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国企要参》人事丨财务专家全华强履新中国一重总经理
发布时间:2025-09-03

  图片  资料图:全华强  8月29日,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了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职的决定:全华强同志任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其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全华强是正高级会计师。他的职业生涯起步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历任财务总部资金管理部经理、国机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国机集团审计稽查部部长、资产财务部部长等职。在国机集团期间,他曾兼任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党委常委、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等职。  2019年12月,全华强出任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2022年转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2025年2月升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委副书记,直至此次调任中国一重总经理。  中国一重前身为第一重型机器厂,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能源重大装备材料研发中心。  近年来,中国一重面临着严峻的经营挑战。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业总收入为46.81亿元,同比下降46.24%,虽然亏损幅度收窄,但净利润仍为-1.06亿元。三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占营收比达12.08%,同比增幅高达73.39%,远超营收降幅,显示费用控制压力加大。  面对挑战,中国一重正在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战略,正加快推动由重型装备制造商向制造服务商转变。在传统装备制造及服务业务基础上,大力拓展“一带一路”业务、新材料业务、地企融合业务。突出高端装备制造与服务的核心地位,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运维运营转变,重点发展核电装备、化工装备、冶金成套等。发展新材料业务,布局先进钢铁新材料、先进有色金属、特种关键新材料、前沿新材料四大类新兴新材料。强化地企融合,与地方政府、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  作为国家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一重一直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巨大。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28%。公司承担了我国核电首台(套)全部大型铸锻件的开发任务,实现了三代核电核岛及常规岛大型锻件全部自主化。  目前,我国在建核电站80%以上的核电锻件、70%以上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由中国一重生产。在石化装备领域,公司攻克了超大型锻件制造、焊接、现场组焊等关键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千吨级大型锻焊加氢反应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近年来,公司成功研制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玲龙一号”等全部核电首台套主设备及一回路主锻件,并在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四代核电装备研制方面取得突破。  面对新能源发展的历史机遇,中国一重积极布局风电产业。短短几年间,公司已形成集风机制造、风能资源开发及运维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风电产业链。公司以东北、西北两大风电装备生产制造为两翼,加速推进风电核心能力建设。在黑龙江省龙江县,中国一重投资的30万千瓦风电场已于2025年4月并网发电,累计发电2.47亿千瓦时。公司在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设立了风电装备生产制造基地。该基地正以每3天完成一支89米长叶片、每2天生产一台混塔的速度投入生产。  中国一重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公司的大型设备已全面接入5G专网。在轧电车间,34台数控机床都安装上了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及5G+大规模数采,实现了机床联网、数据采集、能耗监测以及车间的透明化管理。  全华强出任中国一重总经理,正值公司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公司财务状况,全华强需要应对多项挑战:三费占比激增(12.08%,同比增73.39%)、有息负债高达202.17亿元、有息资产负债率已达52.98%。  为此,全华强加强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降低三费占比,提高经营效率;优化资本结构和资金配置,降低有息负债和财务费用;支持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保持公司在核电、石化等领域的领先地位;推动转型升级战略,促进公司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运维运营转变;加强地企融合和产业协同,打造黑龙江高端装备制造服务基地。  全华强需要将财务管理经验与装备制造行业特点相结合,带领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继续担当中国制造业的“第一重地”。  阅读全文请扫码了解更多资讯↓    也可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行跳转↓  

上一篇:
横琴国家地理探险家中心六周年庆典盛大开启 六大惊喜活动引爆探险热
下一篇:
《国企要参》资讯丨大唐、华能等能源央企近两月成立36家新公司,注册资本超151亿元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