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百强动态 > 文章详细
A股再现“减持潮”,7月至今超670家公司股东套现,透露哪些信号?
发布时间:2025-08-18

  市场转暖,减持抬头。7月以来,沪指连创新高并一度突破3700点,在此期间,一批上市公司密集抛出减持计划。截至8月17日,已有670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其中仅8月14日共有近30家公司集中披露计划。

  本轮减持潮最鲜明的特征,就是重要股东与实控人亲自下场。对于减持动机,多数股东表示为“自身资金需求”,但亦有公司明确提及财务结构调整。事实上,这些减持行为所涉及的金额动辄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对市场的心理层面和实际资金面都产生一定冲击,同时也无疑为市场增添了几分不确定性和担忧。

  多家公司单笔减持金额超5亿元,动机多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

  8月18日,沪指创近10年新高,盘中最高达到3745.94点。不过,在市场活跃之际,A股却迎来新一轮减持高峰。从减持主体看,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仍是主力之一,而电子、医药、新材料等前期涨势活跃的板块成为本轮减持“重灾区”。

  以8月14日为例,数据显示,宇环数控实控人许世雄当天就计划抛售155.8万股,以21.75元/股测算可套现3388万元,而其年内累计已减持684万余股,总金额超过1.17亿元;有友食品实际控制人赵英单月完成3%股份变现,拿走1.51亿元现金;隆华新材董事长韩志刚半年内第二次启动清仓式操作,实质上,这些动作并非孤例,而是近期A股普遍现象。

  此外,股价高位减持也是一大看点。7月29日晚,华业香料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实控人华文亮拟减持不超过224.39万股,占当前总股本3%,理由为“偿还负债及个人资金安排”。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至今,华业香料股价涨幅达50.52%,按当日29.59元/股的收盘价计算,本次减持预计套现超6600万元。

  从减持规模来看,按公告当日收盘价计算,股东单笔拟减持金额超过5亿元的公司超过20家。其中,本轮减持中套现金额较高的为京北方(002987.SZ),该公司7月12日发布公告,实控人一致行动人天津和道拟减持不超过2600万股,占总股本3%。按公告当日24.6元/股计算,减持市值约6.4亿元。另外,8月13日,佰维存储(688525.SH)股东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其计划减持922.53万股,对应市值约6.15亿元。

  

  部分股东拟减持超5亿元公司名单

  减持涉及金额较大的还有德福科技。该公司7月中旬称,持股5%以上股东拓阵基金及其一致行动人瑞潇芃泰及员工战略配售资管计划,拟合计减持约2546.33万股,减持比例达4.04%,其中前者减持比例为3.40%。按公告披露前(7月11日)的收盘价24.6元/股测算,套现金额约6.26亿元。

  据数据统计,2025年以来,A股重要股东累计减持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仅8月前两周就达470亿元,同比激增62%。

  值得一提的是,7月以来,公司多名股东“组团”减持的情况明显增多。如阳光电源先是在7月11日公告称,副董事长顾亦磊等4人拟合计减持不超42.4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02%,减持系个人资金需求。7月25日,该公司再度披露减持计划公告,高级副总裁赵为等5人拟合计减持32.97万股,减持原因同样为个人资金需求。

  对于减持动机,多数股东表示为“自身资金需求”,但也有不少公司明确提及财务结构调整。事实上,个别公司给出的减持理由颇为罕见,如红墙股份(002809.SZ)的控股股东、实控人刘连军减持则是“为回馈家乡建医养结合养老项目”。

  散户是否会沦为“终极接盘侠”?专家建议:公司分红额不达标则不能减持

  普通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近期上市公司股东扎堆减持情况?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有专家认为,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A股确实出现了较多的减持公告,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现了真正的“减持潮”。与往年相比,减持数量和规模并没有显著超出正常范围。近期减持增多可能与股价上涨、股东套现需求增加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减持潮”,而更像是市场的一种正常反应。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对于近期A股市场出现的集中减持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市场确有阶段性“减持潮”出现。但需要指出的是,股东出于正常资金需求的常规减持行为不宜过度解读,若上市公司基本面稳健,则影响有限。

  对此,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担忧,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散户是否会沦为“终极接盘侠”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一年,“18个月不减持”“发行价之上才出售”等承诺频繁见诸各类企业公告,但道德约束远不及法律强制有效。

  实际上,在监管层面,去年市场即迎来了“最严”减持新规。2024年5月24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旨在规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促进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减持新规明确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与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和分红情况挂钩;对技术性离婚减持、转融通出借、融券减持等各类“花式”减持,全面予以规制,严厉打击违规减持行为。

  有专家援引数据提到,减持新规实施一年来,减持金额同比下降,限售解禁规模创近年以来新低,违规(减持)案例也大幅减少。长期看,新规正推动A股从“套利市”向“价值市”转型,但生态重构仍需时间。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此前发文表示,上市公司得到一大笔不用还本付息的IPO融资,就应该集中精力用好,而不是大股东还想着把原始股拿到二级市场套现,个人赚得盆满钵满。他建议,上市公司分红额达不到IPO募资额的,就不能减持,大股东获得的分红部分还需要去掉;减持的价格不能低于IPO价格,这也能有效抑制高发行价现象;契约型协议转让,不能给打折价,受让方也需要在2年以后才能流通。

  业内人士特别提醒新入市的投资者,切忌盲目投资,要遵从价值投资,理性投资,余钱投资的逻辑,不要借钱炒股,不要上杠杆。面对上市公司股东的减持,普通投资者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盲目乐观的预期,特别是在行情上涨或是较好的情况下,投资者尤其需要保持清醒。

上一篇:
分量十足!这份省级表彰名单,日照经开区占据两席!
下一篇:
炒作成瘾?周鸿祎砸机器狗省千万广告费,还把AI安全科普玩出圈
Title