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半年募资1049亿港元,港股IPO缘何重夺全球冠军?
发布时间:2025-08-25

    文:刘涛  经历三年低迷期后,香港股票发行市场重现繁荣,短短一年间强势反弹,并预将重夺全球最大的股票首发地。  8月20日,香港交易所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实现总收入140.76亿元(港币,下同),同比增长32.53%,净利润为85.19亿元,同比增长39%,均创历史半年度新高。  利润和收入创新高的同时,香港新股市场亦强劲增长,共迎来44家上市公司,新股募资总额达1094亿元,按年升7.16倍。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称,截至6月30日,正在处理中的新股上市申请数目为207宗,是截至去年底止的84宗申请的两倍多。  这种前所未有的上市热潮,正重塑着全球资本市场的格局。多家权威机构最新排名均显示,香港2025年的IPO规模已超越纳斯达克、纽约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及去年榜首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荣登全球首位。    过去几年,受后疫情时代避险情绪、高利率和股市缺乏热度影响,香港的IPO活动一直很低迷。港交所表示,“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和支持政策持乐观态度,加上人工智能和创新领域急速发展,全球投资者对投资中国相关资产的兴趣回升,”这推动公司盈利创下新高。  港股IPO市场的此轮热潮并非偶然,是政策、市场、企业供应等因素多轮驱动的结果。  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陆港两地政策共振效应明显,制度红利显著释放。一是内地推出的刺激措施,包括增加资金支持和降息,进一步支撑了商业信心,而2月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被视为在对民营企业进行了多年的监管整顿之后,政府态度转向亲商的信号。二是上市规则的优化,港交所一系列创新措施,包括缩短新股结算周期的FINI系统、降低特专科技公司上市门槛、推出“科企专线”绿色信道等,为新经济公司搭建了一条快车道。三是审批效率大幅提升。监管部门明确“支持内地行业龙头赴港上市”,同时,港交所与香港证监会亦联合简化A股公司上市申请审批流程,如宁德时代2月11日正式递表港交所,3月25日获得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4月11日通过港交所聆讯,用时不到100天便完成了上市。  其次,龙头标杆企业的示范效应。在行业表现上,“新消费+硬科技”成为港股新引擎。上半年,生物科技与健康、零售和消费两大行业的IPO宗数并列第一,而大型“A+H”企业上市,则让工业(含先进制造业)的IPO集资额跃居行业之首。  上半年,全球IPO融资额前十榜单中,港交所独占四席,分别是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均为A股龙头企业,共募资超718亿港元,占港股IPO总额近七成。  这些龙头企业选择赴港IPO,一方面是国际化战略需要,另一方面港交所对新经济企业、科创企业的高包容度也极具吸引力。“A+H”模式的升温不仅拓宽企业融资管道,更透过香港这个国际平台助力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比如,宁德时代将90%的募资投入匈牙利项目,讯飞医疗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加速AI技术迭代。在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未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人工智能企业等科技企业加入赴港上市队列。    上半年,全球IPO融资额前十榜单中,港交所独占四席。  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亦是香港IPO市场的另一个催化剂。今年1月,DeepSeek发布了低成本但功能强大的模型,由此推动了中国科技股的上涨,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的创新能力,并引发了对中国股票的价值重估。  在中国科技股的助攻下,香港成为今年亚洲表现最好的股票市场之一,如今,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已占整个市场市值的81%。  第三,港股市场流动性改善与估值修复,提升IPO吸引力。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提到H股,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流动性短缺、折价发行等不利因素,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赴港上市热情。今年以来,在南向资金以及海外避险资金的共同推动下,港股流动性显著改善,推动AH股价差大幅收敛。  上半年,香港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元,按年上升1.18倍,期货及期权产品的平均每日成交合约张数超过170万张,升11%。期内,香港ETF市场持续显著增长,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元,升1.84倍。沪深港通成交额方面,北向及南向均创历年的半年度新高。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459亿元,升3%,也创下新高。与此同时,港股再融资功能活跃,上半年再融资额高达1429亿元,超过同期IPO规模,体现出香港市场的深度和企业持续融资的便利性。  最后,还得益于全球资金流动趋势与香港的地缘优势。当前国际投资者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和应对通胀,纷纷调整资产配置,中国经济回暖和科技创新浪潮重新吸引国际资本青睐。香港作为连接中国与全球资本的桥梁,在这一格局中独具优势。近期的中美紧张关系并未抑制IPO活动,相反,香港已成为中国公司的首选IPO目的地,而对特朗普政府可能下令让中概股从美国交易所退市的担忧也助推了这一趋势。  国际机构的观点转变颇具说服力。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 Stephen Roche 近日承认低估香港韧性,并指香港正巧妙地将中美博弈压力转化为发展机会。中环街头日益增多的国际面孔和内地资金,印证香港作为连结中国与世界的超级纽带的独特价值。  外资正重返港股市场。欧美长线基金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不仅积极参与二级市场交易,也成为IPO基石投资者的重要力量。宁德时代H股发行中,来自15个国家的23家国际顶尖机构认购了92.5%的国际配售份额。这种资金流向的转变,与美联储降息预期和中国资产重估形成共振,推动恒生指数上半年达到22%的涨幅。  展望未来,香港的独特优势将继续凸显,不课征资本利得税和遗产税的税收政策、高度自由的资本流动、与国际接轨的法律和会计制度,以及“一国两制”赋予的特殊地位,共同构成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从悲观论调到市场狂欢,香港花了一年时间完成华丽转身。这场复苏不仅关乎指数的涨跌,更标志着国际金融版图的重塑。在这场变革中,香港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创新的机制,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金融传奇。

上一篇:
北京潮湿季“催热”除湿机需求
下一篇:
十年前的退款未到账?美团客服深夜回应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