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中国华电连续14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
发布时间:2025-08-19

  绿色能源点亮世界的华电答案

  ——解锁中国华电连续14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的“高分答卷”

  姜孟圻

  7月2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名最新榜单发布,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位列339位,连续14年入围。

  《财富》世界五百强榜单发布的初衷是以客观数据绘制全球企业版图,通过透明、可量化的标准记录商业文明演进。当这份榜单再次铺展于世界的目光之下,中国华电的名字如一棵常青之树,第14次在全球经济的密林中拔节生长。这不仅是数字的叠加,更是一条用绿电点亮的轨迹。让我们展开中国华电14载兼济天下的长卷:看一家能源央企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做好“光明使者”,更作合格“地球公民”。

  煤电厂降碳的“绿色手术”

  中国华电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率先开启设备更新、煤电低碳化改造等系列重大举措,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2012年底,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铿锵鼓点,华电莱州公司一期两台百万机组实现投产发电,此时它便拥有海水淡化、循环水尾能发电、锅炉微油点火等“十大”亮点技术。2014年,华电河北裕华公司2台燃煤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成为全国首批全部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的燃煤电厂。2018年9月,全国首个以农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气化耦合发电项目在华电湖北襄阳公司6号机组诞生,截至目前该项目累计“吃掉”消纳农林废弃物20.6万吨,替代标准煤约9.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3.6万吨。2019年,中国华电科工承建的江苏句容碳捕集示范工程竣工验收。第三方检测结果显示,该工程碳捕集效率达97.24%,产品纯度达99.98%,再生能耗最低降至3.2吉焦/吨二氧化碳,整体技术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后,华电科工持续研发创新,于2023年成功开发出新型复合胺吸收剂HDCC,并应用于句容项目。在未采用额外节能工艺的情况下,该吸收剂使再生能耗进一步降至2.6吉焦/吨二氧化碳,较传统技术降低30%以上。

  2024年中国华电节能降碳、灵活性及供热改造合计完成1308.5万千瓦,增加机组调峰能力164.8万千瓦,湖北西塞山、襄阳二期生物质掺烧项目开工建设。2025年上半年,持续推动实施能效提升攻坚,推广应用汽轮机通流改造、余热深度利用等节能技术,预计年节约标准煤约11.9万吨。“十四五”末,中国华电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装备率将达到100%。

  新能源布局的“驭风逐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中国华电响应加快“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加快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建设,在辽阔的国土上奋勇争先,创造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穿越内蒙古荒漠,腾格里的流沙与固草紧密相拥,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高歌猛进,5000余亩的固沙草方格在漫天黄沙中编织出盎然绿意;走进新疆戈壁,天山北麓风光无限,我国“十四五”重点建设的疆电外送特高压第三通道——“疆电入渝”工程的配套电源项目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让戈壁“不毛之地”变为“能源绿洲”;踏入青海高原,光伏与蓝天蔚为一体,中国华电投资建设的全国规模最大、总投资最大、新能源占比最高的“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项目——青海省柴达木格尔木东沙漠基地电源项目建成投运后,每年可通过全国首条跨省跨经营区的特高压外送通道——“青桂直流”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向广西输送约365亿千瓦时清洁能源,用青海的风光点亮广西的灯火。

  西北沙戈荒、西南水风光。中国华电与水电的缘分始于1912年石龙坝水电站的落成,我国水电建设先辈们以人背马驼开局,闯过无数难关,成就了中国水电史上的不朽传奇。20世纪70年代,华电水电人打破了“喀斯特地区不能建高坝”的论断,先后解决了一系列世界性难题在岩溶发育的乌江干流上,自力更生成功建成了库容23亿立方米,坝高165米的乌江渡水电站。2021年,乌江流域最大水电站——构皮滩水电站凭借其通航工程“超级电梯”斩获六项世界之最。

  如今,中国华电依托四川、西藏水风光资源禀赋,积极打造川藏战略性可再生能源基地,加快推动金上流域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及配套电源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华电人走进青藏高原,深耕云贵高原,在高寒高海拔横断山脉腹地建造高坝,在奔腾不息的金沙江中寻找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目前,中国华电境内清洁能源装机占比已经提升至57.74%。

  立足陆地,中国华电又开启深度探索向海图强之路:2025年7月24日,在海洋可再生能源联合创新大会上中国华电又发出“绿动蓝海”联合行动倡议,聚焦力构建融合共生的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生态。

  深水区转型的“技术突围”

  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中国华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要素聚集,深化创新主体协同,促进原创成果转化,引领创新生态建设,建立了问题导向、目标管理、协同攻关、开放共享的创新机制。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抓好重大科研项目、研发经费和智力资源统筹,形成了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科工企业、公司中央研究院等作用,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了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同时加大与头部企业、重点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力度,大力推动联合创新,于是一个具有华电特色的科技创新生态圈呼之欲出。

  百万千瓦机组DCS、9F燃机TCS、0.62万千瓦海上风机主控等自主可控工控系统实现重大突破,率先构筑覆盖火电、水电、风电、电网等电力全谱系的“华电睿”系列自主可控电力工控产品,新能源国产密码系统上线运行,有效降低了电力工控系统安全风险,累计实现12个“国内首次”。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等四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示范应用的全国产化G50燃机累计等效运行突破5000小时,自主研制的F级燃气轮机透平一级动叶长周期挂机超1000小时。建成覆盖全部火电厂的智能巡检系统,显著提升了设备异常预警准确率;应用无人机巡检和数字孪生技术建成21个新能源集控中心,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建成全球首个“源网荷储”智慧调度系统,跨区域负荷预测准确率达98.7%,全年累计增发新能源电量23亿千瓦时。自主研发煤炭智能调度平台,实现库存动态优化和精准调运,库存周转率提升22%。中国华电与华为联合研发的“基于AI大模型技术新能源气象功率预测解决方案”,摘得“Innovate for Impact创新扩大影响案例”奖,展示了在人工智能赋能新能源领域实践的亮点。

  新时代丝路的“领航征途”

  当前的全球化进程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传统的自由贸易模式受到挑战,但技术革新与区域协作正推动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中国华电致力于以清洁能源促进世界繁荣,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坚持高端切入、规划先行、创新模式、提升层次、协同发展,将中国标准、中国设计、中国技术源源不断地呈现给世界。

  在柬埔寨作为当地最大的发电运营商,中国华电已然成为当地人眼中“清洁、高效”的代名词,华电额勒塞下游水电站被柬埔寨首相称之为“中国人民送来的礼物”;华电西港电站大力实施增绿工程,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被柬埔寨环境部授予“环保荣誉证书”。

  在印度尼西亚北部,华电巴厘岛电厂以源源不断的电能保障了全岛40%的电力需求,不仅用强大稳定的电流点亮了瑰丽海岛的夜幕,还在海底持续推进珊瑚野放及珊瑚礁生态修复研究工作,为海底种下“多彩森林”。

  在隔海相望的越南,中国华电风光共舞、追新逐绿,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链发展,为越南能源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在拉丁美洲,中国华电参建的厄瓜多尔德尔西水电站向世界展示中国科技创新的澎湃力量,并为当地创造了至少5000个就业岗位。

  在绚丽热烈的非洲,中国华电建设的24千米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系统,跨越22条道路、6处水系、400米宽的河流、6处露头石林,不知疲倦地输送着矿石。

  在热情浪漫的西班牙,利比里亚半岛上空吹拂的风,正用全新的方式演绎着自己的角色,中国华电巴辛风电项目用绿能点亮千家万户。

  一个个带着中国标准和创新技术“印记”的能源项目在世界各地落地生花,一股股清洁电流化成激活“一带一路”的血液,让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支撑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华耀世界,点亮未来。登榜14年间,中国华电煤电装机占比从75%降43%,每度电碳排放强度下降28%。华电人以碳为墨,以责任为锋,在星球的年轮上刻写着属于中国企业的答案。14年榜单留名,恰似年轮,忠实记录着从“能源供应商”到“可持续方案架构者”的进化。当气候危机迫在眉睫,华电正以硬核科技推进重塑能源结构,让每度电都携带生态密码,每条出海航线都标注责任航标。

  责任编辑:于彤彤

上一篇:
解析非上市财险公司半年“考卷”:业绩超预期,“七大派系”加速分化
下一篇:
泸州: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保障网 让每一份奔波都有“稳稳的幸福”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