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巨亏百亿,这家电商巨头天塌了!
发布时间:2025-08-26

  

  前言:

  外卖这碗饭,京东不好端。

  *评论区有惊喜,欢迎积极互动

  进军外卖不到半年,京东交出一份喜忧参半的答卷。

  8月14日,京东集团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及中期业绩,今年第二季度,京东实现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加22.4%,但净利润却出现明显下滑,同比腰斩。

  受外卖业务驱动的新业务板块收入同比飙升198.8%,但该板块的运营亏损也从去年同期的7亿元急剧扩大至147亿元,运营利润率为负106.7%。受此影响,第二季度京东集团合并经营亏损8.6亿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105亿元,进军外卖,让京东从季赚百亿变成亏损。

  京东外卖,这个原本承载着京东“即时零售突破口”期望的业务,在本季度已然成了吞噬利润的无底黑洞。

  01

  京东外卖平均每单亏损约8.5元

  今年2月,京东正式推出外卖业务,上线后增长迅猛。

  根据京东官方数据,4月京东外卖日均单量超1000万单,5月超2000万单,618期间日均订单量突破2500万单,占全国外卖市场超31%的份额,与美团、饿了么共同构建起三足鼎立的行业新格局。

  根据财报,截至二季度末,京东全职骑手规模已突破15万人,入驻质量商家超150万家。

  第二季度,包括京东外卖、京东产发、京喜及海外业务等在内的新业务板块实现收入138.5亿元,同比骤增198.8%,而去年同期为下降35%。

  

  这主要得益于外卖业务的激增驱动。“我们的新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京东外卖。”京东管理层在电话会上表示,外卖业务订单量在二季度实现了指数级增长,为京东整体的流量、用户量以及购物频次带来新的增长动力。更重要的是外卖业务开始与核心零售实现清晰的协同效应,除了带来的用户增长外,积极拓展外卖业务带来交叉销售机会,目前新引入用户在超市、生活服务及数码配件等品类的交叉销售比例持续提升。

  然而,在平台对外卖大规模的补贴和优惠情况下,营销成本、经营费用较高,必然影响利润表现。根据财报,受外卖业务快速扩张影响,第二季度京东新业务经营亏损扩大至147.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额为7亿元。

  也正因此,二季度京东合并经营亏损8.6亿元,而去年同期是盈利105亿元,进军外卖,让京东从季赚百亿变成亏损。净利润方面,二季度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2亿元,去年同期为126亿元,同比腰斩。

  按照4月日均单量超1000万单、5月2000万单、6月2500万单来计算,京东二季度日均单量为(1000+2000+2500)万单/3,约1800万单。二季度新业务亏损147.8亿元,去年同期不含外卖的新业务亏损为7亿元,假设今年还是亏7亿元,那么外卖亏损就是140亿元,对应平均每天亏损1.54亿元,平均每单亏损为1.54亿元/1800万单,约8.5元。

  不过,在京东管理层看来,京东并不把外卖业务视为一个孤立的业务板块,而是深度融入京东生态,未来希望借助京东物流等生态内兄弟业务,实现更大的协同增效。

  02

  悄悄退出补贴战

  不过,对于京东这份“割裂”的二季报,外界的看法也比较分化:一方面,京东在外卖业务亏掉了147亿元,远高于投资机构预测的90-100亿元,让外界嗅到了危险的信号;

  但另一方面,京东掏空一个季度的家底来支持外卖业务,从中可见京东拓展零售生态的决心,这也为京东新业务的后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京东深谙投资者的担心,尽管京东在外卖市场中一路高举高打,甚至将原本可能无意于参战的淘宝闪购、快手都拖入战场,但京东自己对外卖业务的投入,却早已开始关紧“水龙头”。

  过去一个月,京东外卖补贴持续退坡,在美团和淘宝闪购打响“疯狂星期六”大战时,京东还高调表示反对外卖行业内卷式竞争。

  

  在拿下了外卖市场的口碑、关注之后,京东开始寻求更加稳健的打法。作为参考,京东外卖二季度的日订单量为2500万单,跟美团最高1.2-1.5亿单,以及淘宝闪购最高8000万单还是有不少差距的,如果京东外卖要拼,恐怕其亏损还不止如此。

  由此可见,京东对于外卖业务的期许,跟美团、淘宝闪购有所差别:

  美团作为外卖霸主,要用实力证明自己的市场地位,同时满足拓展即时零售的重要任务;而已有一定根基的淘宝闪购,其重心更多放在通过补贴探索即时零售市场的边界,筑牢自身在电商领域的基本盘。

  京东作为新入场者,其从一开始便旨在打“生态战”,通过外卖业务为京东零售创造更多交叉销售机会,夯实京东平台“一站式生活服务入口”的定位。

  当然,不管“美京淘”三家本来是否有意继续加码,“外卖大战”暂时熄火已成定局,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刘强东这一次豪赌到底是否值得,外卖业务的红利能否持续下去。

  一方面,外卖业务对京东零售有协同作用,但并非全部。根据海豚投研数据,具体到京东零售的细分品类,通电产品的销售增速大幅提升至23%,而一般商品销售增速则相对稳定在16%。

  可以推测京东零售的强劲增长,并不能完全归功于外卖业务。因此,京东零售接下来的业绩表现,不仅要看外卖红利,还要看“国补”能否持续撬动消费市场的需求。

  另一方面,当“美京淘”都减少外卖补贴后,则要看三家平台能将多少外卖用户转化为即时零售用户、电商用户,这需要平台更精细化的运营。

  目前来看,京东已经借助这次“外卖大战”的契机,将自身“重资产、强供应链、高品质”的核心基因,融入到本地即时生活服务场景之中,实现了零售边界的破圈。

  03

  京东外卖的未来

  总的来看,京东此次的亏损并非源于主营业务的衰退或系统性风险,而是一次主动的、集中的、目标明确的战略性投入。

  某种程度上,京东二季度亏损8.6亿,本质是向未来支付的昂贵入场券。这张门票通往的是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本地生活市场,以及构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宏大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即时零售。

  在即时零售领域,美团和阿里巴巴已经构建了强大的壁垒。作为一个迟到者,京东没有温和改良的空间,唯一的破局之道就是“闪电战”和“饱和式攻击”。

  通过巨额补贴吸引用户和商家,快速催熟市场,是打破现有市场格局最直接、也几乎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京东的一场豪赌,理论上的协同能否转化为实际的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优势,是决定这场豪赌成败的关键。

  京东需要证明京东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能力这能降低外卖履约成本、提升效率,而不是相互掣肘。

  另外除了补贴,京东外卖能基于其生态(如高品质商品供应链、会员体系整合)建立起独特的、难以复制的价值主张。

  最后,在达到关键规模后,能有效控制营销和获客成本,找到可持续的盈利路径,减轻对核心零售利润的依赖。

  此外,所有的战略都需要一个“时间窗口”。京东外卖最大的敌人或许不是美团,而是周期。

  财报显示,二季度京东自由现金流骤降至101亿元(去年同期556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延长至34.1天——这意味着整个集团的“造血能力”在减弱。

  综上,如今的京东似乎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这条路通往的究竟是下一条康庄大道,还是深不见底的战略泥潭?

上一篇:
四川金融监管局关于恒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收购广安恒丰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分支机构的批复
下一篇:
【乘联分会论坛】2025年7月皮卡市场分析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