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中报增长靠“非息”,常熟银行小微叙事面临新挑战
发布时间:2025-08-19

  8月11日晚间,常熟银行公告,公司审议通过吸收合并盐城滨海兴福村镇银行、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常州钟楼长江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的议案。

  与多数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不同,常熟银行立足江苏本土,致力于成为小微金融标杆行。此次整合三家村镇银行,是其持续扩张战略的体现。

  市场关注点在于,常熟银行这种以吸收合并为路径的扩张模式,能否与其坚守的“小而美”差异化发展定位有效兼容?

  差异化护城河还稳固吗?

  近年来,受经济转型、同业竞争加剧及自身治理短板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村镇银行深陷资本薄弱、不良率高企、展业区域受限等困境。

  2020年底,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村镇银行化解风险改革重组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支持主发起行向村镇银行补充资本、适度有序推进村镇银行兼并重组等四条改革化险方案。

  净息差持续收窄、下沉市场竞争白热化,吸收合并也成为村镇银行“重获新生”的主要选择。2024年,村镇银行兼并重组提速,“存量出清”“村改支”成为年度关键词。

  观察本次常熟银行拟吸收合并的3家村镇银行,盐城滨海兴福村镇银行来自“兴福系”村镇银行。值得注意的是,兴福村镇银行是常熟农商银行发起,全国首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作为一张新型银行牌照,此牌照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村镇银行兼并收购。

  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与常州钟楼长江村镇银行则属于“长江系”村镇银行,由武汉农商行发起设立。截至2024年末,“长江系村镇银行”已在湖北、江苏、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6省发起设立超过47家村镇银行。

  截至2024年末,滨海兴福村镇银行总资产15.95亿元,总存款13.76亿元,总贷款14.05亿元,不良率0.98%,拨备覆盖率361.10%。

  同期,镇江润州长江村镇银行润州长江总资产7.87亿元,总存款5.59亿元,总贷款1.26亿元,不良率1.44%,拨备覆盖率424.28%。

  同期,常州钟楼长江村镇银行总资产4.3亿元,总存款3.17亿元,总贷款2.84亿元,不良率1.77%,拨备覆盖率246.63%。

  三家银行资产质量并不差,武汉农商行批量“甩卖”也与其自身原因有较大关系。继2023年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后,2024年武汉农商行实现营业收入78.43亿元,同比下降3.77%;实现净利润13.29亿元,同比下降50.46%。

  相比于业绩经营压力,更大隐忧在于内控方面。2024年3月,武汉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消息,武汉农商行原董事长徐小建接受调查。

  2024年9月,官方通报指出,徐小建存在“钱色交易、违规收受礼金、靠贷吃贷”等问题,并提及“为黑恶势力站台,充当‘保护伞’”。

  在涉贪、涉黑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对于身处下沉市场的武汉农商行并非好消息。基本面与合规性双重压力之下,武汉农商行批量剥离资产,不失为一种务实之举。

  遵循“村改支”的改造路线,吸收合并完成之后,常熟银行将注销滨海兴福、润州长江、钟楼长江,分别改设为常熟银行盐城滨海支行、镇江润州支行、常州钟楼支行。

  据长江商报统计,2025年以来,常熟银行已三次计划“村改支”,合计将吸收合并7家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

  相关业内人士对万点研究表示,“村改支”模式较新建网点优势显著,被收购的村镇银行已在当地积累的客户基础,能够帮助收购方快速渗透市场,提升份额与品牌影响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效应最大化。

  热衷于深耕村镇银行,对于常熟银行而言,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优势,首先是最低成本、最短时间内实现跨区域经营。

  常熟银行2024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常熟以外的江苏省内地区的贷款投放余额占据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重达到了55.36%;常熟以外地区营业收入占比73.52%,拨备前利润占比达到了80.48%。

  凭借全国性的“收购牌照”,常熟银行快速实现了全国化布局。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当前行业环境下,村镇银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面临同质化竞争压力不断加大,除了常熟银行之外,上海农商行、成都农商行分别成立了“沪农系”村镇银行与“中成系”村镇银行。

  另外,股份制与城商大行也开始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民生银行的“民生系”村镇银行,浦发银行的“浦发系”村镇银行,以及北京银行“北银系”村镇银行,对于常熟银行跨地域经营构成挑战。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6月23日,重庆金融监管局官网披露,江津金融监管分局同意工商银行收购重庆璧山工银村镇银行,成为全国首例国有大行“村改支”案例。随着越来越多大型商业银行的下场布局,常熟银行全国性“收购牌照”优势也将面临压力。

  从业绩上来看,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在常熟以外的江苏省内地区实现营收30.23亿元,相较于上年同期的30.83亿元下滑了1.94%。拨备前利润为20.21亿元,同比下滑了9.1%。

  2025年上半年,常熟以外地区营收净利双双下滑背景下,以精细化管理与特色化服务为核心的“质量提升”,将成为该行转型出路。

  大型商业银行将目光瞄向下沉市场的原因不难理解,作为2024年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榜首,常熟银行以2.71%的净息差,成为唯一净息差超过2%的上市银行。

  导致常熟银行净息差领跑银行业最大功臣便是村镇银行,该行2024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该行村镇银行净息差高达4.44%,虽然较2023年末的4.63%略有小幅下降,但这一数据仍要明显高于常熟银行整体净息差,呈现典型的“小微金融”特点。

  总结而言,高息差加低成本是常熟银行实现县域金融飞跃式发展的重要红利,随着赛道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型商业银行的下沉布局,或将重新定义村镇银行的竞争格局。

  中报双位数增长的喜与忧

  凭借村镇银行的净息差优势,近年来常熟银行业绩也有了底气。

  8月8日,常熟银行披露2025年半年报,也成为A股首家发布中期业绩的上市银行。财报显示,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5%。

  营收、净利润保持双位数增长,放在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当下,常熟银行该份业绩答卷称得上行业优等生。

  其他主要经营指标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常熟银行总资产4012.51亿元,较年初增长9.46%;不良贷款率0.76%,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489.53%,较年初下降10.98%。

  拨备覆盖率既是银行调节利润的蓄水池,也是观察业绩含金量和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常熟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536.86%、537.88%、500.51%,银行业不良压力与业绩增长的双重压力之下,该行利润“蓄水池”水位也出现明显下降。

  常熟银行发布半年度业绩的同时,该行还披露了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公告: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15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97亿元,占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25.27%。

  常熟银行首次启动中期分红的背后,2019年—2024年该行分红比例已经连续六年持续下降,分别为30.71%、30.40%、25.05%、24.97%、20.88%、19.77%。

  政策面持续鼓励上市公司加强分红回报的当下,常熟银行此次启动中期分红之后,能否将加强投资者回报落到实处,万点研究也将持续跟踪其年末分红比例。

  拆分具体经营指标来看,常熟银行上半年实现利息净收入46.39亿元,仅同比微增0.83%。实现非息收入14.22亿元,同比增长57.26%,非息收入成为驱动业绩增长的主力军。

  深入分析常熟银行非息收入,上半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2.27亿元,增幅41.91%。另一块贡献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投资收益,投资收益为12.01亿元,增幅30.94%。

  常熟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上半年抓住市场机会,积极开展自营理财、代理黄金保险等中间业务,同时持续开展手续费支出管理工作,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实现较好的增长。

  具体来看,2025上半年末,常熟银行自营理财规模305.12亿元,同比增长3.74%;代销理财规模72.77亿元,同比增长155.69%。

  自营理财方面,根据相关报道,未设立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需在2026年底将存量理财业务清理完毕。与理财公司合作转型代销将成为中小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关键方向,从代销规模来看,常熟银行在这一转型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相比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的基数决定了,该部分业务是推动常熟银行非息收入增长的关键。

  财报显示,上半年常熟银行的金融投资资产规模为1098.49亿元,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等等。相比2024年末,常熟银行上半年金融投资资产增长17.90%,占该行总资产比例达27%。

  热衷“炒债”的同时,常熟银行也因为债券交易违规行为拉响合规警报。

  2024年12月,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通报:常熟银行等4家农商行债券交易内控管理不健全,对交易员激励过度,导致部分交易员交易行为扭曲,通过集中资金优势连续买卖、自买自卖和频繁报价撤价诱导交易等方式影响债券价格,部分交易涉及利益输送。

  除此之外,企业预警通显示,2024年6月,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泗洪支行因固定资产贷款管理不到位、流动资金贷款用途管控不到位、个人贷款用途管控不到位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宿迁监管分局罚款85万元。

  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泗洪支行行长刘某某被警告并处罚款6万元,泗洪支行对公客户经理主管裴某某被警告并处罚款11万元。

  2025年1月,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东海支行因贷前调查不到位被连云港金融监管分局罚款30万元,东海支行客户经理陈某某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2025年4月,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行因个人消费贷款“三查”不到位被无锡金融监管分局罚款25万元,东海支行客户经理陈某某,被警告并处罚款5万元。

  尽管从处罚金额来看,常熟银行此次收到的监管罚单规模相对有限,但一个显著的特征不容忽视:披露的三项处罚均指向其信贷业务领域的违规操作。

  这一现象,对于将小微金融作为核心战略与立行之本的常熟银行而言,尤其值得关注,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核心业务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审视。

  常熟银行上半年高增业绩印证了,该行村镇银行特色化战略的阶段性成功。但非息收入对债券投资的过度依赖,叠加信贷、交易领域的合规短板,为其高增长模式埋下隐忧。

  在监管趋严、竞争深化的环境下,如何在规模扩张与合规经营间取得平衡,将决定其能否延续“优等生”表现。尤其当前银行高质量发展转型攻坚战已至深水区,风控能力的升级比增速本身更为关键。

  如何交出“价值与风控”双优答卷?

  深耕下沉市场,决定了常熟银行零售业务占比高。

  2024年财报显示,常熟银行个人贷款占总贷款占比高达56.03%,个人经营贷款占总贷款之比达到38.80%,两项指标位居行业前列。

  综合分析常熟银行2024年与2025年上半年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水平来看,该行这两个数据水平还比较优秀。虽然水平不错,但具体从升降看,2024年末该行个人不良率上升,拨备下降,同时该行核销力度也比较大。

  造成常熟银行2024年个贷不良率上行,最大推手是信用卡不良率,2024年,该行个人信用卡余额28.78亿元,从上年的1.4%上升至2024年的4.14%,同比上涨2.74%。

  消费下行压力下,常熟银行也在控制信用卡贷款的增速。财报显示,该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连续三年下降,从2022年的64.16亿元降到2024年的28.78亿元。

  2024年常熟银行也在加大不良清收和核销力度,全年处置不良贷款23.25亿元,较上年增加8.16亿元,其中分别通过核销及清收方式处置不良贷款20.89亿元和2.36亿元。

  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进一步下降至24.52亿元,较年初下降14.77%,占比降至0.98%,不良率改善至2.8%。经过持续压缩规模控制质量,常熟银行的信用卡不良压力得到明显缓解。

  相比于信用卡不良压力的缓解,2025年上半年,常熟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02%,较年初上升了0.08%。其中,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由年初的0.95%提升至1.13%,成为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为农商行“异地扩张”的标杆,随着异地业务的持续扩张,常熟银行异地业务增长背后的个人不良隐忧也逐渐显现。

  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常熟银行江苏省内地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由年初的0.81%上升至1.08%。江苏省外地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为1.22%,常熟以外整体异地贷款不良率的上升趋势不容忽视。

  持续个人不良压力之下,也对常熟银行资本充足率构成压力。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常熟银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6%、10.78%、10.73%,较年初分别下降了0.59%、0.46%、0.45%。

  相关业内人士对万点研究表示,资本充足率的下降意味着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弱,进一步限制了其业务扩张和风险承受能力,使得异地扩张之路受到限制。

  2025年6月13日常熟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第八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注册资本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有关条款》的议案,因该行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及可转债转股,该行注册资本,由人民币30.15亿元变更为人民币33.16亿元。

  2022年8月,常熟银行公告60亿可转债获批发行。2025年8月7日,常熟银行收盘价超7.85元强赎价之后,该行转股进程备受关注。

  华泰证券分析认为成功转股有助于夯实资本,以6月末RWA测算可提升核充率2.09pct至12.82%;另一方面有助于为村行等收并购补充资金。

  8月14日收盘,常熟银行股价报收7.66元,再次低于7.85元强赎价。拉长周期来看,2025年多家上市银行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背景下,带动了中小农商行股价走强。

  沪农商行与渝农商行均在年内曾向历史高点发起冲击,距离仅有一步之遥之后失败。相比之下,常熟银行股价距离11.48元历史复权高点,仍有很长一段距离。

  作为上市业绩的优等生,常熟银行双位数业绩增长,并没有对该行股价形成明显催化。投资者在犹豫什么?60亿转债的关键窗口期,常熟银行如何充分发挥村镇银行的特色化优势,向投资者展现其小微金融的价值故事?万点研究也将继续保持关注。

上一篇:
科教协同破解就业密码
下一篇:
上海以“沪海联盟”为载体,打造海洋垃圾“三链融合”共治体系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