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中国互联网史上规模最大的补贴战”被叫停,外卖市场格局将如何演变?
发布时间:2025-08-19

  7月5日起,美团、淘宝闪购等平台开启新一轮外卖大战,以发放大量外卖红包为主。与第一轮京东VS美团的外卖大战不同,此次外卖市场的对抗更为激进与突发。某奶茶店店员向澎湃新闻记者回忆道“补贴来得很突然,提前没有任何通知,门店也没有提前调配人手”。如今补贴高峰期已过,留给消费者与店家的是否是“一地鸡毛”?

  苗建信息分析发现

  舆论反应出现两极分化:商家和消费者两大相关利益群体态度显著不同,短期内刺激消费热情,但也会让部分商家更担忧低价补贴扭曲价格体系。这种分化凸显了短期消费刺激与长期商业可持续性之间的矛盾,补贴大战未形成“多赢”局面。

  平台间战略差异与路径不同:淘宝闪购率先采取进攻策略,500亿补贴切入外卖市场,通过高频外卖协同淘宝电商生态。美团凭借成熟运力网络实施防守战,在规模上进行压制。京东则选择差异化品质路径,依托供应链优势主打“品质外卖”。

  暴露互联网巨头的深层焦虑:当外卖平台竞争回归最原始的“烧钱换市场”策略,表明市场竞争态势日趋白热化、极限化。获取“即时零售”市场的用户流量是三大巨头的主要动机,但后续能否从低价模式转入高品质服务模式才更为关键。

  平台宣布“停战”后的营销风险:当前,三家平台均已公开表态“抵制恶性竞争、恶性补贴”。未来一段时间,核心风险在于平台声明的执行效力存疑。

  01

  多平台补贴大混战,周末成竞争主战地

  4月30日,阿里将淘天旗下即时零售业务淘宝“小时达”升级为淘宝“闪购”,这标志着淘宝也加入外卖大战。5月2日,淘宝闪购提前全国全量上线。

  而直到7月2日,淘宝闪购突然官宣将在未来12个月内补贴500亿,随后的第一个星期六(7月5日)发放大量外卖红包,让消费者与商家都“措手不及”。

  7月5日-7月6日周末:

  

  7月12日-7月13日、7月18日周末:

  

  淘宝闪购率先入场,作出“百亿补贴”的长期承诺。具体打法上面,打造“超级星期六”“免费奶茶”的营销点;

  美团外卖被动应战,“0元券”“低价折扣套餐”“18元神券”等优惠力度不断加码。另外,1.5亿订单量领先竞品平台,数据公布凸显市场主导地位;

  京东未直接迎接“价格战”,而是采取差异化策略,“双百计划”“16.18元品质小龙虾”专注品质与食品安全。

  02

  舆论关注焦点分化,商家承压问题备受关注

  通过苗建信息统计的热搜情况可以看出,官方表态聚集大量关注,外卖大战期间的各类乱象也多次登上热搜。

  1.主流媒体观点

  纵观舆论场主流媒体的观点态度可以发现,媒体在肯定此次外卖补贴大战短期激活消费潜力的同时,也认为其在破坏了行业的公平发展,靠低价卷起的平台竞争透支着行业的未来。而在这背后的商家群体成为多家媒体笔下的重点关注对象,认为商家看似参与狂欢,实则是被动承压的“代价承担者”,难成真正赢家。

  外卖需求增长撬动消费市场增长

  半月谈:与传统价格战中“商家让利”的模式不同,当下平台开始另辟蹊径,探索“平台让利”的全新投放思路

  新京报:从结果来看,它确实释放并激发了消费。因为补贴的催动,许多原本可能不会发生的消费行为,被催化为真实交易。

  变相价格战/过度内卷不利于行业发展

  人民日报:“外卖大战”——价格战没有赢家,创新才有未来

  环球时报:大企业“卷”小企业,平台“卷”商家、骑手和消费者,不靠服务和质量,而是企图靠大量低效投入资源来挤掉对手,就会扭曲市场机制、破坏市场公平。

  抢夺即时零售市场

  澎湃新闻:这场外卖“三国杀”愈演愈烈,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谁都不愿意放过即时零售这块蛋糕。

  齐鲁晚报:表面看是烧钱抢份额,背后实则是对零售底层逻辑变革的争夺,核心聚焦在“最后一公里”的角逐上。

  餐饮商家难成最后赢家

  北京商报:流量狂欢似乎只是平台的,商家需要提升产能交付激增订单,但增长的利润却是有限的,更要为消费者的不良体验买单。

  上游新闻:在流量与热搜的背后,也有不少参与者在默默承受着这场“狂欢”带来的代价,商家“热闹”背后难言盈利。

  南方都市报:内卷化的竞争让商家失去了定价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只能在平台规则下疲于奔命。

  2.网民观点

  苗建信息选取评论量最高的20篇相关报道/帖子中的100条高赞评论,逐条分析评论内容,提取出核心观点,发现网民评论主要聚焦在以下6大方面。多数网友站在受益于平台竞争的一方,“支持补贴大战”成为广大消费者的主流观念。

  但是,紧随其后的“商家困境”问题也引发大量讨论。体现不满情绪,揭露补贴成本由商家承担,导致亏损、强制参与、员工过劳。

  3.商家发声

  平台“打架”,商家“受伤”——网民及公众的舆论反馈中不约而同都提到这一点。多家餐饮界品牌管理者走到台前,认为商家似乎成为此次“大战”的“炮灰”,被流量裹挟下“赔本赚吆喝”。

  7月14日,连锁餐饮品牌嘉和一品总经理刘京京发微博称,平台补贴大头都是商家出的,不参加就没有流量。明确表示,疯狂的补贴,只是资本掠夺的把戏,终将会散场。

  7月15日,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也在媒体专访中表示,虽流水增加,但门店忙、产品价格下降后难恢复。面对外卖大战,商家无选择权,只能被动参与。

  7月17日,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西贝选择下架赔钱外卖菜品,拒绝参与低价活动,守住“做生意不能赔钱”的底线,将精力转向苦练内功,一切只为“让自己在这场混乱中活得更久一些”。

  头部餐饮平台高管纷纷下场发声,呼吁平台立即停止外卖补贴大战,回归价值竞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中小型店铺也表示承压不断:

  平台抽成比例较高:顾客所享受的满减补贴,每10元,平台只出3元,7元都是商家补的

  商家无力接单:这次平台的活动并未事先与商家沟通,活动开始商家就被动地自动接单

  被迫“卷”入:别的品牌补贴后,订单涨得非常厉害,我们不补贴连老用户都会流失,只能被迫加入价格战。

  店员成“受害者”:单子太多,昨晚12点多才下班,店里小伙伴人均工作14个小时

  中小餐饮商家空间被压缩:高端品牌也在打价格战,降价之后也和我们激烈竞争。小商家采购议价能力弱,加上我们原料都是每天现做,成本高,打价格战肯定吃亏。

  针对以上问题反馈,7月15日,中国烹饪协会发文称,平台高额补贴“价格战”导致行业“内卷加剧”,呼吁规范平台补贴行为,建立公平合理机制。同一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也发出《倡议书》,倡议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03

  多主体衍生争议话题,监管呼吁良性竞争

  外卖补贴大战期间,消费者被“满减”“0 元购”等优惠轰炸,商家在订单增长与利润压缩间挣扎,外卖员在爆单压力下奔波,平台则在技术支撑与竞争道德的天平上摇摆。各方的动态与矛盾交织,催生了一系列典型舆情事件:

  这一大战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否正面成疑问,各类乱象之后,三大平台也先后发声,整体传递“内卷没有意义”的态度。

  业内认为,过度补贴和超低价促销策略引发的“内卷式”竞争,已严重违背国家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良性竞争的政策导向。因此,7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

  另外,据媒体统计,从今年五月开始至今,全国陆续已有近20家餐饮协会发布倡议书,呼吁外卖平台停止“内卷式”竞争。

  直到8月1日,美团、淘宝联合饿了么、京东先后发文,称外卖平台补贴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将抵制不正当竞争。三家平台同时对补贴行为、商家利益、食物浪费等问题作出回应和承诺,起到一定的行业示范引导效应。

上一篇:
基金托管牌照门槛抬高,7家券商6家撤回!
下一篇:
周开荃任国机集团总经理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