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华友钴业半年营收372亿创新高 需求旺盛合同负债20亿大增131%
发布时间:2025-08-18

  华友钴业(603799.SH)半年度业绩创下新高。

  8月17日晚间,华友钴业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371.97亿元,同比增长23.78%;归母净利润为27.11亿元,同比增长62.26%;扣非净利润为25.87亿元,同比增长47.68%。

  产品销量增加,一体化模式带来的成本改善以及钴价回升,是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华友钴业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的预收货款大增。截至6月末,公司的合同负债达20.05亿元,较2024年末的8.68亿元增长131.01%,显示公司订单充足。

  营收、净利双双创新高

  华友钴业主要从事新能源锂电材料和钴新材料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是行业龙头企业。

  8月17日,华友钴业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1.97亿元,同比增长23.78%;归母净利润27.11亿元,同比增长62.26%;扣非净利润25.87亿元,同比增长47.68%。营收、净利双双创新高。

  对于营业收入变动原因,公司称主要是产品销量增加。

  分产品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3.96万吨,同比增长17.68%,超高镍9系产品占比提升至六成以上,三元正极材料出口量占中国三元正极总出口量的57%;镍产品出货量13.94万吨,同比增长83.91%。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实现营业收入60.53亿元,营收占比为16.27%;镍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8.37亿元,营收占比为34.51%。两大产品撑起公司营收半壁江山。

  对于净利润增长,公司表示,2025年以来,随着一体化模式带来的成本改善,以及钴价回升,净利润增速继续提高。

  目前,华友钴业已完成从镍钴锂资源开发、绿色冶炼加工、三元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制造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完整产业链布局。这种一体化模式不仅提升了公司的资源保障能力,还通过产业链协同效应有效降低了成本。据悉,2025年上半年,公司共推进近300个增节降项目。

  此外,公司的管理变革也带来明显的降本增效,其中较为明显的是财务费用。华友钴业称,公司通过加速资金周转效率等多项举措,带动上半年平均融资成本较上年降低30个基点,财务费用同比降低14.8%。

  境外营收同比增长40.94%

  近年来,华友钴业从“海外资源、国内制造”转向“海外资源、国际制造”。2023年,公司津巴布韦PLZ公司投产,成为非洲最大单体投资项目;2024年印尼首个三元前驱体项目竣工,实现从镍矿到材料的本地化生产;匈牙利正极材料工厂开工,进军欧洲市场。

  此外,公司与国际巨头深度绑定,合资建厂,强化全球供应链布局。据了解,华友钴业与LG化学在印尼合资建设前驱体及精炼项目,在摩洛哥合作锂盐加工,共享技术与市场渠道;与福特、淡水河谷在印尼波马拉工业园合作,整合资源开发与终端需求,确保长期供应链稳定。

  在此情况下,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呈现增长趋势。从半年报角度来看,2022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境外营业收入分别为153.54亿元、179.4亿元、171.65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9.5%、53.8%、57.12%。2025年上半年,公司境外营业收入为241.93亿元,同比增长40.94%,营收占比进一步提升至65.04%,创历史新高。

  2025年上半年,华友钴业持续优化海外资源、国际制造、全球市场的经营格局。上游资源端,华友钴业在印尼新增参股2个红土镍矿,增厚镍钴资源储备;湿法项目MHP(氢氧化镍钴)出货量约12万吨,同比增长超40%;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的Pomalaa湿法项目开工建设,年产6万吨镍金属量的Sorowako湿法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华友钴业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的预收货款大增。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公司的合同负债达20.05亿元,较2024年末的8.68亿元增长131.01%。这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提供了保障。

  同时,华友钴业保持高强度研发,提升竞争力。2020年至2024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71亿元、8.16亿元、17.09亿元、14.41亿元、13.00亿元。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费用为5.36亿元,完成115项专利申请,获得42项专利授权,现有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1488项,累计专利授权604项。

上一篇:
武汉金山软件园正式开园
下一篇:
凯赛生物半年净利增逾两成 创新驱动五年半研发投入9.51亿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