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宣城高新区:项目为王拼经济 争分夺秒促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05

  战鼓催征急,实干正当时。

  ——招商引资,主动叩门、精准对接,始终围绕“链主”招引好项目,让优质资源加速集聚。今年1—7月已签约项目25个,投资总额72.36亿元。

  ——产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固链,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抱团成长,让特色产业集群的“筋骨”越练越壮。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同比增长39.5%,新能源产业产值同比增长8.2%。

  ——项目建设,挂图作战、倒排工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项目快建设、早投产。1—7月新开工项目23个,竣工项目21个,投产项目15个。

  抓项目,拼经济!今年以来,宣城高新区深度聚焦“五个年”活动,紧盯“116”全年目标任务,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全力以赴以项目建设高质量夯实发展“硬支撑”。目前,该园区成功获批2025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连续两个季度在宣城市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中位于前列,获宣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奖先进集体称号。

  项目建设高歌猛进

  “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宣城高新区一直将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以铁腕举措推动重大项目“从蓝图到现实”,让“项目为王”的理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开年即决战,起步即冲刺!

  “从1月8日开工建设到5月5日首批产品下线,仅用了短短4个月,这是令人惊叹的‘高新速度’。”说起项目建设,立讯精密总经理助理夏克强说,4个月投产是个“奇迹”。

  该项目是立讯的10万套混动五合一动力总成及40万套新能源汽车挤塑铝排项目,项目投产为立讯精密扩大产能、实现百亿营收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奇迹”两个字听起来夸张,在项目建设之初,企业方自己都觉得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把“不可能”变“可能”,把“图纸”变“现实”。

  面对“夸张”的愿望,宣城高新区闻令而动,迅速组建工作专班,放弃节假日,开启“全链条陪伴式”服务。从图纸审核到施工协调,从进度跟踪到问题攻坚,专班人员与企业并肩作战,争分夺秒。

  4月9日,15000平方米精装修厂房如期交付;5月5日,首批3台电驱总成顺利下线;如今,该产线月产能已达15000台。

  从春天出发,一路高歌猛进。

  盛夏时节,凌晨4点半,润信表面处理中心工地早已忙得热气腾腾。

  施工现场,5台挖掘机挥舞巨臂,2台塔吊巍然耸立。这个投资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正分秒必争抢抓工期。该项目从场地平整到全面开工,只用了2个月时间。“我们要延续令人惊叹的‘高新速度’!”施工负责人陈应保向记者介绍,项目方对夏季作息时间进行了调整,备足了防暑降温物资,每天有130多名工人轮流作业,为的就是保证今年底一期工程全部封顶。

  绷紧弦、铆足劲、拉满弓,这是记者在高新区行走最深的感触。“千方百计促发展,千方百计推动项目建设,是高新区一贯的工作作风。”该园区工作人员介绍,一个个优质的项目跑出了“加速度”,跑出了“新气象”。

  数据见证实力。1—7月,宣城高新区主要指标实现稳健增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5%。1—5月完成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93%。

  创新驱动展翅高飞

  向“新”而行,向“高”而攀。

  宣城高新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以数字化转型为“关键抓手”,构建起“原材料开发—元器件制造—终端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体系,让“科技范”成为园区最鲜明的底色,推动产业能级实现“质的飞跃”。

  走进立讯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的SMT车间,科技的魅力扑面而来:贴片机精准植入每一个微型元件,AI质检系统实时扫描,精准识别微米级误差,实现了生产与检测的“无缝对接”。

  “原来一条产线AOI图片复判要配1名操作工人,现在1名工程师可同时管理4条线。”立讯精密信息技术部门负责人李平向记者介绍,企业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数字化工艺设计、智能物流、AGV自动运输、自动化设备、AI应用及大数据决策平台生产全流程的智能化管理,订单响应效率提升50%。正因科技创新引领,企业产值跃升到40亿元,并吸引了12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在园区集聚,形成“龙头引领、抱团发展”的集群效应。

  创新浪潮奔涌不息。申兰华深耕关键材料领域,攻克“卡脖子”技术;美乐柯、润汉智能拓展终端应用场景,打开市场新蓝海;福美达新材料获评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鑫途智能拿下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迈微新材料更代表宣城市斩获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安徽赛区冠军,创下历史最好成绩。1—7月,累计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9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同比增长20.6%,“科技贷”为14家企业注入4430万元资金活水。

  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宣城高新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高校与龙头企业共建“订单班”,让人才培养“靶向精准”。新增2家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宣城立讯与合工大携手打造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1—7月组织招聘活动30余场、新增就业近4000人,700名新员工接受岗前培训。积极兑现“宣十条”政策,为重点企业申报补贴3281人次,兑现资金701万余元。

  服务保障精准高效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优化环境就是激活动能。

  宣城高新区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紧扣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全过程,用全方位服务高效助企惠企,用精准软服务培育企业发展硬实力,让“软环境”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矽立科公司来自上海,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硅碳负极材料的高科技企业,在汽车动力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应用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该项目单体主体较行业平均建设周期缩短了40%。

  该企业负责人现身说法:为了帮助企业“抢”时间,宣城高新区经发、建设、环保成立联合帮办团队,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全代办、马上办”。比如,针对企业提出的后续将面临生产用电供应不足问题,帮办团队与供电部门多次协调,为项目接入了一条35千伏供电线路,确保企业顺利投产、安心生产。

  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对于这种项目全速推进背后的全情服务,昇信橡胶(安徽)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小兵也深有体会。

  去年5月,昇信橡胶(安徽)有限公司年产90000吨混炼胶生产线拿地后,宣城高新区相关部门就及时联系公司,全程帮办代办开工前的各项手续。“通过‘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帮助我们在一周内就拿到了临时施工许可证,让项目得以提前一个多月开工。”丁小兵表示,该项目是公司在宣城高新区投资建设的第三个项目,园区越来越好的发展环境让公司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

  企业的信心,无一不是来自优质的营商沃土。

  ——企业服务精准施策。高新区始终坚持“网格包保”和“项目调度”两手抓、两手硬,1—7月,宣城高新区组织干部入企走访调研300余人次,全面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和所需所盼,帮助解决问题35个,开展现场调度17次,调度重点项目162个,为企纾困获得企业广泛“点赞”。

  ——要素保障不断健全。建成通车守德路(青弋江大道—安国东路)、麒麟大道(马山路—乐义岗路);建成运营110KV北三变、110KV北四变;建成立讯北侧停车场并交付使用,新建停车位448个;建成宣城高新区公交枢纽站并投入使用,优化调整5条途经园区公交线路;完成乐义冈路、叠翠西路等约6万平方米绿化工程;完成崇德路、叠翠西路等5条道路新建路灯建设。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接下来,宣城高新区将围绕聚力项目攻坚、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科技赋能等重点环节,全力以赴抓发展、促转型、提质效,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持续领跑,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劲的“高新力量”!(刘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举报/反馈

上一篇:
金盘科技携手英伟达等举办AI工厂生态合作伙伴大会
下一篇:
隆基绿能签署可持续品牌愿景倡议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