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零售端创新不断 消费潜力加速释放
发布时间:2025-08-20

    零售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桥梁,也是激活和释放消费的关键引擎。  在零售端,以需求为锚点,花样翻新和推陈出新的营销玩法、商品组合、服务模式、互动场景,让消费者在多元化、个性化的体验中收获惊喜,也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消费需求。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零售平台,如京东、天猫、拼多多以及唯品会等都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差异化的服务。  当“个性化”“体验感”成为关键词,折射出哪些消费新趋势?金融又如何力促消费潜力释放、赋能消费升级?  零售数据折射市场活力  消费市场的冷暖,往往能从零售平台的经营数据中找到直观的答案。  今年二季度,唯品会实现净营收258亿元,实现商品交易总额(GMV)514亿元,同比增长1.7%;超级VIP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15%,显示出较强的用户黏性;超级大牌日和超级品类日栏目整体业绩同比增长17%。  而另一以供应链优势见长的京东,也在二季度延续了增长势头。  根据京东最新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及中期业绩数据,京东零售2025年二季度收入3101亿元,较2024年二季度增长20.6%。今年上半年,京东物流服务的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超过7万名。  这些数据既体现了平台在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上的成效,也反映出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商品、多样优质服务的青睐,各家平台也在积极通过服务生态的拓展,持续释放消费市场的活力。  从这些零售平台数据实现正向增长可以看到整个消费市场的勃勃生机。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38亿元,同比增长4.8%;全国网上零售额86835亿元,同比增长9.2%。  “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带动下,消费扩大态势没有改变,消费新动能持续壮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8月1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阶段,要继续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持续完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市场稳定发展。  消费的即时满足  从发展趋势来看,付凌晖表示,线上消费、新兴消费发展向好,网上零售、即时零售等新业态便捷高效,受到消费者欢迎。  比起传统电商的“次日达”“三日达”,如今的消费者对“小时达”“分钟达”的即时消费需求,已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去年10月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即时零售通过“场景切换”和“移动货架”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通过高质量消费体验扩大消费者群体。据《报告》预测,未来,在商超、门店、品牌商、电商平台、即时配送等的共同发力下,我国即时零售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  作为即时零售的核心战场,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布局早已从“单点突破”转向“全域覆盖”。  “我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现在买菜、买生活用品基本上不去菜市场或者超市了。”家住北京朝阳区的子涵十分依赖即时零售这种方式,“如果周末在家做饭的话,一早在APP下单,出门遛狗回来,鱼虾蔬菜就送到了,比自己去挑还方便,东西也都很新鲜。”  可以看出,即时零售串联起线下实体门店与线上流量入口,不仅重构了零售行业的“人、货、场”逻辑,让消费链路更高效、更贴近生活场景,也让消费从单纯的商品获取升级为体验式生活服务,成为激活消费潜力、连接实体经济的重要纽带。  政策加力促消费  近日,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通过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流向消费领域。  “财政贴息政策将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发力,强化与金融政策协同,进一步助力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表示,下一步,还应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强化贴息政策与已经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形成叠加效应,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用。  对于专营消费金融业务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来说,应跳出重规模与重速度的传统思维,强化贷款用途、监管资金流向、优化金融科技、提升风控效能,提高消费者需求匹配精准度,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只有这样,消费市场才能获得更可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袁浩

上一篇:
平安系“扫货”H股,举牌潮背后的战略布局
下一篇:
长沙又多一个烟火气商业体 红星商圈步步高广场变身为三丰市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