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831”战报刷屏背后:需求透支?分红险转型挑战刚刚来临!
发布时间:2025-09-02

  告别8月高歌猛进的“营销大战”,进入9月,人身险预定利率正式迎来下调。

  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5%下调至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从2.0%下调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从1.5%下调为1.0%。相较于此前,三类产品分别下降50个、25个、50个基点,这也意味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2.5%的时代已然落幕,“1”时代正式开启。

  今年7月,中保协发文称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人身险预定利率下调条件被触发后,已有多家险企主动响应,表示将调整新备案产品的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且自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过旧预定利率最高值产品的投保申请。

  从预定利率下调预期逐渐增强,到最终的“板上钉钉”,人身险市场新一轮的营销狂欢再度席卷而来。尤其是在“831”大限日益临近及收官之际,保险机构的销量战绩在朋友圈纷纷刷屏。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烈火烹油”式的狂热过后,新的课题也随即开启:一方面,保险机构需直面产品切换、短期需求透支后,重新唤醒消费者投保意愿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步入常态化,分红险作为承接市场需求的核心险种,下一步如何完成销售转型并成为业务主力,仍面临不小的压力。

  营销战绩刷屏

  01

  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大限临近及正式切换,近期,保险销售人员的朋友圈被业绩冲刺、产品停售两类消息填满。与此同时,一些保险机构晒出的业绩战报也显示,前8月或8月单月的保费收入实现显著增长。

  8月31日,i云保创始人兼CEO李哲就在致i云保保通全体代理人和总分公司工作人员的一封信中提及,随着8月的圆满收官,“亮剑2.0”战役告一段落,截至8月31日,本次战役取得了新单首期保费24.8亿元,同比增长65%的成绩,提前超额达成了既定目标,出单人力、人均保费均实现了突破性增长,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其中,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四川、辽宁六家分公司当月新单首期保费突破亿元。

  “感谢每一位代理人老师和分公司小伙伴,这一切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大家的全力以赴和辛勤付出。”李哲在致信中表示。

  除了i云保外,有保险经纪人晒出大童保险2025年前8个月的新契约规模保费也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15%至50亿元。

  9月1日,来自中信保诚人寿总办向内外勤人员发布的一封业绩贺信显示,中信保诚人寿提前4个月完成全年APE与NBP任务指标。截至8月31日,该公司实现全年APE 78.50亿元,达成率102%,同比增长36.2%;NBP 22.20亿元,达成率121%,同比增长76.5%;新单利润率达到28.3%,较去年增长6.5个百分点,保费结构明显优化。上半年,总资产超2700亿元,信用评级持续AAA。

  再来看保险销售人员的朋友圈,更是热闹非凡。8月31日,一家大型寿险公司高端代理人在朋友圈发布的图片显示,全系统当日承保的某高端定制产品件数超100件,且连续6天件数破百,并配文“抓住机遇锁定利率守护财富”。另有该公司高端代理人于当月23日在朋友圈晒出其深圳分公司某销售组售出了5亿年金保单,且这款年金险由家族办公室规划。

  同样,一家头部寿险公司个险代理人的朋友圈显示,8月30日整个系统预收保费14.36亿元,系统单日件数5.24万件,并配文强调“2.5%将退出历史舞台”。

  “一个时代落幕了”“今天最后一天,需做好决策、分析好利弊”“抓住最后的投保窗口期”,在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正式下调大限前,保险销售人员冲业绩的热情达到了高潮。

  “炒停售”效应递减

  02

  “预定利率下调,保险产品再次迎来涨价”……在旧预定利率产品停售前,不少保险销售人员在朋友圈卖力地提示与宣传。

  有保险销售顾问评估,预定利率下调将导致保障型产品(如重疾险、定期寿险)成本增加。例如,原本3000元保费的重疾险,未来可能涨至4000元左右,长期缴费累计多支付超2万元;而以增额终身寿、年金险为代表的储蓄险则依赖预定利率增值现金价值,下调后收益率恐大幅缩减。

  不得不说,正是在这样的预期带动下,推动了人身险产品新一轮的销售小高潮。此前,国信证券非银金融行业负责人孔祥就预测,预计本次预定利率的下调将带动行业开启新一轮“炒停售”。

  银河证券此前发布的相关研报也指出,原预定利率产品停售在即,“炒停售”效应下寿险保费增速持续扩大。1—7月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约3.32万亿元,同比增长7.53%,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58万亿元,同比增长9.09%。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冷静指出,“炒停售”作为一种短平快的营销手段,短期内必然会透支消费者的购买力,这也就会导致接下来险企需要面临新业务增长的挑战,并且长期来看,“炒停售”的边际效应正在减弱。

  华西证券非银金融团队就在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报告中提及,监管通过预定利率市场动态调节、“报行合一”等举措引导险企压降负债成本,与此同时各险企积极转型浮动型产品,利差损压力有望缓解,但考虑到前期预定利率切换提前透支储蓄型产品需求,叠加客户接受浮动型产品仍需时间,预计2025年新单整体面临压力。

  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士也坦言,保费高速增长趋势维持到8月份后,进入9月份短期内会受到需求透支影响,销售逐渐趋于平淡。

  分红险转型提速

  03

  行业主体除了面临“831”预定利率下调节点过后新单增长的短期压力,作为承接市场需求且符合高质量发展趋势的核心产品,还需直面分红险转型的挑战。

  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与此前渠道队伍熟悉的重疾险、增额寿的营销逻辑相比,分红险更加考验销售队伍的专业性,代理人、经纪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展示保险公司的历史分红数据,讲解分红险特别储备与平滑机制等;另一方面,分红险收益由保底收益与浮动红利构成,受保险公司经营状况、投资收益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因此非常考验险企的投资管理与长期分红稳定性。

  从近期上市险企披露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及召开的业绩发布会上看,头部险企也在加大力度推动业务结构转型,分红险占比持续提高。

  譬如,上半年寿险“老大哥”中国人寿的个险渠道通过大力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分红险实现快速增长,占个险渠道首年期交保费比重超50%,成为新单保费的重要支撑点。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郭晓涛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在预定利率下调之后,下半年分红险的占比将持续提升,平安分红险的结算利率在市场上具备相当竞争力,这一优势的背后,正是来自投资端所产生的回报,再结合我们的保障与增值服务,对分红险的转型充满信心”。

  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张远瀚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上半年公司分红险保费规模同比实现大幅增长,二季度以来分红险占比提升尤为显著,预计全年分红险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后续将持续完善浮动收益型产品供给,完成产品结构转型,把握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

  他进一步指出,新一轮预定利率的调整对分红险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客观上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分红险产品短期竞争力下滑,销售难度增加;但另一方面,分红险与传统险的预定利率差距缩小了,使得分红险的相对优势更加凸显,长期有利于利差损风险管控与业务高质量发展。

  新华保险总裁龚兴峰也在业绩会上坦言,在低利率宏观环境下拓展分红险的销售是公司落实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分红险本身就是满足客户需求的重要产品类型,但是由于队伍长期没有销售分红险产品,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为此公司成立了分红险转型领导小组,建立了资负联动、前后线协同的分红险销售推动专班与分红账户管理专班,一体化推进分红险转型。

  可见,头部险企对于加速推进分红险转型已形成共识,并且已经先行一步,通过投入更大的资源、更多的精力应对这一挑战。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一轮的行业结构性变革中,头部险企凭借较强的客户规模与渠道基础,或在分红险转型中抢占先发转型优势。此外,非上市寿险公司中,不少外资及合资险企则依托长期经营稳定性与丰富的分红险运作经验,逐渐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相比之下,其余中小险企中,那些既没有渠道优势,又缺乏长期分红能力、盈利表现波动大的机构,未来发展空间难免进一步收窄。

上一篇:
国轩高科,一战封神!
下一篇:
精控能源获得隆基绿能的战略投资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