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8月房地产市场跟踪】《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出台,完善“租购并举”制度保障
发布时间:2025-08-27

  ——2025年8月房地产市场跟踪

  近期,《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出台,并将于9月正式实施;作为我国首部专项规范住房租赁的行政法规,条例的出台有助于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租赁服务走向“机构化专业管理”,完善了“租购并举”的制度保障,进而推动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

  7月21日,《住房租赁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经国务院正式颁布,自9月15日起施行。作为我国首部聚焦住房租赁领域的专项行政法规,《条例》的出台填补了我国住房租赁领域顶层立法的空白,有助于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交易行为、维护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对于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从传统单一销售模式向多元化发展模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从供给端来看,《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居民家庭将自有房源用于租赁,支持企业盘活改造老旧厂房、商业办公用房、自持商品住房等用于租赁,多渠道增加租赁住房供给”。从市场现状看,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自有率约87.8%,位居全球前列,但部分房源长期闲置、利用效率偏低。鼓励居民家庭出租自有住房,既有助于适度减少存量房源抛售压力,更能为租赁市场补充增量供给,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与此同时,随着存量商品房去库存政策的逐步推进,部分城市已在“非居住空间改租赁住房”、“存量房源收储转租”等领域取得阶段性进展。此类举措在增加租赁住房供给的同时,也有效盘活了企业持有的低效存量资产,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但需注意,当前“非居改租”仍面临改造成本偏高、用地性质及物业用途变更流程复杂、消防审批标准不明确等现实障碍,后续需通过细化配套政策、优化审批流程等方式,进一步破解实践难题。

  需求端方面,《条例》明确要求“国家鼓励出租人和承租人依法建立稳定的住房租赁关系,推动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若“租购同权”政策全面落地,有利于推动住房回归居住本源属性。从制度保障层面,《条例》通过明确租赁合同备案免费化、禁止暴力驱赶承租人、建立租赁押金监管机制等措施,切实增强承租人居住安全感与权益保障力度。“租购同权”政策的推进,能够有效解决三类群体的住房难题:一是无力购置商品住房且暂不符合公共租赁住房申请条件的群体;二是对居住品质有较高需求、愿意通过租赁实现改善型居住的家庭;三是新市民、青年人等流动性较强群体的长期居住需求,为其在城市稳定生活、就业提供基础保障。

  此外,《条例》明确提出“国家完善政策措施,培育市场化、专业化的住房租赁企业”。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实现快速发展,但当前市场大部分房源由个人业主提供,机构化率远低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条例》对专业化租赁企业的培育支持,将进一步提升市场化租赁房源占比,推动租赁服务从“散户化粗放运营”向“机构化专业管理”转型。第三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重点城市租金房价比已升至2.17%,核心城市优质租赁资产投资回报率接近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随着租赁住房REITs市场的逐步成熟、市场利率下行趋势的延续,住房租赁资产收益率的吸引力持续提升,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向租赁市场,为行业发展注入长期资本。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已探索新建自持商品住房、打造租赁住房社区等模式,基金及险资等资金亦不断融入租赁市场,重塑投资主体格局。在《条例》的规范引导下,能够整合政策资源、优化融资结构、提升运营效率的头部企业,将逐步成为市场主导力量。

  中诚信国际认为,本次《条例》的颁布,对于规范住房租赁活动、维护租赁活动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住房租赁市场高质量发展、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保障,均具有重大意义。我国住房市场长期存在“重购轻租”倾向,7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而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完善“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是推动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重要一环。《条例》的出台正是完善“租购并举”制度保障的关键一步,将为房地产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7月新房价格同比跌幅有所收窄,销售金额同比降幅扩大,二手房市场热度转弱,但高能级城市韧性犹存。商品房待售面积环比连续5个月下降,但库存仍处高位,去库存压力仍较大。7月房企境内债券市场融资延续净流入态势,二级市场交易热度平稳,境外市场整体变化不大。

  需求端,7月,商品住宅价格环比延续下行趋势,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减少8个至6个,其中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环比均出现下降,但商品住宅价格同比降幅自2024年11月起连续9个月呈收窄态势。从销售情况来看,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金额同比降幅分别达8.40%、14.08%,环比分别下降45.81%和47.55%;前7月累计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较上月有所扩大,下行压力仍较大。但随着8月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强调“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结合城市更新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多管齐下释放改善性需求”,加之8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地政府推出优化住房限购政策、加大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降低商业贷款首付、定向补贴优惠等调控政策,楼市止跌回稳态势有望稳固。

  供给端,根据克尔瑞监测数据,7月土地市场延续量缩价涨趋势,建面下降、金额持平,各能级城市溢价率有所分化,其中一线城市溢价率创年内新高,二线及三线城市溢价率小幅波动。核心城市核心地块热度高涨,如上海徐汇衡复地块以20万元/㎡楼面价刷新全国纪录,深圳南山前海地块溢价率达86.1%,优化土地供给质量的趋势愈发明显。7月新开工面积环比有所减少,累计降幅同比有所收窄,竣工面积累计降幅同比提升。商品房待售面积连续5月环比下降至7.65亿平方米,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去库存压力仍较大。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1~7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同比下降12.00%,累计降幅较上月小幅增加,资金来源中购房者个人按揭贷款和定金及预付款同比分别下降9.30%和9.90%。

  二手房市场来看,7月70个大中城市二手销售住宅价格仍普遍下行,环比上涨城市仅1个,其中一线城市价格环比及同比降幅较上月均有所扩大,二、三线城市价格环比及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成交量方面,当前多数城市二手房市场延续“以价换量”行情,受季节性回调与需求透支等因素影响,二手房市场热度有所转弱;7月一线城市中,深圳二手房成交量环比逆势微增,北京、上海、广州环比全面回调;二线城市中苏州、南京、厦门等核心城市环比下降。第三方监测的百城二手房挂牌量同比增长11.58%,其中三四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供给压力尤为突出,部分城市如深圳、泉州挂牌量激增,二手房市场仍呈现供给放量、需求萎缩的显著特征。高能级城市二手房市场韧性仍较强,但成交难度加大。

  债券市场方面,7月境内债券融资金额环比上升,净融资规模仍呈净流入态势,除了滨江集团、新城控股及金辉集团等民企以及绿城集团外,其他发行主体均为央国企,其中新城控股和金辉集团的债券发行均由中债公司提供担保;7月房企无境外债发行;同期未新增违约或展期主体。自8月25日至9月末房地产企业境内债整体到期规模448.25亿元(剔除前期已展期或违约主体的存续债券),除融资渠道较为畅通的央国企外,万科企业到期规模20亿元,得益于股东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市场兑付预期较为强烈;境外市场主要为前期已发生违约或展期的房企发行的境外债到期。二级市场方面,7月,房企境内债券日均交易量环比略有下降,成交热度平稳,市场偏好仍以央国企为主,高收益地产债平均成交价环比小幅增长,投资类地产债券1收益率环比小幅下滑。境外市场方面,7月以来中资房企债券交易价格整体无大的波动。

  

  [1]按中诚信国际的分类,成交收益率在6%及以上的为高收益债,成交收益率在6%以下的为投资类债券。

上一篇:
广汽集团技术突围 昊铂HL增程版可否扛起品牌高端化之旗?
下一篇:
海尔旗下卡泰驰宣布完成战略入股汽车之家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