企业总量达678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构筑创新矩阵,多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从车间的机器轰鸣到报表的数字跃升,静海正以万物竞发之势,绘就一幅向新而生的壮阔图景。

  产业焕新“钢铁老树”发新枝

  静海既催发传统产业“老树著花”,也孕育新兴产业“春笋破土”。尤其在钢铁重镇大邱庄,600余家曾经粗放生产的钢铁企业,正集体向“智造”转型,而本土领军企业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友发”),正是这场变革的典范。

  image.png

  走进友发的生产车间,机械臂精准挥舞,智能系统实时监控生产全流程。作为连续19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的龙头企业,友发创下全国每3支焊接钢管就有1支来自友发、每周产钢可绕地球1周的行业佳绩。这背后是创新硬核支撑:2024年企业研发投入超15亿元,钢管自动打包机、热管余热回收蒸发器等成果在全行业广泛应用。

  image.png

  在友发的带动下,静海钢铁产业集群协同、绿色低碳、高端跃升的发展新路已成共识。昔日钢铁重镇甩掉粗放标签,以“智造”为笔,在传统产业升级的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也为静海“创新雨林”筑牢了产业根基。

  科技赋能“数智引擎”促共生

  “产业雨林”的繁茂,离不开科技活水的持续浇灌。在静海区高新产业园,这场科技赋能的变革尤为鲜活——入选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的爱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玛”),以一场始于6年前的“数智革命”,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image.png

  步入爱玛生产车间,机械臂有序作业,总装线高速运转,每30秒就有1台电动车下线。

  自2019年启动数字化转型以来,爱玛通过“361数智化工程”,将50余个分散系统整合为统一架构,实现数据互通与流程标准化;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后,焊接、喷涂等关键工位由机器人接管,工人转型为“人机协同”的指令者。作为行业“链主”,爱玛还将“技术自主化+生产数字化+产品智能化”体系输出至上下游,带动配套企业共同转型。

  image.png

  如今,在爱玛示范下,园区科技型企业纷纷加快数智改造步伐。“智造”不再是单个企业的选择,而是整片“产业雨林”的成长基因,推动静海从单一制造向智能生态集群跨越。

  生态厚植“阳光雨露”育成林

  枝繁叶茂源于沃土,静海民营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创新生态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2024年天津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程”百强评选中,静海24家企业上榜,7家跻身科技创新百强,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区域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培育沃土”。

  image.png

  今年2月,位于高新产业园的远大健康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从选址到审批,园区全程精准服务,为我们扫清了障碍。”远大健康科技(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胡祥伟的话,道出了静海营商环境的温度。挂牌后,企业计划按照国家绿色工厂标准实施新项目建设,预计新建11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研发楼、车间和仓库,产能预计在现有基础上提升3倍。

  image.png

  这样的成长故事,在静海并非个例。针对科技型企业“雏鹰—瞪羚—领军”的不同发展阶段,静海构建全周期支持体系,从场地补贴、人才安居到融资担保,让政策“阳光雨露”惠及每一株“幼苗”。

  image.png

  如今,静海这片“创新雨林”,正以产业为基、科技为翼、生态为壤,在678家科技型企业的共同发展中,绘就传统与新兴交融、制造与“智造”并进、企业与区域共赢的画卷。

  转载请注明来源:静海融媒

上一篇:
先导智能把家底都抖出来了
下一篇:
外卖行业竞争加剧 一品威客平台赋能商家技术升级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