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扛住行业震荡的民营房企,都做对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06

  今年房企半年报季节,“销售下滑”与“盈利亏损”成了多家企业难以回避的高频词。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房企归母净利润陷入负数区间,行业整体承压依旧明显。

  而相比增速放缓,更令人警醒的是,支撑行业多年的增长逻辑正步入“真空期”——传统业务模式普遍失灵,转型焦虑弥漫其间。

  也正因如此,那些敢于探索全新业态、成功跑通新发展逻辑的房企,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珍贵。

  8月29日新城发布的半年报,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高杠杆规模扩张,转向精细运营的观察样本。

  当旧引擎熄火,新赛道尚未铺就,仍有企业能做到——不仅稳住了舵盘,更悄然完成了动力系统的切换。

  更有甚者,完成了这场转型的新城,居然做到了毛利率比头部央企还高!

  01

  “民企之光”高毛利的秘密

  藏在财报的5大亮点里

  根据新城控股公布的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22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95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47亿元。

  在约6成房企持续在亏损、平均每家亏损7.9亿~9.5亿的中报季,这个成绩显得相当不易。

  更关键的是新城凭借民营房企的身份,部分财务指标甚至力压央企,这个现象背后,其实有以下五点支撑:

  ①夸张的毛利水平

  新城上半年毛利率达到了夸张的26.85%,不仅较去年同期大涨5.25个百分点,甚至还盖过了大多央企,在整个行业内名列前茅!

  跟踪行业研究的都知道,整个地产行业的毛利率曾在2011年创下40%的高点,但经过十多年发展,当下行业毛利率已经普遍低至10%。

  新城这接近27%的毛利率水平,在地产行业整体弱复苏的市场环境中,简直独树一帜。

  ②商业的强大“引擎”

  仔细拆解可以发现,新城高毛利的“增长引擎”来自商业板块。

  上半年新城商业运营总收入达到69.44亿元,同比增长11.8%;物管毛利贡献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7.21%大幅升至77.06%,毛利率高达71.2%!

  

  有一个细节可能大家没留意,上半年新城有近70亿的商业运营收入,同期的利息支出约16.97亿,相差近4倍之多。

  留意财报就会发现,从2021年开始,新城的商业运营收入就已经开始超过当期利息支出,覆盖的比率也在逐年扩大,有理由相信,未来商业的这笔收入,能为新城的业务带来更强力的支撑。

  ③地产的“有效销售”

  之所以要引入“有效销售”的概念,是因为在整个市场化放缓的大背景下,空有销售数字,而不见回款,对房企的现金流健康反而有害无益,因此行业更趋向去取得“有回款的销售”。

  

  财报中提到,新城上半年住宅开发业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03.3亿元,这个数据背后有两处亮点可寻:一个是对应的销售均价同比提高7.16%,实现了逆势上涨;另一个是,新城同时期实现了118.84亿元的回款金额,回款率达到115.05%。

  

  这么高回款率,意味着新城售后的资金回笼速度极快,能有效助力其资金周转和运营发展,这种“有回款的销售”,也是新城销售业绩质量和财务管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④优质的资产底盘

  复盘半年报,可以发现新城的业绩是构建在一整个强大的资产底盘上的。

  先看新城商业的资产池,目前其在141个城市布局了205座吾悦广场,平均出租率达到了97.81%的高分位!

  

  上半年客流总量9.5亿人次,同比增长16%;总销售额超515亿元,收获近70亿营收。按照新城年度计划的140亿商业运营总收入目标,目前完成度已接近50%。

  强大的商业资产不仅持续为新城构筑经营护城河,也成为其在融资领域突围的重要底牌。

  而在住开板块,截至6月底新城已售未结转面积(含合联营项目)达到1179.19万平方米,为未来业绩兑现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新城也在努力提升并维持较高的存货周转效率,上半年新城的存货周转率保持在0.1773的水平,可以看出新城在努力争取轻装上阵,在下一轮周期到来前占据主动。

  ⑤新业务的崭露头角

  财报中还可以惊喜地发现,新城在代建领域的新布局——新城建管,已经基本实现了全国布局,并在业务上开花结果。

  这个三年前才刚入局的新玩家,上半年新增签约面积超305万平方米,累计管理项目115个,其中商业综合体管理项目65个,累计管理总建筑面积达到1900万平米。

  

  可以看出,虽然代建已然是竞争“红海”,新城也是“后来者”,但凭借在商业上积累的经验,或许能成为其代建业务差异化竞争的“高护城河”。

  复盘新城的半年报,有一个清晰的结论,“住宅+商业”双轮驱动的业务结构,在这轮市场行情调整中极具优势,“商业的经营性收入的持续增加+住宅高回款率的有效支撑”,在行业波动中为新城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支撑,平滑了市场波动期的利润曲线。

  尤其是商业板块,成为了新城利润结构的“压舱石”,是其抵御行业震荡调整的可靠收入来源。

  同时,这种模式也成为新城实现逆周期增长的内生动力,在房地产行业下半场到来之际,是新城穿越行业寒冬的可靠保障,并进一步巩固了其市场竞争优势。

  02

  “一收一放”

  均衡下的韧性生长

  细看新城的这份半年报,能发现其在财务动作上有“一收一放”两大明显特征。

  收:一场健康、有序的“缩表”行动

  6月的时候,艳姐曾看到报道,新城用自有资金回购了一笔美元债,主动压降杠杆,优化整体债务结构。

  其实这种主动降杠杆的举措,是近年来新城的习惯性动作,我们在中报里也能看到这个结果。

  

  与年初相比,截至6月底,新城的融资余额下降13.74亿元,合联营权益有息负债也降低6.91亿元,进一步压降至25.82亿元的水平,降杠杆、压负债有策略、有决心、更有效果。

  这边负债规模压降,另一边商业利润的增厚及地产销售的高回款,这一升一降,为新城带来了一张相当靓丽的现金表。

  在报告期内,新城手握91.83亿元现金余额,在手现金充裕;净负债率53.4%,这个负债水平要比一众央企巨头还要低,处于行业的绝对低位。

  

  上半年,新城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86亿元,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已连续7年为正,保持这个记录,在整个地产行业中都相当稀缺。

  放:融资模式上的“百花齐放”

  与财务上的收缩相比,新城在融资渠道上展现出了让人眼花缭乱的“财技”,有两个相当“里程碑”的融资事件值得说道说道。

  一是境外融资的突破口被新城打开了。

  今年6月,新城控股母公司新城发展成功发行了一笔3亿美元境外债。

  要知道,这是民营房企在三年来首次实现境外融资,标志着以新城为代表的民营房企信用修复实现了实质性突破。

  要论起来,上半年只有绿城和新城两家房企成功发行了境外债,但相比较下来,新城身上有“纯民营”房企的标签,且发债规模更大,更重要的是债券类型是无抵押的纯信用债。

  这几条标准筛选下来,新城美元债的成功发行,愈发具有含金量了。

  在地产行业深度调整的背景下,国际债务投资逻辑已经从过去的“唯抵押物论”转向“现金流价值论”,在这种逻辑下,年均超50亿租金收入的吾悦广场,就是支撑新城发债的核心信用支撑。

  二是优质的商业资产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数据显示,今年1-6月,新城控股新增以吾悦广场为抵押的经营性物业贷及其他融资约44.79亿。

  这类融资模式对基础资产的价值有很高的要求,通常要能够产生稳定、可预测现金流的优质项目。

  新城能跑通这条融资路径,吾悦广场高出租率、稳定的现金流及高利润率,是保障融资的重要来源。

  除此之外,今年8月新城还成功发行一笔10亿元的中期票据,并获得中债增全额担保,总认购倍数2.28倍,票面利率为2.68%。

  融资端实现境内外双向突破,在民营房企信用修复的这条路上,新城正逐渐成为引领者和开拓者,为市场注入了更多信心。

  这“一收一放”之间形成的“剪刀差”,也助力新城的财务结构更加完善,获得了充裕的在手现金,成为行业里少数坚持“零违约”的民营房企之一。

  03

  最优质资产

  正成为超级流量入口

  其实在硬核的财报数据背后,我们更倾向于探究背后企业的经营能力,拿新城的“现金牛”商业板块来说,和传统的开发销售型项目相比,这项业务最大的不同在于:

  它既不是一锤子买卖,也不是单纯的“坐地收租”,而是要求具备极强的精益化运营能力,在商场、商户、消费者之间,构筑一个良性繁荣的生态。

  在这方面,新城提出了“五边形经营理念”——品质空间、与人欢喜、专业匠心、绿色智能、双向奔赴,在商业精细化运营领域不断深耕。

  

  拿已经连续举办了9年的“我爱你·五月”为例,这是新城自身开创的品牌节日,就像每年的电商购物节一样,通过这一品牌IP,新城得以实现全国吾悦广场联动,一边扩大聚客效应,一边深挖品牌商家的深度运营,带来优质的消费体验。

  而上半年最火爆的IP“苏超联赛”中,新城也发挥苏企主人翁精神,以“吾悦爱江苏”为主题与苏超强势联动,精心策划了多维度的沉浸式消费体验,创造性的形成了“体育+商业”的融合范例。

  同时,对汹涌而来的消费者,新城也构建了一整套精细的会员运营体系,通过搭建等级成长,自研用户洞察工具,营销活动策划等,有效链接用户并促进消费转化。

  财报提到,新城上半年实现了9.5亿人次的客流量、达成4917万会员,可以说新城最优质的的资产吾悦广场,正成为新城品牌的最佳流量入口,吾悦广场的品牌形象,越发深入人心。

  这些运营举措不仅提升了短期业绩,更在情绪价值、品牌差异化方面构建自身优势,为商业资产的长期价值增长奠定基础。

  除了商业运营上的精心耕耘,新城还始终践行企业主体责任,将“保交付”作为核心任务之一。上半年交付了1.6万余套住宅,积极兑现对业主的承诺。

  商业运营处处出彩,基本盘业务筑牢夯实,从过去高举高打的规模扩张,当如今的“商业+地产”的轻重并举,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新城显然进入了更高一层级的维度。

  结语

  在新城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新城管理层表示,相比签约规模,更看重资产价值的守护,公司将会在“保现金流”、“保交付”和“守价值”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而新城的这份业绩中报,应该是诠释这个“平衡点”的一种答案,也是践行管理层“守护资产价值”目标的一种路径。

  而新城也以自身为样本,向市场展示了一种积极信号,一批模式健康、财务稳健、资产优质的民营房企正逐渐摆脱信用困局,更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可研究、可复制的路径范本。

上一篇:
全国三冠王!从500强榜单看杭州民企的“含金量”
下一篇:
金盘科技携手英伟达等举办AI工厂生态合作伙伴大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