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立讯精密最新半年报风险暴露,赴港IPO圈钱
发布时间:2025-08-26

  8月25日电立讯精密25日盘后公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20.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23.1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5.99亿元,同比增12.90%。

  立讯精密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消费电子业务表现稳健,不仅成功导入多个新产品项目,更在多个前沿产品领域,如AR/VR、消费级3D打印、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持续与客户加深合作。

  分产品看,立讯精密消费性电子板块营收同比增14.32%至977.99亿元,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通讯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营收同比增82.07%、48.65%至86.58亿元、110.98亿元。消费性电子毛利率10.10%,比上年同期减少0.39个百分点。

  同日,立讯精密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预告。

  该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4567.33万元-469942.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1%-27.74%。

  资料显示,立讯精密主营业务包括消费电子业务、通信与数据中心业务、汽车业务。

  近日正式向港交所发起冲击

  立讯精密早在2010年就已成功登陆深交所,在苹果供应链上最重要的三家中国公司中,立讯精密是最后一个宣布赴港上市的,歌尔股份(002241.SZ)和蓝思科技(300433.SZ)早已递表。

  公司产品已渗透全球消费电子市场,以2024年销量计,全球平均每两部智能手机、每三部智能可穿戴设备中,就有一部使用立讯精密的产品。

  然而,亮眼的业绩背后,是客户高度集中的潜在隐患。2024年,立讯精密来自最大客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达70.7%。尽管招股书中未披露具体客户名称,但结合其业务构成及过往财报,市场普遍认为其最大客户为苹果公司。销售过于集中,导致立讯精密毛利率承压。为了摆脱对苹果依赖的现状,立讯精密也在寻求汽车、通信与数据、医疗领域的多元化布局,近年来收购动作频频。

  为了转型大举收并购,立讯精密负债增加。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尚存在95.3亿元短债缺口。

  此次叩响港交所大门,立讯精密寻求国际资本加持,为其全球化布局与业务多元化注入新动力。

  A股市场上,今年4月初,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影响,作为“苹果概念股”公司的立讯精密,股价遭遇重创,自3月31日开始连续7日下跌,4月9日创今年盘中最低26.91元/股,较年初高峰46.8元/股,跌去42.5%。随后,股价逐渐回升,截至8月26日收盘,立讯精密报45.6元/股,总市值3306.92亿元。

  历年财报表现

  立讯精密历年财报造假信号较低,但2025年半年报经营下滑明显,轻微预警,问题主要集中在:依赖借款或筹资大规模扩张,自身造血的现金流状况不佳,需警惕业务转型扩张失败的资金链风险;整体经营管理效率较低,管理及销售费用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带动力和市场占有率偏弱;对下游生态链地位较低。

  

  

  

  其它风险:

  A股上市以来分红76亿,实控人减持套现至少231亿。

  自A股上市以后,王来春兄妹多次减持公司股份。2013年-2021年间,两人通过持股平台立讯有限减持公司股份共15次。其中,2021年2月4日及2020年7月22日,分别减持1.39亿股、1.27亿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2%及1.85%。因两次未披露减持均价,按当天盘中最低价50.43元/股、54.78元/股计算,减持金额最低分别为69.95亿元、69.75亿元,资金将用于其他产业投资、偿还立讯有限银行借款及支持立讯精密相关资金需求。按此计算,二人减持股份累计套现至少231.06亿元。

  递表前,王来春和王来胜合计持有立讯精密37.88%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2022年-2024年,立讯精密分别进行现金分红9.27亿元、21.53亿元、14.49亿元。自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后,已合计分红了15次,金额合计76.52亿元。

  按照周来春、周来胜的持股比例计算,两人于2022年-2024年三年期间,至少分走了17.16亿元现金。

  频繁分红的同时,立讯精密进行着融资。2015年2月及2016年12月,通过两次非公开发售分别募资20.1亿元、45.9亿元;2020年11月,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30亿元;此外,还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进行融资,累计282亿元。

  目前,王来春担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王来胜是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2024年,王来春年薪733.3万元,同比上涨2.67倍,是立讯精密薪酬最高者;其次是王来胜,2024年领薪550万元。

  递表港交所前,立讯精密董事会因换届选举出现重大变动。2024年6月27日,公司原董事王涛、李伟因任期满离任,由钱继文、郝杰接任。

  最大客户贡献七成收入,毛利率承压。

  2022年-2025年半年报,立讯精密实现收入分别为2140.28亿元、2319.05亿元、2687.95亿元、12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4.91亿元、122.43亿元、145.79亿元、72.97亿元。同期,来自第一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达73.3%、75.2%、70.7%。尽管招股书中未披露具体客户名称,但结合其业务构成及过往财报,市场普遍认为其最大客户为苹果公司。这种高度依赖的模式,使得公司的经营业绩与主要客户的产品周期、销售表现及供应链策略高度绑定,一旦主要客户的业务发生重大变化,将可能对公司造成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集中性不仅体现在客户端,还在供应端。2022年-2024年,公司向最大供应商的采购占比为58.1%、61.9%、56.0%,而该供应商也是公司最大客户。销售过于集中,导致立讯精密毛利率承压。2022年-2024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1.9%、11.1%、10.1%,整体呈下滑趋势。

  单一依赖苹果非长久之计,自2021年开始,立讯精密开始谋求“第二曲线”,多元化布局。目前,立讯精密的业务遍布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医疗等多个领域,涵盖从连接器、线束、扬声器到TWS耳机、运动相机、无人机等众多产品。

  从细分板块来看,消费电子依然是立讯精密最大的收入来源,2022年-2024年,消费电子业务贡献的收入分别为1909.57亿元、2046.76亿元、2330.9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有所波动,分别为89.2%、88.3%、86.7%。

  收购耗资195亿元,存在95.3亿元短债缺口

  事实上,近年来,在汽车电子业务的拓展上,立讯精密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2年,公司与奇瑞达成深度合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开展ODM平台开发及整车组装,并斥资100.54亿元购买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

  2024年9月,立讯精密又以5.2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3.92亿元)收购莱尼公司50.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进入汽车线束领域。

  此外,在消费电子领域,2025年1月-5月,立讯精密以50.65亿元收购闻泰科技及其旗下的嘉兴永瑞、昆明闻讯等7家公司业务资产包,进军产品集成业务,即ODM业务领域。上述系列资产收购合计投入约195.11亿元人民币。

  为了转型大举收并购,立讯精密借了不少钱,导致公司负债增加,资产负债率从2023年的56.61%上升到2025年半年报的62.87%。

上一篇:
美元债异动|中国石化集团SINOPE 3.44 11/12/49价格上涨1.624%,报77.229
下一篇:
(深互动)诚志股份:公司在半导体显示材料行业的合作客户主要为业界知名企业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